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你点的网红外卖可能是10天前做的!

2018-08-10 07:19:3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你点的网红外卖可能是10天前做的!店家直接加热它替代现炒

  有没有想过,

  自己点的外卖并不是现场炒制,

  而只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

  近日,记者走访了在美团、饿了么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外卖门店,发现大量外卖店都没有堂食,而是在使用菜肴包:有的搭配使用,有的则是全部使用。

  有顾客下单,商家就取出沸水中加热后的菜肴包,搭配上素菜和米饭,这样,一份外卖就出炉了。

  而点外卖的人不会知道,这份外卖并不是现炒的,菜肴包大多保质期三个月到半年。

  多个外卖网红店使用菜肴包

  8月3日下午2时许,“外婆卤肉饭”建设路店,尽管高峰期已过,仍有不少骑手在店门口等着取餐。这家店在美团平台上月销为23455件,饿了么平台上月销为5560件,属于高销量的网红店。

  这家店并没有堂食空间。店内一个不足10平米的前厅是接单和出餐区,一道帘子之后的区域是“餐食加工区”。 “我们使用的菜肴包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一位店员直接说道。她未能同意记者进入“厨房”。

  在记者的要求下,店长拿出了一份红烧肉的菜肴包,“放在沸水里加热一定时间,然后撕开后倒在米饭上,整理搭配好后就可以送出了。”他介绍。

  这份菜肴包由绵阳市米小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包装上生产日期为今年7月23日,已生产了10天。产品执行的是GB7098-2015,该国标针对的是罐头食品,保质期半年。

  另一家外卖网红店“汤小鲜和范小满”建设店,店内摆放了数个微波炉,一旁摆放着数个搭配好的餐盒,不时有店员将菜肴包拿进微波炉中加热。

  这家店在美团外卖平台上月销量11561件。店负责人表示,他们用的是四川无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餐包。

  ▲“汤小鲜和范小满”建设店内,等待加热后送出的外卖餐食

  一些外卖店也会搭配着现炒的菜,使用菜肴包。互助路附近的一家名为“妙卤巧艺”外卖店,在美团平台上月售6705件,在饿了么平台上月售441件。记者以推销餐包的名义到店,店主则表示已经在用。

  ▲妙卤巧艺万达店内,店主拿出的麻辣牛肉方便菜肴包

  他让记者从一个纸箱中抽出了一份“麻辣牛肉”菜肴包。该菜肴包生产日期为今年7月12日,保质期180天,生产商为四川无厨食品有限公司,执行的企业标注则是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

  店主表示,菜肴包店内只是搭配着使用,“一天也就用五十包吧,总店要的量会大一些。”

  ▲妙卤巧艺万达店内,店主拿出的麻辣牛肉方便菜肴包

  “妈妈在家”外卖店在美团平台上月售1844份,在饿了么平台上月售8777份,在滴滴外卖平台上月销超过7500份。面对记者的“推销”,店员表示店内已经在用菜肴包了,并从冰箱中拿出一包“香辣辣子鸡”,今年7月初生产,保质期为300天。“咖喱牛肉的用得多一点,一天五六十包。”

  外卖商家:

  用菜肴包更标准化,还更“高效”

  “菜肴包不是‘剩饭剩菜’。”“外婆卤肉饭”建设路店一名工作人员说,“产品都有认证,和方便米饭差不多。”他称,最初店内是自己单锅制作,“店内炒做不到工厂内的卫生标准,之后开始用菜肴包。”

  “外婆卤肉饭”的一位陈姓工作人员表示,使用菜肴包是门店多了之后必然要涉及到的标准化问题。“想要去复制发展”。另一方面,她表示,标准化后的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工厂的卫生要求,肯定是远远高出大部分外卖店的厨房的。”

  “汤小鲜和范小满”的一位负责人朱女士表示:餐包能够让门店很小的空间发挥出大的效用。“最初做到十几个门店,都是门店现炒,后来发现菜品没有办法做到标准化。”在她看来,标准化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可控。她也提到另一原因:外卖行业对于时效性的要求高。

  那么,店家有没有考虑过告知点餐人店内用的是餐包呢?陈女士称之前并未遇到过这个问题。

  朱女士说,“汤小鲜和范小满”公司内部此前确实讨论过,“有同事提出,高铁、飞机上吃的也是复热的餐包食品,也没有告知顾客,我们选择了跟随行业内的做法”;讨论也涉及过点餐人士能否接受,“想到点餐多是年轻人,判断他们接受程度高,这方面我们没有重点参考。”

  生产厂家:

  认同度不高 不建议告知点餐人

  8月7日中午,记者以商家的名义来到四川无厨食品有限公司在大邑县的厂房。冷库中,负责人郑先生指着包装盒上的检验检疫证,“都是有证的。”

  随后,在厂房内,隔着玻璃记者注意到,切好的肉被放在地上的筐内;隔壁一位工人正拿着大勺在锅里搅拌,“切好后,在这里烹制。”

  ▲四川无厨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菜做好后,在里面121℃高温灭菌后封装。”另一个房间,几个工人正在擦拭包装好的菜肴包。郑先生指着玻璃房内表示:“里面有臭氧杀菌。”

  以外卖商家的身份,记者联系上米小福负责销售的王先生。“牛肉的一包6块多,猪肉的5块多,鸡肉的4块多。”他表示,除了工厂提供的餐包,还需要商家自己准备米饭和蔬菜,“搭配起来,还是考虑到新鲜度和品相的要求。”

  用加热餐包,点餐人知道吗?王先生表示,“不讲没有问题”。不过他也苦恼:“大家的认同度不高。”

  王先生也承认,做菜肴包的企业参差不齐,有的厂家会用低品质的材料,“我看着也生气,能够规范一下也是好事。”

  负责无厨餐饮管理营销的蔡先生认为,使用餐包是外卖行业对于食品健康、美味和高效间寻求的平衡点。他表示,一些纯外卖的店使用菜肴包,“能够做到门店更小,出餐速度更快。”

  蔡先生也不建议告知点餐人,一方面他认为国家并未强制要求告知,另一方面,“在客户不了解的情况下告知,可能会适得其反。”

  商家:使用菜肴包成本上升

  生产商:综合成本下降

  “我们用的料理包。”3日下午,在香木林路上一家外卖店内,仅有的两名员工向记者说道。记者注意到,店内除了电饭煲,还摆放了几台微波炉。

  “菜肴包比较适合普通人创业,投入少、回报也还可以。”朱女士说,以卤肉饭为例,此前厨师现场制作,一份卤肉饭的成本比现在用菜肴包还要低1块多。

  在朱女士看来,虽然使用菜肴包后不用厨师和厨房,店面也可以更小,但是菜肴包却是贵的。

  不过蔡先生却说,“如果更贵,商家为什么要用呢?”他表示,从菜的材料来说,菜肴包的价格确实上升了,“但是一份菜的综合成本,包括其分摊的租金、厨师等,肯定是下降的。”

  消费者:

  难以接受,应该被告知

  白女士称自己“有丰富的外卖经验”,此前她一周要点3-5次外卖,在她的预设中,外卖应该是新鲜制作的,“如果是这种加热的菜肴包,不太能接受。”

  尽管如此,但因工作的关系,白女士表示之后还是要点外卖,“注意甄别吧,外卖店应该把情况告知点餐的消费者。”

  “当然期待外卖是新鲜的。”最近经常吃外卖的张女士向记者说。虽然对外卖新鲜的期望值不会太高,但即便如此,她还是难以接受外卖店这样的做法,“这样做出来的话,那我自己也可以买啊!”

  “你想想,你去一家餐馆吃饭,结果商家直接给你打开一个餐包,就像方便米饭那种,加热了后给你端上来,你什么感受?”消费者胡先生说。

  外卖平台:

  平台不会限制“复热”

  记者联系到了饿了么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饿了么平台规定,商户提供的外卖商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商户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用餐需求。”

  是否会要求商家告知消费者?他未正面回应。

  滴滴外卖相关人员表示:

  “目前,很多知名餐饮商家都在采用菜肴包、中央厨房等复热手段进行餐品制作。平台对此并没有权力进行强制限制,但会积极查验其餐品安全性和完整性。”至于是否公示告知该餐品是否属于复热餐品,“需要商家和相关部门的明确授权。”

  美团外卖平台认为:

  从现行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禁止餐饮服务提供者对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进行复热的规定。

  “美团外卖平台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餐饮商户通过菜肴复热的方式进行生产、售卖。同时,一旦发现餐饮商户在相关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我们也会要求商户整改并进行处罚。”

  食药监局:

  新规鼓励明示餐食原料

  成都市食药监局表示:“只要‘方便菜肴包’取得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是可以添加到米饭中的。”

  至于外卖商家使用“方便菜肴包”超过了点餐人现炒的预期,“新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鼓励餐饮服务提供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餐食的数量或重量,但并未做强制性规定,因为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解决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