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今天我们该如何摆脱绝望的养老?

2018-08-15 08:08: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以房养老”最近成为热门话题。在试行了四年之后,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通知:决定自7月31日起,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

  “以房养老”具体来说就是:

  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然后每个月从保险公司领一笔养老金,待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再处置房子,并扣除相关费用,房子抵押并不影响居住。

  这种模式下,那些收入较低,但名下住房价值较高的老人每月能获得一笔养老金,从而改善老年生活。

  以房养老能拿到多少钱?

  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参加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签约客户共46户,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有32户,每户月均领取养老金约12104元。(注:上海7月份二手房均价5万元。)

  然而,

  尽管这笔养老金看起来很诱人,

  很多人仍表示“不太能接受”。

  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提出鼓励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4年和2016年分两批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试点。从试点情况来看,业务开展并不理想。截至今年6月底,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共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

  争议1:这是要当一辈子房奴?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一些人难以接受‘以房养老’。”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朱铭来说,很多老人也难以接受自己辛苦一辈子挣来的房子未来成为别人的。

  “60岁以前按揭买房,60岁以后抵押房子养老,百年之后,什么都没留下”,成了不少人对于“以房养老”的直观感受。

  争议2:房价涨了那不就亏了?

  在房价不断攀升的经济背景下,老年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但是金融机构却出于风险因素,对老年人房产的评估往往低于市场交易价,这让很多人感觉不划算。

  还有人觉得如果不考虑子女的话,

  可以尝试:

  再过30年,

  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来自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这意味着30年后,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中国自1999年底起就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迄今已近20年。相对而言,中国的老龄化特点还有三大显著特点:

  1、中国是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

  2、中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到老龄化社会,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也用了30多年,而中国只用了18年。

  3、中国人“未富先老”,面临的老龄化挑战最严峻。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间,在1999年底的中国仅为850美元。

  “养儿防老”的时代正悄悄过去

  人口老龄化加剧已成为严峻的事实,随之而来的是对如何养老的担忧。

  过去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是传统的养老观念,也就是俗话说的“养儿防老”,希望靠子女的照顾来安度晚年。

  前一段时间,一张“独生子”的照片瞬间触发了80、90独生子女们的中年危机,当下中国“4+2+1”的家庭模式之下,养老、生活、育儿的压力已经让现在的年轻人无法喘息,很多时候,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自己的生活已经自顾不暇,更别说成为老人的指望了。

  我国50后一代即将整体进入60~70岁的老年阶段。40年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响应基本国策,目前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空巢老人、生病住院时缺少护理照顾等问题日趋严重。

  今天,我们将如何养老?

  变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了之后不知道怎么生活,与外隔绝,孤独度日,大家对“以房养老”的争议其实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深深担忧。其实,现在各种各样的养老方式层出不穷,也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13个老人1栋别墅“抱团养老”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故事刷爆了朋友圈:浙江杭州郊区13位老人住一栋别墅“抱团养老”。一年前,杭州余杭79岁的朱荣林和74岁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余杭自家的别墅抱团养老。别墅中,7户13人分布在1到3楼,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卫生间。

  早上6点起床,整理下房间,下午搓搓麻将,晚饭后在院子里溜溜圈,看看电视,就准备睡觉。抱团养老可能是许多人未来的梦想,几个好朋友住在一栋楼,一起吃喝玩乐,享受快乐的晚年时光。

  “跟保姆回乡养老”,了解一下

  今年48岁的陈永红,家住珠海斗门大托村。两年前她还在斗门城区做保姆,照顾一名患有肺心病的老人贾飞。2016年4月,陈永红做陪护时觉得老人的病情不太严重,住院疗养太费钱,便问老人愿不愿意跟她到乡下去生活。老人一听非常乐意,出院后经家人同意就跟着她回了乡。

  贾老伯到陈永红家后,跟她家人同吃同住,有时也跟她逛逛菜园子干点农活,活动筋骨;陈永红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孙女还常围着他转,这让贾老伯有了家一般的感觉,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

  在陈永红的影响下,村子里其他在外当保姆的村民也开始行动,吸引城里老人上门来养老的新模式在当地悄然兴起。在南京,还有社区专门制定了“乡村养老规范化管理手册”,就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和满意度考核等作了明确规定。

  “退休之后,和几个亲戚朋友约着,夏天去山东避暑,冬天去海南过冬,到处转转,开开心心享受生活。”这是一种新型的旅居养老模式,近年来逐渐在老人中流行开来。”

  旅居养老是“度假式养老”和“候鸟式养老”的融合体,在不同季节辗转不同的地方,边旅游边养老,既健康养生,又开阔视野。

  社区文化养老,点亮晚年生活

  不需要离开小区,就能享受到丰富的生活。

  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街道荷叶塘社区,有一个叫做“夕乐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周七天,书法、绘画、剪纸、舞蹈、营养课堂等多样课程就会在这个100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轮番开展。在这里专业老师授课、按摩理疗体检等一条龙服务。每天吸引着周边200余人次前来打卡体验,“夕乐苑”已成为周边老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老去,留下钱和健康,留下时间和精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样即使到了晚年,我们也能尽情享受丰富的精彩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