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摩羯”还没走,“贝碧嘉”又来

2018-08-16 06:36: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4日,受台风“摩羯”影响,山东青岛沿海出现风暴潮。
  杨同玉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12日,今年第14号台风“摩羯”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给北方多地带来强降雨。据预测,第16号台风“贝碧嘉”或将于15日登陆广东。台风为何接连而至?面对这种情况,应如何应对以减少险情、灾情?

  13日23时许,由于暴雨,山东淄博市张店区西四路与和平路交叉口附近铁路桥下,桥洞内积水近1米深。一辆轿车经过桥下时涉水熄火,1人被困车内。淄博消防官兵接到求助后赶来,将男子带到安全地带。

  受台风“摩羯”影响,13日4时起,山东全省普遍出现降雨,部分地区伴有7级大风。青岛名胜栈桥于13日被海浪淹没,14日上午露出水面、恢复正常。

“摩羯”北上带来强降雨,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摩羯”登陆后深入内陆,减弱后的环流和弱冷空气相互作用,给北方多地带来强降雨。

  据预测,14日—15日,河北东部南部、河南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西北部等地将有暴雨到大暴雨,河北邯郸、邢台,山东聊城,河南安阳、濮阳等地局部将有特大暴雨。

  受降雨影响,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汛情严峻。预计海河南系漳卫河、子牙河等河流将出现洪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14日15时,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派出5个工作组赴河北、河南2省,协助指导地方开展防汛抗洪工作。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山东省气象局及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请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记者从山东省民政厅获悉:受台风影响,潍坊、济宁等6市13个县(市、区)的40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灾情发生后,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立即行动,救灾工作正有序开展。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兼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叶建春要求,海河、黄河防总和有关地方防指要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强化值守、细化措施,全力做好暴雨洪水防范工作。

  目前,台风“摩羯”已变性为温带气旋。国家海洋预报台14日下午发布温带风暴潮蓝色警报和海浪消息。由于渤海沿海的天文潮潮位较高,预计受温带气旋影响,14日夜间至15日中午,渤海湾和莱州湾将出现50—100厘米的风暴增水,预计15日夜间至17日上午,渤海将出现一次大浪过程。

“贝碧嘉”或将于15日登陆,广东启动相关防御和救灾工作

  近日,受南海热带低压及强降雨影响,广东阳江、茂名等地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现该热带低压已加强为今年第16号台风“贝碧嘉”。“贝碧嘉”14日白天继续在广东西部近海徘徊,预计15日上午将在广东阳江市附近海域登陆,然后向偏西方向移动。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黄色警报和风暴潮蓝色警报。受“贝碧嘉”影响,预计14日夜间到15日白天,南海北部将出现3—5.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广东近岸海域将出现2.5—4米的大浪到巨浪;14日下午到15日下午,广东珠江口到雷州半岛东岸沿海将出现30—100厘米的风暴增水。

  受近期热带低压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广东省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局部地区受灾较为严重。

  广东省民政厅于14日15时启动Ⅳ级救灾应急响应。目前,广东省民政厅工作组继续在灾区指导开展工作,灾区各级民政部门正紧张有序组织进行灾害救助。截至14日15时,各级民政部门、镇(街)共派出工作组955个,累计开放应急避护场所2773个,发放折叠床603张、清凉被2826床、毛巾被4789床、衣服2216套、大米11.09万斤、矿泉水5708箱、应急灯256个。

  受“贝碧嘉”影响,15日江湛铁路、琼州海峡跨海列车及益湛铁路信宜至茂名间列车全部停运,同时预计厦深、广茂线部分旅客列车会出现不同程度晚点。铁路部门提醒广大旅客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合理安排行程。

台风接连而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据介绍,14日8时,第15号台风“丽琵”的中心位于日本九州岛东南方约6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未来两天对我国海域无影响。

  “摩羯”“丽琵”“贝碧嘉”齐亮相,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出现“多台共舞”的局面。“摩羯”成为今年第3个登陆华东地区的台风,由此,登陆华东的台风占到今年已登陆我国台风总数的一半。相较历史同期登陆华东的台风不到1个,今年可以说十分密集。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拴柱表示,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面广阔,高海温的面积也比较大,为台风“扎堆”生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有研究表明,台风活动确实具有群发性,尤其是台风盛期的7—9月。当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具备适当的大气海洋环境场,且具有比较有利的动力条件时,台风容易成群结队组团而来。这种现象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算是比较正常的,经常会出现“三台共舞”甚至“四台共舞”的情况。在海域相对较小的大西洋,类似情况出现的几率就要小很多。

  “从常年平均来看,8月是台风生成最多的一个月,今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经有4个台风生成,近期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一直处于活跃期,预计未来10天,南海及西太平洋还将有1—2个台风生成,需加强监视和防范。”高拴柱说。

  我国是世界上台风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直接受台风影响区域范围非常广。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今年以来共生成17个台风,较常年同期偏多5.5个。

  台风扎堆来袭,对当前防汛工作有哪些影响?国家防总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地区前期遭遇台风登陆,经历强降雨天气,河湖水位较高,水库蓄水较多,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洪涝灾害风险加大。抵御台风不能自乱阵脚,应该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据悉,全国有防台风任务的地区,基本编制了省、市、县三级防台风应急预案,广东、福建、浙江等省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到村一级。

  国家防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张家团介绍,目前我国抵御台风的工程体系基本建成,沿海各地海堤、江堤、河堤、水库、避风港等防台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这成为防汛防台风的“硬牌”。我国目前已经建成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水雨情监测系统、台风预测监测系统等。利用现代监测手段,结合敲锣、警报器等传统方式,可多渠道、广覆盖向社会发布台风预警,确保预报预警传递到户到人,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

  但当前防汛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张家团介绍,沿海地区正值旅游旺季,游客多,不少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其中不少人对周边地理环境不熟悉,对台风危害认识不足,避险自救意识较差。另外,大船只转移避险存在一定难度,因大船多在外海,流动性强,相关人员就地避险缺乏有效联系方式,船主姓名、联系方式、属地等情况难掌握,通知面临较多困难。对此,有关地区防汛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等,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