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十年!“孤独”公交线与“街坊们”一路陪伴

2018-08-28 21:27:28 信息来源: 新京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孤独”公交线与“街坊们”一路陪伴

  公交线313路司机刘宝中,“一车一人一线”与乘客“老街坊”十年陪伴

  8月22日,晓月苑小区公交站,313路公交司机刘宝中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313路是条“孤独”的公交线路:只有一辆公交车,一名专职司机,10个乘客席位。

  54岁的刘宝中在这条线开了近10年。坐车的大多是卢沟桥农场家属、北天堂村居民,日子久了,大家都熟络起来。

  “买菜去呀”“老伴儿怎么没一起?”“上次带的那面吃着怎么样?”……他声音洪亮,跟刚上车的乘客热情地打招呼,遇到提着重物或者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就连忙起身到车门处,帮着把人搀扶上来。

  公交车座位上铺着凉垫,备着雨衣雨伞,都是刘宝中自费买的。他还配了个药箱,碘酒、纱布、创可贴一应俱全,以防乘客磕碰或擦伤。

  313路是北京公交线路中一条特别的线路。上世纪70年代末,它为了方便卢沟桥农场职工和大王庙村村民出行而开通,由于线路不长、乘客有限,整条线仅安排一位驾驶员、一辆公交车,也被称为“最寂寞”的公交线。

  自开通以来,313路一直有劳模线之称。刘宝中是第六任司机,“这辆公交车就好比是温馨的四合院,乘客都是家人和邻居”。他说,自己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与“街坊们”一路陪伴。

  全程只9站 上车就像回家

  8月22日6点半,刘宝中来到晓月苑小区。这里是313路公交车的始发站,他打扫完车厢,又把座椅擦拭一遍。

  7点是首班车。车子沿途经过世纪森林公园和卢沟桥农场,车窗外蓝天白云与树林农场在远处交接,风吹过,暑气都轻了不少。

  “干吗去啊?”

  “老同学聚会呢”、“去买点药”、“到农场看看菜”……乘客上车,都会先与司机简单地问候。

  线路共9站,6公里,单程20分钟,刘宝中一天要跑6个来回。这条线路比较特殊,主要解决卢沟桥农场家属、北天堂村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因为一人一车一线,乘客固定,时间长了,大家都很熟。由于车上有不少老人,刘宝中力所能及地照顾他们,帮着拿药、看病,尽所能提供帮忙。

  “车上夏天有凉垫,冬天有棉垫,有雨伞雨衣,还有急救箱。”很多313路的乘客表示,司机对大家特别照顾,永远是笑脸相迎,搀扶老人上下车,帮着抬重物行李。

  55岁的任大姐在附近打工,五年来经常坐313路车回家。今年7月31日,天气闷热。她在太阳底下打扫卫生,头晕晕乎乎的没精神,就提前请假下班。

  一上车,刘宝中看她脸色不正常,一摸额头发现体温很高。“中暑了”。他赶紧拿出急救箱里的十滴水。任大姐又喝了口刘宝中递过来的水,在车上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不仅有十滴水,有乘客被蚊子叮咬,车上备着清凉油;乘客上车不小心磕到,也有碘酒和纱布;遇到下雨天,车里也备着雨衣雨伞……“这些都会提前预备,乘客在车上就跟自己家一样。”刘宝中说,这些雨衣大家用完自觉就还回来了。

  从没有摆过脸色的“刘精神”

  “嗨,精神!”杜大姐上车后冲着刘宝中喊了一句。

  几年前,她的丈夫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坐车时也情绪低沉。“当时我们还不怎么熟,但能看出来她状态很差。”刘宝中说,每次杜大姐一上车就劝她想开点,开导她往前看,多想想其他家人,鼓励多参加活动,还去家里探望并协调解决善后事情。

  如今杜大姐的状态明显好转,她和其他乘客高声聊着买菜、逛街等家常,还开玩笑地对刘宝中说,“你别退休了,一直干下去吧!”

  很多乘客的想法也和杜大姐一样。提起刘宝中都说他穿着利落,做事精神头十足,从来没有摆过脸色,每次都是积极帮忙,所以称他为“刘精神”。

  6岁的果果父母不在身边,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因老人腿脚不好,接送成为最大问题。

  “下午4点40分是最后一班车,老太太走100米都得歇一会儿,接到果果根本就赶不上车。”他因此主动提出接孩子放学。跟幼儿园的老师说好,最晚4时20分把孩子送到校门口,他再带着孩子赶到公交站。时间久了,他和幼儿园老师形成默契,别人接都不放心。

  除了送孩子,他还会给果果买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具,带她去游乐园,生病了送她去医院,帮老人换煤气,买药,拆装煤炉、烟筒,购买生活必需品等更是不在话下。

  乘客就像街坊

  313路虽然线路较偏、客流量少,但对这些老街坊来说,没有这条线,看病、买菜、出游、办事等都会受到影响。

  “有时候乘客会打电话让等两三分钟,我一般都会等。”他说,别的都是人等车,这个是车等人。因为交通不方便,一旦赶不上就要再等一小时,而大家都熟识,其他乘客也不会介意多等一小会儿。

  对他来说,安全把乘客送达最为重要。考虑到路面较窄,老人多,他开得极为平稳,遇到转弯或紧急减速等都会提前提醒大家坐稳扶好。

  时间久了,谁住哪里,从哪里上,在哪里下,做什么去,刘宝中都一一“掌握”。刘宝中心里有乘客,乘客心里也有他。几乎每个老乘客都有他的电话,遇到一些急事会托他帮忙,谁家包了饺子、炖了肘子,新下来的桃子、李子都会带到车上给他。

  日子久了,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的刘宝中觉得,自己干的是一份真心换真心的工作,小小的车厢变成流动的“四合院”。就连孩子们上车见了他,都会甜甜地叫他舅舅……

  车厢里特别热闹。有时候在车上,大家聊着聊着高兴了,还会问他一句:“是不是啊刘精神?”

  “开车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并没有听到他们在聊什么,但还是挺高兴的。”刘宝中说,这10年来,他与乘客们每天共处,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感觉特别舒服、温馨,这工作,也更喜欢干了。

  313路的第四名劳模

  刘宝中20岁时就在公交公司工作,六年后正式成为公交司机。2008年底来到313路。

  313路也是一条标兵模范线路。刘宝中是这条线路的第六任司机,也是第四名劳模。2015、2016、2017年他分获最美职工、公交集团公司先进个人称号,并于2018年获得首都劳动模范称号和最美司机称号。

  2013年刘宝中因肠溃疡住院近两个月。这些老人们拄着拐杖去医院看望他,拎着大包小包,还有的带着他爱吃的羊头肉。“我都感动哭了,他们不拿我当外人,我也在心里说,等康复了一定要尽所能地照顾他们。”

  刘宝中54岁了,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他爱热闹,喜欢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各种各样的事。“工作顺心,就不会觉得累。”

  他也想过找“接班人”,但这条线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技术,还要有热情、责任心,以及用心对乘客好。如今,只要他有一段时间不在岗,乘客都会觉得不习惯。

  刘宝中的事迹也在不断传播。经常有一些“小粉丝”专程来坐坐313路体验一下,也有一些志愿者,会来帮忙打扫卫生、报站点、照顾乘客,有的甚至一天车上服务三四趟。刘宝中始终觉得,一人一车一线,与乘客之间的关系,都是这趟公交线路的传承。

  8月22日下午五点,313路公交车载着当天最后一批乘客踏上归程。车上放着舒缓的音乐:

  我要把这一路的风景留在心里/不管是晴朗和雨季/我愿陪你一路前行……(采写/记者 李骁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