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急救调度今起“首接负责制”

2018-09-01 23:23: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急救调度今起“首接负责制”

  急救费将可手机结算 未来3年将实现急救服务反应不超15分钟

  今天起,120和999调度指挥中心建立急救调度“首接负责制”,“谁先受理急救呼叫电话谁负责到底”。市卫计委日前召开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现场会,公布院前医疗急救系列措施,三个月内,急救费用将可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方式支付。

  “首接负责制”将纳入绩效考核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为进一步提升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本市要强化120、999联动,实行急救调度“首接负责制”,即“谁先受理急救呼叫电话谁负责到底”,对院前急救车组人员动态、电话接听受理、急救车辆调派、绿色通道建立等实现全过程负责,让病人一次呼叫就能完成院前急救需求。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市卫计委将把“首接负责制”作为考核120和999服务绩效内容之一。

  在急救收费方面,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市今年将建立院前医疗急救费用“多种、简易、快捷”支付方式,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特点,改变目前急救费用单一“现金支付”方式,在11月30日前建立诸如支付宝、微信以及银行卡等多种支付方式,提高支付效率。同时,实现医保病人持社保卡直接结算。

  年底全市急救服务呼叫满足率将超85%

  据统计,120急救网络由北京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其中包括1个中心、20个分中心和191个急救工作站。这一数据与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中的288个急救站尚有差距。999是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补充力量,目前由1个急救中心、136个急救工作站组成,实行垂直管理并调度指挥。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各区在急救站点建设方面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依托医院、社区、消防机构等多种方式,综合大数据分析、人口分布等情况,尽快推进建成一批急救站点。同时,依据规划并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等工作,持续规划落实好全市急救网络建设。

  市卫计委要求,呼叫满足率低于80%的区域,年底前要提高5个百分点;呼叫满足率在80%至85%的区,年底前要提高3个百分点;呼叫满足率85%至90%的区,年底前要提高2个百分点。全市急救呼叫满足率年底前要达到85%以上;2019年年底达到90%。

  3年实现急救反应不超15分钟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未来三年内,各区将科学规划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力争实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不超15分钟;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救护车配置达到每3万人口配置1辆值班救护车,每辆值班救护车配齐医师、护士、驾驶员各1名,担架员2名;实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呼叫满足率至少95%。

  急救搬抬难题将引入志愿者来破解。目前本市院前急救资源紧张,担架员数量明显不够,其中120急救网络只有担架员656人。为此,市卫计委要求120和999按需补足院前医疗急救担架员,并充分发挥急救志愿者作用,尽最大努力解决急危重症患者的搬抬问题。

  未来,本市还将通过相关数据测算,按需补足院前医疗急救担架员;同时,建立健全急救志愿者招募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引入志愿者增加急救服务供给能力,并扩大社会公众的急救服务参与能力。(记者 张小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