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专门设置“守松人”岗位

2018-09-16 07:28:0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峭壁上顽强生长的黄山迎客松。资料图片

  安徽黄山风景区玉屏楼前,云海层叠,翻腾出千变万化,怪石林立,展现着千姿百态。而最壮观的,还是那一株株顽强向上的黄山松,它们扎根巨岩裂隙,或独立巅峰,或倒悬绝壁,让过往的游客们纷纷慨叹:“‘黄山之美始于松’,名不虚传!”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那树龄千年的迎客松了。只见它立于玉屏峰峭壁的青狮石旁,隽秀飘逸,葳蕤挺拔。近前端详,迎客松虽饱经风霜,却枝干遒劲,郁郁苍苍,树冠如幡似盖,一方的侧枝横空斜出,好似展臂迎客一般。

  黄山迎客松树高10.2米,树围2.16米,两只巨臂斜出9.6米,树龄在1000年左右,为特级保护的古树名木,并于199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蜚声中外。景区管理人员葛旭芳介绍,1959年,巨幅铁画《迎客松》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94年,国画《迎客松》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迎客松”前与外国客人合影留念。

  葛旭芳表示,在很多人看来,迎客松于悬崖边破石而出,千百年来迎霜斗雪,蔚然成长,是中国人坚忍顽强、奋力拼搏的一个象征。与此同时,它热情地张开手臂,每日挥手迎接八方来客,是中国人热情好客、爱好和平的一个写照。

  为守护好迎客松,1981年起,景区专门设置了“守松人”岗位,24小时专人守护。如今,第十九任守松人胡晓春已经在这里守护了8个年头。除了人力投入,还有不少先进设备日夜保护着古树,迎客松的四周配备了区域小型气象观测站、红外线防侵入报警系统等高科技设备。

  白天,每隔两个小时,胡晓春都要进行一次例行检查,根据气象站传回的数据,查看温度、湿度、风力、气压等环境信息,记录松针、梢头、冠顶、冠幅的细微变化。夜间,石猴、松鼠不小心闯入迎客松附近区域,红外监控都会拉响警报,提醒他起床查看情况。

  “防止小动物等进入,是为了避免松鼠啃皮、石猴磨皮等可能对迎客松造成的伤害。记录松针、梢头等细微变化,是为了对迎客松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监测。”胡晓春说着,拿出一本本迎客松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年迎客松的生长情况。

  “别小看这几本册子,它们相当于迎客松的体检报告。”胡晓春介绍,每年,景区会对迎客松进行两三次专家会诊,林学、力学、昆虫学、土壤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会详细分析、对比不同年份的报告,通过对照观测数值,判断迎客松树体生长的动态变化,并对症下药。

  十几年来,一次次专家会诊、研判,使迎客松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完善。树的周边铺设了玻璃纤维格栅板,增加了根部透气性,建起了防雷系统;地表及周边采用雨布、麻袋等物品进行铺垫、覆盖,有效防止了根部积水、水土流失;在侧枝干下安装新型的弹性支撑杆,防止大风雨雪天气造成枝条折断……

  此外,还有一支应急保护队伍随时待命。今年年初,黄山风景区遭遇了持续一周的雨雪冰冻天气,树枝上结起十几厘米到三十几厘米长的冰挂。景区组建起22人的保护小组,白班夜班轮流对迎客松进行24小时全方位保护:除冰抖雪,监测气象变化,对可能出现断裂的各个“手臂枝”加装支撑杆件,个别枝条采取顺风向应急拉纤,进行牵拉限位固定……

  “虽然每年都会遭遇恶劣天气,但好在预案详细,行动及时,十几年来,迎客松的保护没有出一点差池。”胡晓春说。

  如今,在全方位的保护下,千年迎客松依然苍翠挺拔,神采奕奕。树下,一拨拨游客络绎不绝,人们陶醉在这远山如黛、云海翻腾的美景之中。(孙 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