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这里的老小区 这样装电梯

2018-09-27 06:03:2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上海长宁推行“社会协同、专业保障”模式

  这里的老小区 这样装电梯(民生调查·一线新探索)

  核心阅读

  老房装电梯,过程不容易。为打通堵点,上海市长宁区进行了探索:居委会牵头成立加装电梯自治联盟,便利居民自主协商;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出面跑审批、签流程、谈施工;政府部门提前征询意向、压缩办理环节,并制作文字材料模板,让申请者只需“完形填空”就能一次通过。社区居民、基层组织、政府部门群策群力,有效改变了老房加装电梯“需求大、推进难”的局面。

  以前不常出门的李奶奶,这个夏天却被晒黑了。

  李奶奶家住上海市长宁路1600弄24号5楼。这是一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多层公房,没有电梯。3年前,李奶奶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后,就不再能够独自下楼了。

  今年5月,盼望多时的楼栋加装电梯工程竣工,李奶奶心情激动:“又可以常到小区的绿地透气了。”

  在上海,像这样的无电梯多层住宅约有22万栋,其中高层住户达100万户以上,许多腿脚不便的老人长期处于“悬空”状态,难以下楼。尽管上海市早在2011年就出台鼓励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并给予部分财政补贴,但由于牵涉居民利益协调、房屋街区规划和立项审批手续等问题,成功的案例相较巨大的需求显得微乎其微。

  这桩社区干部眼中的“小区第一难事”,在上海市长宁区有了破解之道。以周家桥街道为代表,该街道有4部电梯投入使用、5部电梯立项完毕,还培育孵化出加装电梯自治联盟、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洁华表示,“社会协同、专业保障”的电梯加装模式,让更多的小区居民圆了“电梯梦”。

  成立联盟

  筹经费、做设计、找厂家,居民自主协商

  每一部成功加装的电梯背后,往往都有一位“社区能人”。

  看到长年患病的邻居上下楼不便,武夷路727弄21号楼住户李祥玉很是同情。2015年6月前后,他萌生了为楼里加装电梯的念头。

  按照规定,电梯加装需要物业管理区域2/3以上业主同意、加装幢九成以上业主同意,且没有强烈反对。“这实际上是‘一票否决’。只要有一户强烈不同意,就走不下去。”李祥玉说。好在,大家通过齐心协力,很快做通了这家人的工作。

  后续立项审批,也要摸着石头过河。光是上网报件,就包括规土、建筑建材好几个网站,需要盖40个图章,一个单位要跑好几次。业委会那边,也有一两百个图章要敲定。没有现成的申报样板,工程师出身的李祥玉就自制图表和模板,还具体明确了每一层的费用分摊。

  21号楼所在的中五居委会,则发挥了居间协调作用,在业委会、物业和电梯加装组之间搭建了协调平台,将项目顺利送入审批程序。

  忙碌了一年多,21号楼的加装电梯投入使用,成为周边居民争相参观的“样板房”。“我们也想装电梯。不过,不是每幢楼都有李祥玉这样的能人。”这是不少参观者的心声。

  怎么让大伙少走弯路?中五居委会党组织书记黄丽飞牵头成立“悦居中五”加装电梯自治联盟,请来李祥玉等能人传授经验。

  事关切身利益,从筹经费、做设计到找厂商,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分歧。自治联盟请居委会讲解政策,明晰安装电梯的步骤、所得的实惠和承担的义务。业委会从小区整体着眼,针对管线移动、点位选择等问题提供意见,协助完成必要手续。居民自主协商,最终形成共识。“矛盾是有的,争论也不少。然而,把细节问题交给居民自己商量,既是必要的,也能让事情办得更圆满。”黄丽飞说。

  去年5月,第二台电梯建成启动。中五小区好事成双,再次让周边聚焦于此。

  引入机构

  跑审批、签流程、谈施工,专业组织出面

  随着更多楼道提出加装申请,自治联盟觉得力不从心了。居委会也在反思自己的角色:虽然加装电梯是多数居民的意愿,但持反对意见的居民,其权益也需要保护。居委会出面协调,会不会有失中立?

  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成立第三方社会组织。去年9月,依托区属物业公司,慧加美老公房咨询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具备专业咨询资质,在意见征询、立项审批等环节提供服务,并对小区居民协商谈判的一般流程、公约制定等进行指引,形成、巩固自主协商的规则与制度。

  “这叫‘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慧加美老公房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黄国勇说,“由我们出面跑审批、签流程、谈施工,不仅有助于资源整合和技术把关,第三方的客观评估也有利于促成合理的利益调处方案,降低了居民间的协商成本。”

  今年以来,该中心为长宁区6个街道举办了8场巡讲会,接到了10多部电梯的委托申请,甚至还有外区慕名前来取经。

  “居民自治,政府并非只能当看客,而是应该当推手。”周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文华说,加装电梯这柄“破冰锤”,打破了邻里之间的隔阂,让居民在参与美丽社区建设时能够更加主动,也让社区的自治能级更为强大。

  简化程序

  模板上“完形填空”,申请就能一次过

  破解“装梯难”,政府确有作为的空间。

  自2018年开始,长宁区房管局每年要推进100万平方米的精品小区建设工程。规划部门在精品小区建设征询中,将全小区加装电梯意向征询同步纳入。一方面,要提前确定电梯摆放点位是否符合规划红线,并考虑加装电梯外立面与小区风貌的统一,避免立项后通不过、审批推倒重来;另一方面,对小区内所有楼栋的加装申请统一受理、统一公示、统一许可,避免每幢楼立项前都要征询全小区一次。

  2016年,上海即制定指导意见,简化加装电梯的审批环节,将46个审批章减少为15个。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缺少实施细则,需要在网上多次填报、在窗口多次提交资料审批。

  就此,长宁区房管局修缮科找出了区内所有成功案例,梳理分析出必要的文字材料,制作成模板——只要像“完形填空”一样填写内容,就能确保递交的申请一次性通过。原本,立项环节时长不定,如今包括公示期在内,能明确缩短至两周以内。

  根据通常流程,加装电梯要对小区业主和楼栋业主进行二次征询。其中的费用分摊环节,需要根据造价、保养和运营分3次向居民征询签字,因此被居民吐槽“老是要签名”。长宁区房管局将分摊协议书的三张表格“合三为一”,一次告知加装电梯的建筑安装费、勘察费、设计费、监理费、测绘费、水电煤管迁移费以及安装后的维保费、电费等概算结果。居民“只签一次”,就能完成业主承诺。

  自2014年受理首台加装电梯申请以来,长宁区已经立项批复57台加装电梯项目,其中14台完工。今年,通过快速立项的电梯加装申请就达到26台,提速明显。“快速立项机制,让居民对于加装电梯有了更多的信心。”长宁区房管局修缮科科长王家骏说。田 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