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让残障人士活得更有尊严 孤独的“无声咖啡馆”

2018-09-29 02:59:32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如何让残障人士活得更有尊严,实现自主创业平等就业,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无声”是这家咖啡馆最大的特色。 受访者供图

年轻帅气的咖啡师,熟练地为客人端上一杯自己制作的咖啡,室内顿时清香四溢。

和普通咖啡师不太一样的是,他们自始至终没有任何言语,而是靠着纸笔或手机打字和顾客进行交流。原来,几名咖啡师兼服务员都是聋哑人,煮咖啡、做西点全自己来,他们用微笑代替语言服务顾客。

位于海口美兰区和平大道的福杯咖啡厅,是海南首家“无声咖啡馆”。然而在11个月的经营后,日前,这家咖啡馆因入不敷出走向了孤独的终点。

“我尽力了。”“无声咖啡馆”筹办人张志强无奈地说,本来想通过咖啡馆搭建起残障人士同外界交流的桥梁,让他们学会一门技术,有一份有尊严的工作,“但现实太骨感”。

“无声”成了最大特色

“福祝他人,我杯盈溢。”张志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夫妻俩创办咖啡馆的初衷。

“听障人士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很多。”张志强说,此前,因为工作原因他和爱人在三亚认识一对夫妻,妻子严重烧伤,丈夫是聋哑人。因丈夫无法和人正常交流,很难找到工作,烧伤严重的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两人的生计。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盲人按摩师已经被社会接受,听障人士能否也走进其他行业?于是,夫妻俩想到创办一家咖啡馆,尝试给听障人士提供一份有尊严的工作。他们从朋友手中盘下了这家店,并于2017年9月开张,陆续招聘了6位员工,其中5位有听力障碍,另外1位有智力和肢体障碍。

有了现代科技的支撑,员工培训、顾客点餐都不再是难事。为了让员工得到最专业的咖啡培训,从事咖啡贸易的张志强定期邀请专业咖啡师对员工进行指导。

咖啡馆配有自助点餐系统,有中英文两个版本,客人在屏幕上点击想要的饮品、西点,选择冷、热、加冰,用微信、支付宝直接结算。员工根据打印小票来给客人制作咖啡饮品。如果有加冰、少糖、打包的特殊需求,可以直接用纸笔或者手机和员工沟通。

除了轻柔的音乐,店内几乎没有说话的声音,“无声”成了这家咖啡馆最大的特色。

“这里让人感到温暖”

咖啡馆内的6名员工,年龄从19岁到30岁不等,各有分工。

扎着小辫的店长吴旻哲是个帅气的小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是店里技术最好的咖啡师。

“我很喜欢喝咖啡,成为咖啡师是我的梦想。”吴旻哲通过微信打字告诉记者,之前他换过10份工作,来咖啡馆后,学会了手冲咖啡、拉花等技术,很有成就感。

“我珍惜并且热爱这份工作。”吴旻哲告诉记者,他经常把自己做咖啡的视频传到网上,以鼓励更多听障人士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

王康鸿是店里的西点师,一直跟着张志强的妻子赵翠琼学习烘焙。咖啡馆位于海甸岛,外国顾客较多,赵翠琼希望能为顾客做出最地道的点心,所以对技术要求很高。“声音是人类很重要的记忆手段,所以有些教学内容,听障人士很容易忘记,需要不断提醒。”

不过,令赵翠琼欣慰的是,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王康鸿各种糕点都做得有模有样,还得到了很多顾客的称赞。“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比健全人多付出好几倍的努力。”赵翠琼说,整个过程也让她变得更加耐心,学会了真诚地称赞别人。

24岁的谢焕文是店里的“元老”,也是店内唯一可以说话的员工。他上学时被足球击中头部致左侧肢体偏瘫伴失语,造成他智力残疾,说话时也有严重口吃。因为做事踏实,谢焕文主要负责店内的打扫和后勤工作。

咖啡馆已成为员工们温馨的家。张志强夫妻对员工们非常信任,他们平时在店时间不多,每天清账由员工自己完成。员工之间也非常团结,每天中午、下午会互相秀厨艺,做饭吃。

“这里让人感到温暖。”吴旻哲告诉记者。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咖啡馆也慢慢成为海南残疾人的聚集地。有残障人士慕名前来点餐,店里会定期召集残障人士一起看电影,墙上还挂了很多残障人士的绘画作品。

“希望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帮助更多残障人士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张志强说。

已不是简单的生意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当热潮渐渐退去,咖啡馆的经营窘境就日渐显现。

“特殊群体从事一门手艺,需要长期的交流和培训,如果只是短期的边经营边培训,对两者都会造成影响。”停业一个多月来,张志强不停反思这次特殊的创业。

“我想教给他们一门咖啡手艺,即使以后到了别处,依然能凭手艺吃饭。”张志强原先以为,把听障员工叫到一起,每天上一堂培训课就行。可实际上,交流和沟通成了最大的难题。

简单的手语已经不够用,很难进行深入地交流。身为咖啡师的赵翠琼只能手把手演示,可这样一来,正常的经营就会受到影响。

房租加上员工工资,每个月至少需要近3万元才能维持运营,可后来每个月的进账寥寥无几,入不敷出。今年春节后,随着几位投资人相继离开,只剩自己一人的张志强越发“独木难支”。无奈之下,在为这6名特殊的员工找好下家后,7月10日,张志强在店门口挂出了停业的牌子。

“无声咖啡馆”的关闭,让不少海口市民感到惋惜。“环境静谧,每一个员工都很真诚乐观。”时常光顾的海口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海南听障者并非只有这些,如何让这些特殊群体活得更有尊严,实现自主创业平等就业,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现在,有不少好心人找到张志强,愿意为他提供帮助。一位台商在一次聚餐中,偶然得知咖啡馆的故事。他所在的台湾火车头观光夜市发展协会正在海口筹建一家观光夜市,他打算拿出其中的咖啡屋项目,与张志强进行合作。

在海口从事培训教育工作的小叶,愿意为“无声咖啡馆”提供员工培训的机会。曾经出现的经营与培训之间的矛盾,有望在专业培训机构手中得到化解。

“这些帮助对于无奈落幕的‘无声咖啡馆’而言,无异于甘露。”张志强说,今后无论“无声咖啡馆”能否重新开张,自己都需要更谨慎地考虑,“咖啡馆已不是简单的生意,它已成为一群人、一个特殊群体的创业梦想”。(吴雪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