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脱贫攻坚上庄台 淮上明珠添光彩

2018-10-31 00:47:58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颍上县投入2.1亿元,对沿淮22个庄台实行高标准改造升级。 本报记者 文 晶摄

庄台是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内群众为抵御洪水,垒土筑台而成的生产生活区域。由于庄台多是应急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贫困程度普遍较深。安徽省按照“减总量、优存量、建新村、分步走”的总体思路,推进行蓄洪区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取得累累硕果

近日,记者来到安徽颍上县淮罗村大罗台村,历经5个月的奋战,村民期盼多年的高标准庄台改造工程终于完工了。

昔日脏乱穷的庄台彻底变了模样:小花园鲜花盛开,小菜园果实累累,小水塔保障村民户户通了自来水,公厕、污水处理厂使过去污水横流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休闲广场、生活平台让村民生活更方便……大罗台的农家乐迫不及待开起来了。“我们这里现在比哪都不差,来这里吃淮河土菜,淮河岸边走走看看,多美。”刚刚开业的“大牌”农家乐合伙人申莉莉喜不自禁地向记者夸赞着家乡。

庄台整治有序推进

安徽省部署行蓄洪区移民迁建、庄台整治、安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适应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重点工作

庄台是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内群众为抵御洪水,垒土筑台而成的生产生活区域。自1950年以来,淮河流域共运用行蓄洪区191次,庄台群众为流域防洪保大局作出了巨大牺牲。由于庄台多是应急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建设标准低,人均土地面积少,门前路、宅间路狭窄,基础设施简陋,庄台群众长期存在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如厕难、就学难、就医难等问题,贫困程度普遍较深,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据安徽省扶贫办的统计资料,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涉及7个市19个县,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总人口99.1万人,区内共有16处行蓄洪区、199个庄台、35个保庄圩。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阜南县、霍邱县、颍上县、寿县共有庄台177个,约占总数的89%,保庄圩22个,约占总数的63%。

“行蓄洪区是一片牺牲奉献的土地,是一片深度贫困的土地,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我们不能忘了行蓄洪区、不能忘了行蓄洪区的人民、不能忘记行蓄洪区孕育出的王家坝精神。”从去年到今年,安徽省主要领导多次到行蓄洪区密集调研,积极谋划脱贫攻坚政策方案。

按照“减总量、优存量、建新村、分步走”的总体思路,紧盯“脱贫、安全、环境、发展”的工作目标,安徽省制定《省直有关部门支持行蓄洪区四县脱贫攻坚项目一览表》,移民迁建、庄台整治、安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适应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重点工作一一按计划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安徽省财政共安排省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8亿元支持行蓄洪区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占省以上专项扶贫资金总量的21.5%。支持阜南县、霍邱县、颍上县、寿县财政项目和农业建设项目,安排4个重点县地方债券资金6.7亿元,占全省用于脱贫攻坚债务规模的21.7%;已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3.2亿元用于4个重点县,占全省已整合资金的26.2%。

脱贫攻坚啃“硬骨头”

颍上县、阜南县一方面对沿淮庄台实行高标准改造升级,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发展适应性农业,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在多方大力支持下,安徽省行蓄洪区人民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颍上县以美丽庄台建设为主抓手,投入2.1亿元,对沿淮22个庄台实行高标准改造升级,“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小水塔、小公厕、小广场、小污水处理站、小生活平台”九小工程在每一个庄台开始实施,“乡村有栋房,房前一口塘,房后木成林,周边田一方”的乡村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在颍上县溜孜口村见到80多岁的李兆局、张永勤老夫妻,老两口对开在家门口的村医疗室赞不绝口:“解决我们的大问题了,过去要走五六里路到乡里看病,现在太方便了。”

淮罗村的韩泽春是村里的保洁员,他骄傲地跟记者搭话儿:“上厕所了吗?我们这不比城里差吧!”

“目前,颍上县22个庄台已改造完成17个,剩下5个正在全力推进,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未来,我们要让一个个美丽的庄台串联成耀眼的淮上明珠。”颍上县委书记熊德超满怀信心地说。

阜南县按照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标准,实施“一条文明路、一口干净塘、一块文化墙、一个小广场”“四个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王家坝镇郑台孜庄台整治已经竣工,郎楼、刘郢庄台污水管网已经铺设完工,其他12个庄台、1个保庄圩污水管网正在施工。

各地还积极发展适应性农业。颍上县发展稻虾、稻泥鳅、稻蟹、稻鸭等综合水产养殖1.6万亩,发展莲藕、茭白、菱角、芡实等水生蔬菜1.6万亩,种植草皮、玫瑰、杞柳等经济作物1.8万亩,发展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瓜类等2万亩,鸭鹅等水禽60万只,形成了沿淮行蓄洪区种植养殖发展模式。区内17个贫困村发展成为特色专业村,带动贫困户3323户、贫困人口8739人,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400多元。

阜南县除了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3.1万亩,还大力发展杞柳、泡桐8.1万亩,柳木加工企业156家,水禽养殖700多万只,年产值达4亿元。

近日,安徽省政府又出台《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5年)》,聚焦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保障能力。该《规划》提出四大工程,即路网完善工程、电网扩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规划估算投资40.17亿元,其中道路工程25.23亿元,电网工程6.73亿元,农村饮水工程6.97亿元,通信网络工程1.24亿元。

迈入小康一个不落

旅游扶贫为沿淮行蓄洪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安徽省今年以来累计向行蓄洪区安排省旅游发展资金1490万元,支持区内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改扩建

设施改善了,生产发展了,乡村旅游也火起来了。颍上县王岗镇淮罗村导游王世环把邻居闲置的房屋租下来,开办了民俗馆,她指着门前的淮河故道告诉记者:“咱这里淮河风情也火啦,来这里可以游淮河湿地,体验渔家风情,还有老屋改造的庄园,我这个民俗馆也可以住宿。”据介绍,淮罗村乡村旅游带动周边40户贫困户90人就业。旅游扶贫为沿淮行蓄洪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安徽省今年以来累计向行蓄洪区安排省旅游发展资金1490万元,支持区内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改扩建。

更多的支持、更大的热情源源不断倾注到这片充满奉献牺牲精神的热土。8月16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将行蓄洪区脱贫攻坚作为全省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之一,进一步强化措施。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江洪满怀深情、坚定地告诉记者:“行蓄洪区是全省脱贫攻坚最难的区域、最硬的骨头,但再难再硬,我们也要把这个‘堡垒’攻下来,确保到2020年,行蓄洪区同全省人民一道,不落一人一户地进入小康。”

文 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