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闽西老区长汀“治水土”

2018-11-09 02:38:42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福州11月7日电 题:闽西老区长汀“治水土” 红壤荒山盛开“生态花”

新华社记者巫奕龙

深秋,闽西老区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一带山头,杂草与灌木纠缠丛生,阔叶树与马尾松和谐共长。随处可见的无患子满树黄叶,点染绿林,果实落地,长出新苗。

“这是刚刚通过验收的中石油长汀万亩水保生态示范林项目,引入了枫香、含笑等17个乡土阔叶树种,套种了2000多亩无患子。”县林业局高工范小明说,“现在这片马尾松林已成为针阔各半的混交林,未来将演变为纯阔叶林。”

很难想象,这个生机勃发的森林公园,曾是寸草难长的红壤荒山。

历史上长汀是中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1940年,中国最早的水土保持机构——福建省研究院土壤保肥试验区在河田设立。研究人员试图治理当地的水土流失,却收效甚微,留下绝望的记载:“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树木,很少看到!”“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

1985年遥感监测显示,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长汀开始根治水土流失。当其时,《水土保持三字经》家喻户晓:“责任制,最重要;严封山,要做到。多种树,密植好;薪炭林,乔灌草……”

2000年起,福建省政府正式实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每年扶持1000万元,根治水土流失曙光初现;2012年起,长汀贯彻落实“进则全胜”的指示精神,水土流失治理再上层楼。

如今,长汀百万亩荒山披绿,百鸟翔集,断水重流,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79.8%,水土流失率下降为7.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封山育林、“反弹琵琶”草灌先行、老头松施肥改造、草牧沼果循环种养等科学治理手段层出不穷。“近年来,长汀着力强化先锋树种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阔叶树占造林总面积的73.4%,增强了人工造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县委书记廖深洪说,长汀形成了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体系的9个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长汀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鼓励当地群众和社会力量大规模治山治水。2012年以来,全县共吸引60多家企业和个人投资1.5亿元,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种植水土保持经济树种。失去双臂的三洲镇戴坊村村民兰林金承包红旗岭荒山2000多亩,种植油茶、黄栀子等,收获了丰收的果实。

昔日的“光头山”披上绿荫,保护了水土,也留住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目前,长汀4成以上的林地开始用于林下经营,农民约四分之一的纯收入来自林业,林下经济年产值达23.5亿元,参与农户2万多户。在四都镇同仁村,村民廖炎士在200多亩竹林、松杉林里培育当地的素心兰。“兰花重返自然环境,种植成本低,根壮叶肥花香,产品供不应求。”他说,目前他直接带动了20户贫困户脱贫,下一步还要增加20多户。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受惠于生态凝成的核心竞争力,长汀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一些昔日水土严重流失地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热点,今年国庆假期,汀洲古城每天吸引3万游客。

“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增势强劲,前三季度县财政收入增长25.7%。”廖深洪说,“这还不包括蓄势待发的医疗器械产业,已签约引进40多家企业,都是冲着长汀的生态来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