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炫富摔”流行的背后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模仿?

2018-11-14 02:16:30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心理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来,从Instagram流行起来的“炫富摔”席卷了国内社交网络,从摔出钞票黄金的模特,再到摔出救援工具的消防员,各行各业纷纷效仿,俨然一场全民模仿秀。无独有偶,此前的冰桶挑战、A4腰、晒童年照也曾引起大批网友的追随模仿,这些“跟风”行为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机制呢?

模仿能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

“炫富摔”的源头,是俄罗斯名模发起的“Falling stars”(摔倒之星),有的从私人飞机“摔”出了一地奢侈品,有的从跑车“摔”出一大堆美元,不仅炫富还顺带炫身材。看到上流社会这番操作,普通大众也想效仿,奈何并没有那么多真金白银可以炫,那就炫职业、炫身份、炫特长,在模仿中获得自我身份的彰显,有些网友说:“虽然物质不富有,但我精神富有呀。”通过模仿,打破与上流社会的心理壁垒,好像我们也变得“富有”起来。

每一种行为,都有特定的心理需求在背后推动。孩子模仿父母,粉丝模仿明星,创业者模仿成功企业家,都是力量较弱的一方模仿力量较强的一方,通过模仿“强者”,向榜样学习,我们就好像变得跟他们一样,也能够拥有和他们一样的力量。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将这种现象称为“融合需要”,通过模仿我们认同和向往的对象,与这个高大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能够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

模仿是为了融入群体

心理学家杜克大学的唐雅·查特兰和耶鲁大学的约翰·巴格以不易察觉的方式,不断模仿学生的举止和动作。和那些没被模仿的学生相比,被模仿的学生报告,他们更喜欢跟自己谈话的研究者,也认为交流更顺畅。该实验表明,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愿意接受行为和自己相仿的人。被他人接纳,对我们的远古祖先而言,则意味着更高的生存几率,经过进化选择,模仿便留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对被排斥被孤立充满了原始的恐惧,只有归属于某个群体,才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模仿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学习机制,对我们融入群体,排遣孤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模仿的三定律

法国社会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在他的《模仿律》中描述到:模仿是社会的基本现象,并提出模仿三定律:下降律,指社会下层人士模仿上层人士的倾向;几何级数律,指在没有干扰下,模仿以几何级数增长;先内后外律,指本土文化及行为的模仿优于对外部文化及行为的模仿。

2014年由美国渐冻人协会发起的慈善筹款活动——冰桶挑战,在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及NBA球星加入之后,开始风靡全球,国内社交媒体也纷纷点名各行各业的名人。在上层人士崇高威望和地位的影响下,下层人士争相效仿,从美国本土到全球,形成病毒式传播,冰桶挑战的流行非常符合塔尔德提出的模仿三定律。

为什么模仿会呈现出这样的社会规律?

英国动物行为学家、进化论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文化也存在自然进化规律,生物进化在于复制基因,而文化进化则是复制人类行为。理查德·道金斯将文化的基本进化单元称为“迷因”。迷因理论认为,当一个典型行为具备“迷因”特质,它就会在人群中自发复制,导致人们竞相模仿,从而创造出一个新文化。

模仿作为一种快速学习的心理机制,既能够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又能增强社会适应性,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人类的成熟和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察觉自己的模仿行为,不应该盲目模仿、仅仅满足于模仿,还要在模仿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地创造创新。(作者杨剑兰 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