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西藏昌都市实验小学:梦想在这里发芽

2018-12-26 00:47:59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学校篇】西藏昌都市实验小学:梦想在这里发芽

西藏昌都市政协副主席图嘎,对当年在昌都实验小学就读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当时学校仅有四五间简陋的教室,十几位老师,七八十个学生。”图嘎笑着说,“虽然学校各方面条件很差,但这里却培养出了西藏最早一批民族干部,我能从一个贫民家庭的孩子成长为国家干部、一个对昌都发展有用的人,都与在实验小学打下的坚实基础分不开,与党和国家的培养教育分不开。”

西藏昌都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51年,是党在西藏创办的第一所现代学校,也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被誉为“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时光荏苒,经过6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实验小学,拥有38个班级,152名教职员工,2240名学生,占地1.5万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发展突飞猛进,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改造了运动场,设立了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专用美术教室等功能性教室,建立了学校自己的网站、校园新闻、教学资源库等,为雪域高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类优秀人才。

西藏首个现代学校

伴着上课铃声,记者走入多媒体教室,学生们正通过电脑对习题进行讨论,输入答案,显示屏实时统计得分。

教学楼一侧是校史陈列馆,三五成群的学生进进出出。约300平方米的陈列馆里,一张张图片生动展示了“进军西藏”“昌都解放”“办学决议”等历史瞬间。

“我是2014年从八宿县小学调来昌都市实验小学的,4年时间,我真真切切看到了学校的变化。”教四年级藏语文的老师西热久美说,原来学校小,学生少,大门进来就是水泥操场,现在都是塑胶跑道的操场了。

据校长吴晓龙介绍,学校去年新建了图书馆,可容纳几百名学生,今年还建了多媒体室、实验室和功能室,教学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实,最本质的变化,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中。“以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现在运用多媒体,备课轻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吴晓龙说,目前每个班都有电子白板,学校还有网络直播教室和多媒体阅览室等,建起了智慧化校园管理平台,在线阅卷和电子教案设计系统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两个特色”加强文化传承

每天的做操时间,是四年级学生永噶曲珍最快乐的时刻。在操场上,她身着民族服装练习传统舞蹈——芒康弦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跳舞了,会跳本民族的舞蹈我很快乐。”她说。

校党总支书记索拥说:“我们开设了汉语文、藏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还有弦子课。”2006年,昌都地区芒康县的弦子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将传统弦子舞改编成课间弦子操,让每个学生都会跳富有特色的传统舞蹈。

她说,学校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坚持双语教学和引入民族传统舞教学“两个特色”助力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西藏第一所现代小学,昌都实验小学自创办之初便推行汉藏双语教学,保证学校学生在提高汉语言文化的同时,让传统藏语言文化薪火相传。

建校至今,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德育先进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平安校园二等奖”“全国十佳少先队集体”等国家级荣誉17项,自治区荣誉18项。

怀揣梦想再出发

最喜欢语文课的贡桑多吉梦想着未来成为一名天文学家,他希望通过努力考进内地西藏班;最喜欢数学课的丁增曲珍梦想着成为一名军医,她说:“解放军保护国家,而我想帮助解放军。”

在昌都市实验小学,记者随处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建校至今,实验小学培养了14000多名毕业生,许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综合课老师泽仁曲西1994年从这里毕业后到内地深造,大学毕业回到母校任教。她说:“昌都实验小学培养了我,回母校教书育人、托起高原的明天,我感到很光荣和自豪。”

昌都实验小学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学生是农牧民子女,他们刚来上学时几乎听不懂汉语,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孩子们几乎都可以流畅地进行双语交流了。今年14岁的泽西父母都是农牧民,为了让她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特地从乡下搬到昌都市居住。泽西说:“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希望考上内地西藏班,增长见识、学习更多的知识。”

朗朗的读书声回响在耳畔,奔流的澜沧江水见证了西藏现代教育发展的辉煌。一个个梦想在这里发芽,一个个希望从这里出发。(记者 尕玛多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