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鹤岗“棚户社区”变身记

2019-03-04 04:56:50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哈尔滨3月3日电 题:鹤岗“棚户社区”变身记

新华社记者王君宝

站在黑龙江省鹤岗市沿河社区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门前,望着眼前干净整洁的群众广场与栋栋亮着灯光的居民楼,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姜霞感慨万千——过去这里曾是一片狼藉。

低矮的破旧砖房煤烟呛人,崎岖的羊肠小路泥泞难行,这边是百姓抱怨,那边是社区干部叫苦不迭,一片棚户社区好似涣散的“城寨”。

“1.2平方公里内住着1.6万人,拆迁后,各地大量棚户区居民涌入这里,变成新‘楼房棚户’,打麻将的多,百姓舒心日子少。”姜霞面对的管理难题,在鹤岗不止一处。

2013年,鹤岗市大面积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我们共拆迁平房2300余户,回迁安置居民一万余人。”鹤岗市北山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丽影说,来自不同区的群众住在了一起,社区干部的工作有了新挑战。

为改变这一现状,鹤岗的社区干部决定为这些“棚户社区”来个大变身,第一步便是改善服务群众的软硬件。

借助棚户区改造工程,沿河社区拥有了集办公、服务、居民娱乐为一体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还修建了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66岁的房广英是沿河社区退休的老主任,她清楚地记得十年前只能在家里办公、开会要向别人借房子的窘境。“那时候社区就三个干部,服务1000多名居民。”如今,在新的办公楼图书室,她与许多居民有了看书休闲的地方,“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现在繁杂的社区服务,也基本都归纳到了一部手机里。沿河社区所属的兴建路办事处主任戚欣介绍,办事处不仅通过公众号满足了居民办事、咨询的需要,还在微信群中为辖区居民及时发布最新通知、推送优惠政策等,“动动手指免去了排队困扰”。

解决了“事”的问题,更复杂的“人”的问题又摆在了桌面上。人口复杂且相对贫困,姜霞、王丽影所管理的社区群众精神风貌显得消极,“吵架的多、互助的少”。

为此,北山社区、沿河社区等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将党员派驻到各居民楼中,定期深入每家每户中沟通、帮助群众,还协调驻区的各领域党组织,共同进行普法教育、治安联防等工作。

北山社区“池兰”党支部书记梁池兰便是党员引领的典型代表。她定期带领社区23名党员居民志愿者排查走访辖区空巢老人、困难群体、留守儿童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关爱,还带领社区志愿者走进辖区公园,在人流当中捡拾白色垃圾,提高环保意识和群众素养。

社区矛盾明显减少。“过去调和邻里关系是我们的重要工作,现在一年都不一定有一次调解纠纷的活儿。”王丽影说。

社区治理这几年越来越有人情味。在沿河社区服务中心楼梯间不起眼的拐角处,数十件棉衣整齐挂起。“这都是党员群众自发捐献的衣服,辖区居民可以随来随取,不用打招呼。”戚欣说,该社区如今已累计捐赠了数千件“爱心衣服”。

沿河社区建立了“爱心银行”,党员群众做好事可以积分,分值可以兑换物品或是选择受助,沿河社区服务中心的“爱心银行”展板上,记录着400余名党员群众的爱心故事。

在鹤岗,类似北山、沿河社区传递正能量的故事还有很多。许多社区还录制了“微视频”宣传片,通过大屏幕播放,让典型故事以文字、声音的方式在辖区内广为流传,成为风尚。一批原先的“棚户社区”正变为基层治理的样板。

鹤岗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赵俊友介绍,目前鹤岗市区70多个社区中,办公活动场所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就有31个,该市正在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综合平台,集纳计生、医保等功能。

“鹤岗市社区改扩建工程去年一年投入5000多万元,近3年,年年提升社区干部工资,现在一个社区平均拥有9至10位工作人员。”鹤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关德君说。

2017年以来,人们眼中过去的“棚户社区”变身党建先进示范社区,鹤岗的基层社区也迎来新风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