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内蒙古五原县:“微治理”撬动乡风村貌大变样

2019-03-07 00:47:08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6日电 题:内蒙古五原县:“微治理”撬动乡风村貌大变样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于嘉

“前两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就没交水费。村里实行‘微治理’后,我差点儿上了‘黑名单’,去年早早把水费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套海镇向阳村农民刘仓说。向阳村党总支书记贾俊明介绍,村里组织大伙儿商定村规民约,出台诚信村民的管理办法后,全村没有一户拒交水费,没有一人对村里的大事儿不投工投劳了。

2018年起,五原县创新性推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小组“微治理”,通过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推行“微教育”、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农民自我管理和监督水平,为健全乡村治理探索出一条效果较好的路子。

建立“微组织” 增强凝聚力

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农业人口20多万,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过去农业水费收缴难是困扰一些乡村管理发展的顽症。同时,投工投劳不积极、公益事业集资难、村庄管理无人问、无人管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乡镇政府、村委会对农民的教育管理没有抓手,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社会治理难以有效开展。

据五原县委组织部部长任维君介绍,全县117个行政村管辖782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普遍只有4至5名干部,基层服务力量薄弱。为增强村民凝聚力,五原县决定将每个村民小组确定为“微组织”,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有3名以上党员的村民小组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党员村民小组长兼任,推动党组织向下延伸,筑牢村民小组战斗堡垒。

据了解,为推动共治、联动,村民小组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并组建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红白理事会、治安联防队、青年志愿者等志愿组织,将群众信得过、有威望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等农村先进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共治合力。

实施“微治理” 提升自治力

五原县目前已建立县、镇、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117个行政村全部设置便民服务代办点,所有村民小组全部配备代办员,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2万余项。

隆兴昌镇义丰村党支部书记罗玉龙说,全村按照“划片定责”的原则,将村民小组里每10到15户居民划分为一个网格,村民理事会成员兼任网格长,党员或村民代表兼任网格员,协助村民理事会开展社情民意调研、村务财务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发扬邻里间相互照应、帮助的优良传统,力争做到以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

县里各“微组织”还依托流动党校、村民微信群等,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同时结合“固定党日”,发动村民参与植树造林、村庄管理、扶贫济困等实践活动,引导村民讲风格比奉献,并开展星级文明户、致富能手、身边好人评选,引导村民争当先进。

“我们在全村宣讲国学教育,开展文化健身活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酗酒、赌博等不良风气。”天吉泰镇毛家桥村一组巾帼服务队队长王英说。

据了解,实行“微管理”的关键是事前立规矩,组织村民商定村规民约,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将道德品行、投工投劳、水费缴纳等列入评价内容;事中讲规矩,逐户建立村民诚信档案,指定专人记录村民日常表现,及时提醒;事后懂规矩,统一汇总评定结果,对诚信缺失、屡教不改的村民,列入“黑名单”,在政策扶持等方面受限,倒逼村民服从管理。

治理“微腐败” 提高战斗力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推行村民小组‘微治理’,解决了农民教育管理缺失和村干部监督约束难等问题。适应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任维君说。

记者在银定图镇丰乐村二组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村民理事会推行“五步议事法”,凡涉及村民小组内的土地整治、桥涵维修、道路养护等重大事项,全部按照“陈述议题、辩论、表决、宣布结果、确认签字”的流程协商议事,并交村民大会决议,村级事务管理更加民主公开。

此外,五原县实行县、乡镇、村“三级联防”,实施特邀监察员、政风行风评议员、财务监督员、纪委委员、村级纪检员、村务监督员的“六员监控”,构建县、镇、村、组四级廉政监督网,以群众监督为主体,加强对村组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目前,全县完成117个行政村782个村民小组资金大清理、财务大清查和线索“大起底”,查处“雁过拔毛”式腐败案件4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8人,挽回资金350多万元,群众对村务监督、“三务”公开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