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小心!“套路贷”套路深(网上中国)

2019-05-25 19:29: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徐 骏作
  新华社发

  “无抵押”“低利息”“秒放款”……互联网上,这些随处可见的贷款广告,你一定不会陌生。它们看上去实惠诱人、处处为消费者着想,背后藏着的却是“转单平账”“空白合同”“暴力讨债”等一系列套路,令人防不胜防。有些消费者甚至被环环相套,无法自拔,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直至财产被榨干。这些贷款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套路贷”。

  

  百变套路,防不胜防

  借款2万元,不到半年还款金额变成了75万元;合同金额是借款额的10倍,个别最高日息竟达100%;一到还款日,还款账户对不上,还款人也联系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贷款逾期并偿还高额利息;为还款被迫签下多份借款合同,借新还旧,转单平账,陷入借了还、还了借的怪圈……以上遭遇就是典型的“套路贷”。

  近年来,民间借贷交易活动日趋频繁,各种借贷平台应时而生。可“套路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借贷,而是假借民间借贷之名,以各种手段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犯罪嫌疑人通常会打着所谓“无抵押”“低息”甚至“免息”“放款快”的旗号吸引客户,通过发放贷款小广告、拨打骚扰电话等方式推销贷款产品。一旦有人相信广告内容并与之取得联系,便正式落入了“套路贷”团伙的圈套。

  “套路贷”隐蔽性极强,套路颇多,令人防不胜防。据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在犯罪嫌疑人锁定目标对象后,会主动要求与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制造借贷假象。签订借款合同也有很深的套路。首先,以收取“保证金”的名义虚高借款金额。明明只借10万元,合同上却变成20万元,这其中包含所谓的保障借贷资金安全的保证金。

  其次,以“空白合同”“阴阳合同”“口头约定”的方式掩盖非法高利贷。合同签订后,犯罪嫌疑人会以行业规矩为由,收取“砍头息”(即首月利息)、上门服务、放款折扣等费用,被害人实际取得的借款额只有约八成,支付逾期利息时则要以本金为基数。在被害人无力按时偿还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会加紧催收,并会“按约”加收所谓的“罚息”、违约金等。此时,催债的嫌疑人再让同伙来“接单平账”,即介绍被害人向同伙举借更多的债务来清偿前一笔债务,以此进一步垒高借款金额,而在此过程中,催债的嫌疑人还要收取一笔不菲的中介费。

  移花接木,给你挖坑

  记者发现,如今,在“聚投诉”“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主动曝光自己被“套路”的经历,不知情被贷款、平台方逾期以及恶意催收等情况比比皆是。遭遇“套路贷”者,轻则投诉举报,重则拿起法律武器,将不法者送入公安机关。

  2月12日,兰州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件。他们利用开发的网贷平台和APP(应用程序),非法收集公民信息,采取“砍头息”、逾期高额收费的方式,向受害人放贷,套路如出一辙。此外,在这次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移花接木的手段,使自己的网贷APP隐身于正常APP之中,难被辨别,消费者难逃其坑。

  这类网贷APP被警方称为“AB面”APP。消费者本是为了获取做菜、旅游、天气、阅读等资讯类内容而下载的,但有时这类APP会突然布满“网贷”链接,原本的内容消失得一干二净。而什么时候让用户看到A面,什么时候切换到B面,全都根据后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来定。给什么用户看A面、给什么用户看B面,都是根据受害人信息“精确计算”得出的。

  甘肃警方破获的“套路贷”案件显示,“套路贷”公司拿到借款人的隐私信息后,会根据手机通话记录列出与借款人关系亲密者的排名。这些数据都会上传后台,催收公司获得授权后可登录查看,以此决定拨打借款人哪位联系人的电话或者采取哪种方式催收。

  从严监管,谨防被“套”

  如今,以分期贷款为主流的消费金融处于极速扩张期,车贷、房贷、购物贷款……年轻一代拥有更加开放的金钱观念,超前消费需求日益上升。与正规贷款机构规范的审核流程和对贷款人的严格要求相比,不法网络贷款机构利用了消费者的侥幸心理和旺盛的消费需求,形成“生长”的空间。包括“套路贷”在内的不法网络贷款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严重危害,各方呼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

  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工作的评价、教育、指引功能,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严格区分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切实提高对“套路贷”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警觉,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业内人士建议,打造一套规范而有效率、兼顾灵活性与前瞻性的监管制度才是有效监管网络金融的治本之策。一方面高位阶上位法应尽快出台,为全国范围内监管建章立制;另一方面各部门应以更有担当的态度、更为自觉的协作,尽力回应网络金融的新风险、新难题。尤其应尽快通过互联网企业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搭建有效、有力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防控平台,把非法网络金融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