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年内将贯通中轴线南段中央御道

2019-05-30 18:56: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5月28日,从永定门外北望中轴线,永定门、正阳门、故宫、景山万春亭、奥林匹克塔等中轴线标志性建筑尽收眼底。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开展中轴线南段文化遗产探访路线的规划研究,初步设计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年内贯通中轴线南段中央御道。

  遗产区与缓冲区覆盖老城六成面积

  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轴线文物保护情况的报告》。张家明表示,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其核心要素包括:钟楼、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社稷坛、太庙、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及箭楼、天坛、先农坛、永定门,以及连接这些要素的历史街道。遗产区南北长7.8公里,东西宽0.1到2.6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缓冲区为中轴线两侧外展2到3公里,面积为45.3平方公里;遗产区与缓冲区总面积为50.9平方公里,覆盖老城面积的65.4%。

  中轴线的遗产区和缓冲区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集中区,包括故宫、天坛和大运河3项世界文化遗产;456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00处;另有优秀近现代建筑18处、历史文化街区25.5片(国子监地区计0.5片)和4片风貌协调区。

  南中轴初步设计十条精品旅游线路

  报告提到,中轴线纵贯北京城四重城郭,不同区段有着不同的主题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而独特。据统计,中轴线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8项,其中有40家以上北京老字号,串联起一张最具北京特色的文化旅游金名片。按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北京已为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传习补助,认定了十余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动“北京礼物”传统工艺产品升级换代。

  张家明表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开展中轴线南段文化遗产探访路线的规划研究,已完成文化旅游资源分类统计,初步设计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步编制了《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核心区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年)》,着重策划了中轴线南段的旅游项目。

  2019年,北京重点开展珠市口至天桥段道路建设、公交110路临时停车场搬迁等系列工程项目,以期年内贯通中轴线南段中央御道,再现中轴线恢弘气势。同时,全面提升地安门外大街品质,开展钟鼓楼周边环境整治,结合丰富的文物和非遗资源,强化中轴线文化体验功能。

  问题1

  中轴线文物保护尚缺有效协调机制

  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轴线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特别是近两年将其作为落实新版城市总规、实施老城整体保护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成立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组织编制《北京中轴线保护规划》《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等规范性文件;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申遗综合整治行动,社稷坛、天坛、太庙、景山等市属单位的文物腾退取得重要进展,风貌整治稳步推进。

  “同时,调研中我们发现,中轴线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中之重,目前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玉芳说。

  她表示,文物保护相关责任规定明确,但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监管不力、部门间协同不顺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私搭乱建等危害文物安全的违法行为,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文物保护力量不足,保护专业化水平、科学化程度不高。

  此外,中轴线各文物保护单位隶属关系复杂,分属不同层级、不同系统,认识不一、管理有别,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符合遗产申报的相关要求,不适应中轴线整体保护的需要。社会参与中轴线文物保护利用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社会与政府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

  副市长张家明也表示,北京中轴线遗产所在地区是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中心地带,是13亿人口的中国的首都的核心区域,需要协调、平衡各种权益关系。例如,中轴线遗产点分属于不同层级的管理使用单位,其中有的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各个单位对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需求不同,重视程度不同,管理权限不同,致使北京市相关整治计划推进的节奏也不同。

  问题2

  先农坛仍有大部分面积被无序占用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玉芳介绍,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中轴线上14个核心遗产点中有5个存在被不当占用和使用的情况,其中先农坛仍有大部分面积被多家单位无序占用,严重影响了其自身和整个中轴线的真实性、完整性,被专家形容为中轴线的“歪肩膀”。部分文物建筑周边环境恶劣,生存在其他建筑的夹缝中,历史风貌受到破坏。

  此外,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存在重“物”不重“文”、重“有形”轻“无形”的问题,展陈形式单一,科技手段不多,没有充分挖掘和传播这些文物的历史信息、国家记忆、文化内涵。让文物“活起来”的办法不多,缺乏合理活化利用的制度安排,缺乏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的政策引导,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建议

  整治不必一律“复古”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玉芳提到,中轴线保护要依据世界遗产公约和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明确哪些文物必须腾退,哪些不用腾退;哪些不协调建筑必须拆除或整治,哪些不用拆除或整治。鉴于中轴线是一条影响至今的发展线,真实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应当尊重合理的历史沿革,风貌整治不必强求一律“复古”。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建议,文物腾退的重点要放在问题突出的先农坛等核心遗产点上;风貌整治的重点要放在清理文物“贴身”建筑和“矮化”超高建筑上。针对居民搬迁意愿不强的问题,要完善奖励、补偿、就学就业等相关制度,使他们成为文物保护的受益者。针对财政资金保障不足的问题,要通过设立中轴线申遗保护基金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记者 李玉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