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在“生命禁区”托起生命希望

2019-06-05 20:50:4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拉萨6月5日电 题:在“生命禁区”托起生命希望——走访全国海拔最高县医院

  新华社记者张京品、格桑边觉

  春夏之交,藏北那曲双湖县依然大雪纷飞。作为全国海拔最高县,这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每年有10个月的漫长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含氧量约为内地的40%,人均寿命58岁,是医学界眼中的“生命禁区”。

  双湖县人民医院,犹如“生命禁区”的生命灯塔,让藏北牧民的生命之路越来越长。这里的医务人员,也在“生命禁区”不断托起生命的希望。

  平房门诊变身现代医院

  双湖县城不大,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双湖县人民医院。

  “我刚到这里工作时,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和小门诊差不多,打吊瓶需要到外面的空地搭帐篷。”在双湖县人民医院工作了19年的强久卓玛说。

  2000年,强久卓玛从西藏大学医学院毕业,成为双湖的一名医生。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医疗设备稀缺,担心自己的医学水平走下坡路,她一度想调离双湖,但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感让她一直坚持了下来。

  强久卓玛见证了双湖发展的历程。近年来,双湖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高光时刻”。

  2016年,双湖县人民医院现代大楼投入运营,成为双湖历史上第一座带电梯的大楼。

  2018年,中石油援藏工作组帮助双湖县人民医院购置了呼吸机、腹腔镜,安装了麻醉机和无影灯。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组团式医疗援助双湖县人民医院的方案。

  今年5月,双湖县人民医院高压氧舱试运行,极大增强了医院治疗高原疾病的能力。

  据介绍,双湖县人民医院目前设立了较为齐全的功能科室,医务人员达到33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计生服务、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医院。

  已经担任双湖县人民医院院长的强久卓玛说:“变的是医疗条件,不变的是医生看病救人的初心。”

  接力抵达的白衣天使

  双湖巡诊,路有三苦:路远、路险、路颠。

  双湖县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余人,地广人稀,最远的乡离县城220多公里,很多路段是土路,坐车往返需要颠簸8个多小时。强久卓玛经常带着医护人员,背着药箱,穿梭在羌塘草原。

  “2009年,北部牧场发生雪灾,很多牲畜死了,牧民也得了流感。巡诊路上,我们的车陷进雪地里。当时手机没有信号,前后也没有村庄。直到次日,过路车辆帮忙才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强久卓玛说。

  和强久卓玛一样,一批批医务人员,没有因为双湖艰苦就退缩。

  美朗曲措是双湖县人民医院的新成员。此前,她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今年5月5日,她和另外两名同事响应国家万名医师下基层的号召,离开拉萨,来到双湖。

  “我了解到双湖很缺呼吸科的医生,就报名来到双湖,希望为提高双湖医疗卫生水平做点贡献。”美朗曲措说。

  1993年出生的李文,大学毕业后进入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去年,李文辞掉了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被引进到那曲,分配到了双湖县人民医院。“高原反应还是比较重的,经常失眠,呼吸困难。”他说,“家里人反对我在双湖工作,但我想这里的老百姓也需要看病,决心在这里多干几年。”

  双湖县人民医院每年还会迎来远方的白衣天使。自2002年中石油对口支援双湖以来,中石油中心医院等机构每年都选派医疗队前往双湖开展义诊活动。曾在双湖主刀一例胆囊切除手术的援藏医生党存曙说:“虽然很缺氧,但投入到手术中,就忘了是不是缺氧了。”

  云端里的生命奇迹

  从双湖县城驱车3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雅曲乡确尔村,见到了快2岁的霍党生。

  说起孩子的名字,霍党生的父亲巴桑激动不已。

  两年前的8月23日,巴桑的妻子曲德在双湖县人民医院分娩时,由于胎位不正,产妇和胎儿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必须实施剖宫产手术。对于从未实施过剖宫产手术的双湖县人民医院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难题。

  正巧,中石油援藏医疗队正在双湖开展义诊活动。他们马上成立手术队,由妇产科医生霍志平主刀。为了避免因缺氧影响动作的精准性,他们边吸氧边手术。

  手术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母子平安。这是我国首次在海拔5000米以上开展剖宫产手术。

  看着刚出生的孩子,巴桑喜极而泣。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们决定让孩子随主刀大夫霍志平的姓,取名霍党生。

  第二天,来自措折罗玛镇的桑吉卓玛也接受了剖宫产手术,孩子的姓也随了霍志平,取名霍油生,以表达对中石油援藏医疗队的感激之情。

  以名铭记的故事,在藏北高原广为流传。

  强久卓玛说:“以前我们很多常见手术都做不了,患者经常需要转运那曲甚至拉萨,现在医院可以自主开展阑尾切除等手术,双湖百姓外出看病的奔波正越来越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