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刘少奇1966年恳请辞去国家主席:使党少受损失

2019-06-08 22:01:3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964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资料图)

1968年10月13日,中共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它的奇特之处在哪呢?按规定,全会应出席中央委员87人(原97人,去世10人)、候补中央委员98人。因一些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已被打倒或受审查,被关在监狱或牛棚中,所以实到中央委员40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不足应到会人员半数,这在中外执政党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恰恰是这个不足应到会人员半数的全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政治生命的死刑,制造了中共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经过广大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小将的广泛揭发,专案组的深入调查,大量的物证、人证、旁证,充分证实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行累累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刘少奇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专案审查小组建议党中央根据党内外广大革命群众的强烈要求,撤销刘少奇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

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并作出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在59位正式代表和74位列席代表中,只有陈少敏(女)一人不畏高压,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别人高举双手的时候,她把脸俯在桌子上表示反对……

本来毛泽东和刘少奇是多年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老朋友。1922年,他们曾共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后来刘少奇一直在白区工作,毛泽东在根据地探索革命之路。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都被看成右倾机会主义的代表,同样受到打击。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刘少奇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为党的历史上的这次伟大转折作出了贡献。作为“左”倾危害的体验者,刘少奇积极参加清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并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大量著作,贡献突出。当时毛泽东给予刘少奇很高的评价,他曾对薄一波说中国革命有两个方面军,苏区是一个方面军,白区是一个方面军,少奇同志就是白区的代表。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在中央书记处工作——当时的中央书记处实际上只有毛泽东、刘少奇和任弼时三人。在这期间,刘少奇在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实际上成为党的第二把手,被誉为中国的斯维尔德洛夫。每当毛泽东外出时,刘少奇便被委托主持日常工作。1959年,他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毛泽东共同领导中国。国内正式出版物上,“刘主席”的称号与“毛主席”并排出现,当然也有两位主席的肖像,刘少奇也被称为毛主席的“最亲密战友”。1961年,毛泽东会见蒙哥马利勋爵时,肯定他的接班人是刘少奇。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大体发生在1962年初。他与外宾谈话中说,他发现刘少奇有事是1962年。他所写《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也说“联系到1962年的右倾”。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在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认识和态度上,刘少奇本来是赞成三面红旗的,但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后,他回湖南老家宁乡县炭子冲搞调研,接触到农村的真实情况。他看到到处是荒凉的田野、饥饿的人群,妇女们在田地里挖野菜,老人孩子们在树下采树叶,许多人饿得得了浮肿病,和原来听到的汇报和想象根本不是一回事,改变了对三面红旗的看法。刘少奇讲,这次回来,看到乡亲们很苦,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对你们不起。在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造成目前困难的主要原因。中央要对这些错误负主要责任”。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刘少奇再次批评党的一些工作没做好,“这几年党成为执政党是好事情,是成绩,乱指挥人家也听你的。但是,继续这样搞下去要跌下台的,再不能这样搞了”。

到1962年1月21日—27日的七千人大会(中央扩大会议,因有近7?000人参加,故名)上,刘少奇更进一步指出全国有一部分地区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不能“三七开”,不能说七分成绩,三分错误,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诊断,认为错误原因是经验不足,但也有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有骄傲自满情绪,违反实事求是精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还提出彭德怀信中说的一些具体事实不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民公社当时不办也可能好些,迟几年办也是可以的,建议解放彭德怀。这些观点显然涉及三面红旗,也引起毛泽东的不满。毛泽东一直认为三面红旗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体现,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完全正确的。他曾表示愿与全世界反对三面红旗的人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因此,谁反对三面红旗谁就被认为是修正主义,刘少奇也被他看成犯了右倾错误。这个分歧导致了老战友的分手。

造成毛、刘分手的第二个原因是对待四清运动的不同看法。毛泽东认为要从政治上搞四清,斗争的重点是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问题。刘少奇则认为应从经济上搞四清,有什么矛盾解决什么矛盾,不要把什么问题都往阶级矛盾上拉。1964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在毛泽东讲话时插话,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很生气,联想起邓小平劝他可不参加会(当时毛泽东感冒,邓好意劝他不必参加会),认为中央第一线不让他放心,认为这不是个人之间的是非,而是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的大是大非。这件事加剧了两人之间的冲突,毛泽东对刘少奇失去信任。

另外,在当时的外交问题上,在调整改革中出现的包产到户等事上,毛刘二人间也有较大分歧。总之,毛泽东认定,党内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总代表,中央也会出现修正主义,他要解决这个问题。

到了1964年底,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当时,中央已明确决定,毛主席退居二线,国家主席刘少奇主持一线工作。会后江青请陶铸夫妇在人大小礼堂看《红灯记》。开演前,在休息室他们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问陶铸:“你们的会开完了吗?我还没参加呢就散会啦?有人就是往我的头上拉屎!我虽退到二线,还是可以讲讲话的么!”陶铸他们已隐约感觉到了毛泽东说的“有人”二字,这个“人”恐怕是指刘少奇。随后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命令道:“告诉他们走了的赶快回来!”

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各省书记们,又都被召了回来。这次是由毛泽东亲自讲话,他不紧不慢,口气却相当严肃:社教人员讲四清(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没有阶级立场,没有阶级分析。关键是要清查新生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有的在党内,也有的在党外;有在台上的,也有在台下的;有前台的,也有后台的。

这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感到自己思路跟不上毛泽东的思想。

会议刚开完,恰逢12月26日,这是毛泽东寿辰。汪东兴和江青操办了寿宴,请了一些参加会议的同志来吃饭,包括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等劳动模范在内一共三桌。这次生日宴会,毛泽东再次表达了他对刘少奇的不满,说了很多“话中有话”的话,搞得寿宴没有了做寿的喜庆气氛,特别是毛泽东说出的“独立王国”四个字令人紧张而困惑。

毛泽东这是指责谁呢?在场人那时还不敢往刘少奇身上想。可是不幸的是,毛泽东矛头所指,恰恰就是刘少奇。

而毛泽东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

六月的北京,政治风云动荡。刘、邓决定派出工作组引导“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不同意,他认为应该“统统驱逐之”。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为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而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外地没有出席会议,但会议是按照他4月份在杭州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的部署和他在会前的安排进行的。刘少奇主持会议,5月16日,会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但刘接受“文化大革命”是勉强的。

《五一六通知》下发后,毛泽东继续在南方休养,留刘、邓两人在京主持工作,负责“文化大革命”。聂元梓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而且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清华大学出现了群众组织红卫兵,大批学者专家领导受到围攻批斗,有的被抓被押,有的自杀。中央派出工作组,却又与群众产生对立分歧——纷乱的形势让刘少奇不知如何应付。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他多次打电话给毛泽东,请示汇报,均未收到明确的回复。迫于无奈,他和邓小平乘飞机亲去杭州,与毛泽东面谈运动情况,并请毛泽东回京讨论工作。毛泽东委托他们相机处理。

刘、邓回京后,立即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决定向大中学校派工作组控制和引导“文化大革命”。但毛泽东不这样看,他认为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应该“统统驱逐之”。7月24日上午,毛泽东召集中央常委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点名批评刘少奇、邓小平,决定撤销工作组。还是那种决定过无数重大事件的手势,还是那典型的湖南乡音:撤掉,统统撤掉。

8月1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全会上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刘少奇成为不点名的“资产阶级司令”,他在党内的地位由第二位降到第八位,决定林彪为接班人。刘当即表示:保证服从党的决议,努力去认识自己的错误,不做任何不利于党的事。此后,刘少奇处于被批判的境地。

对于革命者来说,政治上的打击往往是最沉重的,但恰恰因为他们是革命者,却又总有不屈的坚韧和宽广心胸。对刘少奇来说,工作还要做,饭还是要吃,但本来就少言的他说话更明显变少了。

他有个习惯,总是在开饭前几分钟才入桌,随便说几句话后就开始吃饭,一边吃,一边思考事,基本上不在饭桌上讲话,吃完饭再去办公室。现在,他犯了“错误”,晚饭更显得心不在焉,他要认识错误,他要准备书面检查,以让毛泽东满意。

10月份,正是北京最迷人的季节。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中心内容是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其中一项议程是刘少奇在全体会上作检讨。

对这个检讨,刘少奇早就准备了。1964年的一句插话都让毛泽东大发脾气,最后作了检讨,现在这么大的“错误”哪有不检讨的道理。刘少奇很精心,很认真地作了准备,并很快把检查稿送交毛泽东审阅。9月14日,毛泽东在刘少奇的检查上作了批示:

少奇同志:

检查上写得很好,很严肃,特别是后半段更好。建议以草案形式印发政治局、书记处、工作组(领导干部)、北京市委、“中央文革小组”各同志讨论一下,提出意见,可能有些收获,然后酌加修改,再作报告,可能稳当一些,请酌定。

毛泽东

9月14日

刘少奇照批示做了。

10月23日上午,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检讨:

在今年6月1日以后的五十多天中,我在指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路线错误、方向错误。这个错误的主要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担……第一位要负责任的,就是我……我这一次犯错误,不是偶然的。我在历史上就犯过一些原则性和路线性错误。例如……1946年初,对东北战争的指导方针,我是有错误的,当时对林彪的指导是不够的……1949年春,我对天津城市工作说过许多话……有一些讲话是有右倾错误的……在1962年我犯过右倾错误,在1964年我又犯过形式上是“左”的而实际上是右倾的错误……为什么在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犯路线错误、方向错误?原因是:一、不理解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以及如何进行这场文化大革命的方法……怕乱,怕大民主,怕群众起来造我们的反,怕反革命分子上台。二、错误地估计了当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形势……三、在思想上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来……四、最根本的是没有学好和掌握毛泽东思想……

当然,他是违心地按照《炮打司令部》的口径讲的,虽然他不诿过于人、敢负责,但事实上他没弄清,也无法弄清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刘少奇的检查没能降低“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温度,也没能因此保护更多的人免受冲击。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指责、批评、批判,连红墙围起的中南海也出现了刺眼震耳的大字报……作为国家主席,他有责任制止这种作为,可他没有了能力,然而,现实使他作出了选择。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辞职。

刘少奇找到了周恩来总理。

“总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是我怎么也没料到的,我现在这个国家主席的位子已毫无用处。为了尽早结束运动,让广大的干部免受更大的冲击,让国家少受点损失,我要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

同样忧心忡忡的周恩来安慰他说:“少奇呵,你不要太伤心,好多事情都很难办,这不行,不行啊。还有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问题。”

毛泽东会见刘少奇,刘少奇恳请辞去国家主席,使党少受损失。

就在刘少奇想办法如何使党和国家少受损失的同时,批刘高潮愈演愈烈:12月18日,名为王光美专案组实为刘少奇专案组的班子成立。当日下午,“打倒刘少奇”的大字报部分上了街。1月6日,王光美被造反派骗出中南海。1月7日,刘少奇之子刘允若被抓进监狱。1月中旬,中南海里的造反派冲到刘少奇家,开刘少奇的批斗会,让他背诵毛主席语录,若背不出,便是不忠于毛泽东思想。

1月13日深夜。一辆华沙牌卧车直驶刘少奇住处,随车秘书要他立即乘车去人民大会堂,毛主席要找他谈话。事情显得有些突然,刘少奇心里拿不准此行的意图,他拉下车窗帘子,闭目深思。都是老同事了,没有什么多想的,互相通通气,看看他的态度,反正目前工作是不好做了,实在不行,回家种地去,重要的是要保护各级领导干部,这种搞法对国家损失太大……

“噢,少奇来了,坐,坐。”毛泽东正倚在沙发上抽烟,他没有站起来。

“主席好,您找我有事情谈?”刘少奇平静地问。

“找你谈一谈。平平的腿好了吗?”很显然,毛泽东已知道造反派以刘平平腿被车轧断为名,骗王光美出中南海被扣至清华大学的事。

“根本没这回事,是个骗局。”刘少奇没表现出愤怒和委屈,“主席,这次我犯了大错误,是路线错误,责任在我。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主要责任由我来承担,尽快把广大干部解放出来,使党少受损失。我要辞去国家主席、中央常委和《毛泽东选集》编委会主任职务,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老家种地,以便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

毛泽东没有马上接话,他沉吟不语,不住地抽烟。

毛泽东不会接受刘少奇的请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刘少奇自动退出政治舞台,实际上却是一种规谏,甚至是一种无奈的抗争。毛泽东并不想把“文化大革命”到此为止,再说,让国家主席带着妻子儿女回农村种地,也是一件不好交代的事。

毛泽东避开了刘少奇的话题,他建议刘少奇认真读几本书,还特意介绍了德国学者海克尔写的《宇宙之谜》,法国哲学家、医生拉美特里的《人是机器》和我国汉代的《淮南子》。临别时,毛泽东亲自送刘少奇到门口,要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

对刘少奇来说,会谈没有实质性意义,尽管他后来说“主席没有批评我的错误,很客气,叮嘱我认真学习,保重身体”。他心里明白,毛泽东既没拒绝他的要求,也没同意他的要求,他仍然被高高地挂起,接受批判。

果然,没过几日,刘少奇的家再次遭受冲击,造反派把他和妻子王光美推到一张缺腿的桌子上接受批斗。面对嘈杂的人群和责问,刘少奇的声音很坚定:我从来没有反对毛泽东思想,只是有时候违反了毛泽东思想;我从来没有反对毛主席,只是在工作上有过意见分歧……伴随他的声音,是那在寒风中阵阵晃动的苍苍白发。

接着,造反派扯断了刘少奇家中的电话线,红机子的声音再也没有悠扬地响起过。

本文摘自《中南海人物春秋》,顾保孜 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