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开国第一上将反省:我两次在关键时刻站错了队

2019-06-13 02:21: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1955年9月27日举行的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中,萧克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在57位开国上将(1955年授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里,萧克排名为上将之首。

以萧克的资历和职位来讲,这个安排是有点委屈了。

因为萧克是上将里面在红军时期职位最高的一位(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其他上将当时最高是军长。同时,他也是所有上将抗战时期职位最高的一位(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其他上将当时最高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将军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四野参谋长,职位也很高。

开国第一上将坦言曾两次“站错队”,还以事实评述林彪的优缺点

左起:萧克、朱德、贺龙、刘伯承、任弼时

从这个结果看,也能说明当时评衔时的深远考虑。当时把资历很强大的四人分别排在了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之首,很有效地堵住了那些嫌自己军衔评低了的人之口。

这四人分别是第一大将粟裕,第一上将萧克,第一中将徐立清,第一少将解方。

网上有不少人替萧克鸣不平,说他由于两次在关键时刻得罪了毛主席,才在评衔时吃亏的。

这种说法显然是靠不住的,因为毛主席的胸怀之大,非一般人可想象。王近山、王必成、钟伟、贺晋年等著名战将的军衔也相对评低了,也能怪毛主席吗?

人们之所以有这种错误认识,与萧克本人在回忆中所说的自己曾两次站错队有关。

“第一次站错队是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萧克曾这样回忆,“那时,军委召开的党代表大会,几乎都要重新选举军党委和军委书记。在这次选举军委书记时,

我投的陈毅同志的票,大多数代表都投的陈毅同志的票,只有林彪少数几个人投毛泽东同志的票

,所以毛泽东同志落选了,陈毅接替毛泽东当了军委书记。毛泽东同志一气之下,据说跑到漳州‘养病'去了。那时刚建党不久,党内民主空气很浓,选举时愿意投谁票就投谁票。陈毅同志当选后,就化装绕道香港去上海,向中央军委汇报红四军七大的情况。当时中央军委书记是周恩来同志,周听了陈的汇报后,指示陈毅同志回去一定要把毛泽东同志请回来。陈根据周的指示,又化装成商人,几经周折返回了苏区。陈回来后,请回了毛泽东同志,并于1929年的12月在福建古田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之前曾于9月开过红四军八大),毛主席在会上作了报告,并根据这个报告做了决议--即有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毛主席又恢复了在红四军的领导职务。你想,我在红四军七大的这次投票,不是站错队了吗!”

开国第一上将坦言曾两次“站错队”,还以事实评述林彪的优缺点

毛主席与萧克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主力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转战湘黔滇康,于1936年6月底到达四川省西康地区的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了。从萧克的回忆录来看,会师后,时任红6军团军团长的萧克对红四方面军很有好感,对张国焘本人也没甚么微辞,而张国焘本人在回忆录中也对萧克表示赞赏。

萧克对一方面军突然离开四方面军北上表示了不解,据萧克称这也代表了当时红二方面军大多数将士的态度。

等张国焘另立中央后,萧克还在张国焘手下做了军长,而这时贺龙、王震都是支持毛泽东的。

萧克自己曾提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第二次站错队是我们二、六军团长征快到现在的四川甘孜时。那时张国焘在甘孜,他派了一位代表来迎接我们。这位代表来到后,就分别单个找我们二、六军团的领导谈话,说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他们率一方面军(东路军)北上如何错误,他们四方面军南下如何正确,等等。我当时不了解他们长征会师后的具体情况。那时我们六军团就一部电台,还经常坏,再加上战斗紧张,很少和他们联系,所以对张国焘代表所说的话我没有表态。也就是说,我当时没有批评张国焘的错误,这不是又站错队了吗?”

从事后的安排来看,毛主席与中央军委并没有因萧克所谓的站错队而不重用他。

所谓的第一次站错队之后不久,萧克当上了红八军的军长,年仅24岁。

所谓的第二次站错队的一年多后,萧克成了八路军120师副师长。

要知道,当时115师的副师长是聂荣臻,129师的副师长是徐向前。这依然是重用啊。

萧克是湖南嘉禾人,生于1907年,与林彪、粟裕同龄。

萧克与林彪早就相识。萧克回忆说:“我对他比较了解。从井冈山起,我当连长、营长、纵队司令,他都是我的直接上级。

我还先后两次当过他的参谋长。第一次是1929年,他任红四军纵队司令员,是年秋我调任纵队参谋长;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南下进军中南,他是四野司令员,我又当了近一年的参谋长。有人说是林彪点名要我的,我不清楚。后来我调北京工作,有人又说是林彪挤走的,我也不清楚。反正都是军委的命令,我历来认为任何工作都是党中央安排的,我的性格是为党工作,也不屑为个人驱策。”

萧克还这样评价林彪的优缺点:“林彪还在革命阵营时,我认为他政治上开朗,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也感到他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性格上偏于沉默寡言,城府很深。

1949年进军中南过程中,我就看到他的老毛病——过分自尊。当时他是四野司令员,指挥部队集中优势兵力,抓住敌人弱点,向驻守湖南宝庆、衡阳的白崇禧国民党军队发动猛力进攻。

那一仗打得好,打得对,中央军委指导正确,林彪指挥灵活。

衡宝战役成功结束时,我情报部门尚未查明战果,没有掌握歼敌准确数目,林彪就上报歼敌第七军全部加上四十六军的三十八师(实际是一个团)。不久,我们发现那里仍然有三十八师的敌人活动,林彪知道后仍不改正。

他夸大战果以邀功,查明情况后仍不改正以保面子,我认为这太不老实!”

开国第一上将坦言曾两次“站错队”,还以事实评述林彪的优缺点

萧克上将

萧克还是众多的开国将军中唯一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者。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1937年5月动笔,到1939年10月完稿。1988年建军节前夕,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硝烟之中的《浴血罗霄》,终于在半个世纪之后出版了。1991年的春天,《浴血罗霄》被评为茅盾文学奖荣誉奖,84岁高龄的萧克和当代作家刘白羽、路遥等一起走上了领奖台。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在京去世,享年102岁。(刘继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