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李先念向华国锋力荐谁进中央政治局?竟然是他

2019-07-04 18:14: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粉碎“四人帮”后,李先念、华国锋、叶剑英在天安门城楼上

陈云与李先念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以及确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政治形势变幻莫测的“文革”时期,还是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抑或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与李先念都延续了两人近40年友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共和国完成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

李先念积极促成陈云复出工作

1976年9—10月间,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酝酿粉碎“四人帮”问题并派人多次找陈云筹划。9月30日,李先念、华国锋、吴德商量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方式和时间,李先念表示完全赞成华国锋的意见。10月16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向全国公布粉碎“四人帮”消息的第三天,李先念就给陈云打电话,征求他对当前工作的意见。18日,陈云致信李先念,全面讲了他的想法。他说:“政治局对‘四人帮’采取断然措施,处理稳妥,进展顺利,我认为很好很好。”他在信中提出了对当前工作的六条意见和一些注意事项。李先念认为这些意见切中要害,都是关系全国政治局势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见解。因此,他不止一次向华国锋建议,让陈云早日进政治局,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联手促成国民经济调整逐步到位

1973年1月2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处于经济危机、引进设备对我有利的时机,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8月25日,李先念将国家计委的请示报告批送给华国锋、陈云、邓小平等人。陈云看了这份报告和李先念的批示,表示同意。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全部过程,从出国考察、谈判、签订合同到国内立项审批、制定方案、筹集资金,再到国内筹建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李先念策划组织的,而陈云在关键环节和重要进程上的提醒和支持也是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这对于“四三方案”成功实施和国民经济整顿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革”结束后,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加快建设速度、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和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的强烈愿望。1977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跃进》,重提“跃进”口号,赶超“三个水平”,形成了新的“跃进”局面。陈云认为,只看到别的国家发展快,没有看到本国的情况,这是缺点。不按比例,靠多借外债,靠不住。9月9日,李先念在务虚会上发言的基调和陈云的想法接近,重点是要加强综合平衡。这反映出李先念已经认识到经济建设不仅是发展速度的问题,而且还是发展平衡的问题。国民经济的降温、调整问题很急迫地摆在了中央领导的面前。

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在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总结发言时,很多人赞成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陈云在发言中提醒大家:“引进项目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拥而上;对生产和基本建设都不能有材料的缺口。”1979年1月1日,陈云在李先念的相关信件上批示:“国务院通知中‘一九七九年有些物资还有缺口’。我认为不要留缺口,宁可降低标准。宁可减建某些项目。”这提醒了李先念。根据这些精神,国务院开始对国民经济计划进行修改,从而使两年来的急躁冒进倾向得到纠正。

1979年3月14日,陈云同李先念联名致信中共中央,对当前和今后的财经工作提出六点意见。这些意见在当时起到了廓清迷雾的作用,而且启发李先念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问题、平衡问题。1979年4月5日,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将国民经济调整比例关系的原则措施阐发为十二条就可以看做是对陈云综合平衡思想的具体发展。

1980年4月19日,陈云同前来探望的李先念谈话,交换了对长期计划制订的意见,形成了一些经济调整思想。经过调整,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找到了平衡点,均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李先念看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往往在片面追求高速度上出现了偏差,这是应该吸取的教训,因此,在这次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上,对陈云的观点深以为然,遂坚决支持陈云的调整计划。

积极促成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

改革开放初期,各项工作日新月异,培养和选拔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问题日渐凸显。1979年3月,陈云在主持国务院财经委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找几个四五十岁的干部到财经委当“后排议员”,参与讨论问题和决定大政方针。陈云关于选拔党和国家接班人的思想,得到李先念的支持,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85年9月16日,陈云与李先念、邓小平等共同主持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高度评价了叶剑英、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等一批老同志,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积极促进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表率行动。

1987年11月2日,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李先念、陈云退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989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2年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支持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完成新老交替,实现平稳过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国经济面貌、社会结构、社会面貌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陈云与李先念两人的默契合作,不仅在促使历次重要的政治变革、政治运动向着积极方向发展,而且在国民经济调整、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与邓小平一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当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27日,作者:曹守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