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他与毛泽东共建湖南首个党组织后脱党

2019-07-13 06:48:5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易礼容

  易礼容

  在中共早期党史上,易礼容是一位重要人物。他1919年加入新民学会,1920年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长沙文化书社,1921年参与在湖南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和毛泽东、何叔衡同为湖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湖南党支部“三人小组”,是湖南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易礼容1926年3月任湖南省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4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马日事变后,易礼容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易礼容脱离了党组织关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担任过中国劳动协会书记长,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易礼容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劳动保护部部长,1952年任全国政协常委会副秘书长,曾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革命老人易礼容1997年去世,享年100岁(实际99岁,按照中国传统说法是百岁)。

  与毛泽东一起创办文化书社,易任经理,毛任特别交涉员

  易礼容字润生,号韵珊,1898年4月生于湖南湘乡县新研铺文家滩一个农民家庭。易礼容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过目不忘,深受师长和朋辈赏识。1908年,易礼容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11年秋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1916年秋,易礼容转入湖南商业专门学校学习,任商校学生会会长,并任湖南学生联合会评议部主任。

  易礼容在湘乡驻省中学堂念书时即与同年考入该校的毛泽东相识,受毛泽东的影响很大,从此追随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他们俩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1918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成立了进步青年社团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6月,易礼容加入新民学会,成为新民学会的一员主将。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还将易礼容列为新民学会中八名主要代表之一。

他是中共早期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毛泽东何叔衡共建湖南第一个党组织,脱党后毛泽东也一直没有忘记他

  ◆长沙楚怡学校,决定成立文化书社的会议在此召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湖南的学生积极响应。受学生运动的影响,各界联合会等组织也相继成立,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5月25日,张国基、易礼容、彭璜等20余名各校学生代表汇集长沙楚怡小学,毛泽东向他们介绍了北大学生邓中夏后,便由邓中夏通报北京学生运动情况。会议最后决定:成立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总罢课。三天后,湖南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6月3日,在湖南学联的组织下,长沙二十所学校学生统一罢课,并向北京政府提出了拒绝巴黎和约、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六项要求。

  湖南督军张敬尧对湖南学生运动又恨又怕,力图严密控制局势,继则暴力镇压,悍然下令解散学生联合会,封闭《湘江评论》。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领导学生对倒行逆施,反动气焰十分嚣张的张敬尧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争取全国舆论对“驱张”的支持和同情,造成举国一致的浩大声势。在以学生为主的湖南各界发动的“驱张运动”中,毛泽东、彭璜和易礼容是三名主要发动者。1919年夏,易礼容带领湖南商专同学30余人转学进入武汉明德大学,在武汉组织旅鄂湖南学生联合会作为驱张据点,得到在湖北的湘籍学生及恽代英主办的利群书社的积极支持。同年冬,易礼容掌握了张敬尧的部属张宗昌购买鸦片烟种子的罪证后,亲自去北京。他同正在北京从事驱张活动的毛泽东商议,除把情况向万国禁烟会与湘籍议会议员通报外,还和湖南请愿团代表向政务院总理靳云鹏请愿,要求撤换张敬尧与张宗昌。在湖南与其他各地人民的持续斗争以及湖南国民军的逼迫下,张敬尧一伙终于在1920年6月被逐出湖南。

  1920年6月,易礼容从武昌给毛泽东写来一封信,直率地谈了他对新民学会活动的一些看法。易礼容认为,包括驱张在内的“这两年的运动,效力还不十分大”,今后“要预备充分的能力”。易礼容建议“回到湖南去,采取一种最和平、最永久的法子,造成一个好环境,锻炼一班好同志”,这样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毛泽东很重视易礼容的这封信,将它收入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并亲笔写了800多字的按语。毛泽东对自己倾全力投入的驱张运动作了反思:“驱张运动只是简单的反抗张敬尧这个太令人过意不下去的强权者”,但驱张“也是达到根本改造的一种手段”。毛泽东认为,易礼容所说的结合同志“自然十分要紧,惟我们的结合,是一种互助的结合,人格要公开,目的要共同,我们总不要使我们意识,有一个不得其所的真同志就好”。

他是中共早期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毛泽东何叔衡共建湖南第一个党组织,脱党后毛泽东也一直没有忘记他

  ◆文化书社旧址。

  不久,若有所思的毛泽东来到武汉明德大学,找到易礼容,恳切地说:“润生,莫读书了,回去干我们的事业去。要改造社会,先从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做起。”毛泽东一回到长沙,即联络何叔衡等创议筹办长沙文化书社,得到湖南社会一些上层人士赞同。马克思主义在湖南传播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影响最大、传播最迅速、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文化书社。

  1920年8月2日,毛泽东、何叔衡、彭璜、易礼容等十七人在长沙楚怡小学召开发起人会议。会上推选毛泽东、彭璜、易礼容为筹备员,并通过书社《组织大纲》。毛泽东等人租了长沙潮宗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三间房子,作为文化书社的社址,还请刚刚就任湖南督军的谭延闿写了招牌。9月9日,文化书社在长沙潮宗街正式开业,易礼容任经理,毛泽东任书社特别交涉员,文化书社社址,后来事实上也成了湖南共产党小组对内对外的秘密联络机关。1927年7月15日,文化书社被国民党当局的武装警察搜查、捣毁,8月7日被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下令查封。

  毛泽东、何叔衡和易礼容,组成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的“三人小组”

  1921年夏,毛泽东在出席中共“一大”后回到长沙,找到易礼容,谈了在上海开会的情况。两人靠在前坪的竹篱笆上,毛泽东对易礼容说:“我们要成立共产党了,你也要来。”同年10月,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同陈子博、彭平之等几个青年一起商议,决定建立湖南自己的党组织。湖南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就这样在他们的讨论中诞生了。大家推选毛泽东为支部书记,何叔衡和易礼容为支部委员,这个党支部被称为“三人小组”。

  中共湖南党支部成立后,毛泽东着手在工人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22年2月,成立了中共安源支部,由李立三任书记,是湖南党组织领导的最早的产业工人党支部。夏曦、郭亮、陈昌、夏明翰、蒋先云、毛泽民、黄静源、杨开慧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入党的。到1922年5月,湖南(包括江西萍乡安源)已有中共党员三十人。毛泽东和何叔衡在中共湖南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委员有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等,后来增加郭亮。区委机关仍设在清水塘二十二号。毛泽东、杨开慧夫妇,易礼容、许文煊夫妇都住在清水塘。毛泽东住东边的前房,既是卧室又是办公的地方。西边的后房同吃饭的后厅相连,是开会的场所,湘区委的会议大都在这里召开。

他是中共早期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毛泽东何叔衡共建湖南第一个党组织,脱党后毛泽东也一直没有忘记他

  ◆何叔衡

  1922年5月,易礼容代表湖南工人出席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同部分代表在越绣楼,谒见了孙中山先生,又同陈子博一起代表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第一次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从1922年到1927年,易礼容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以很大精力投身湖南工农革命运动,并担任新成立的泥木工会秘书。在1922年10月23日争取营业自主权及调高工资的罢工爆发后,易礼容和毛泽东先后任首席谈判代表。经过持续二个月的激烈交锋,在长沙其他行业万余工人的声援下,罢工终于获得全面胜利。

  1922年末,易礼容奉党组织之命去湘赣边境的安源,创建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易礼容任总经理,协助李立三、刘少奇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及路矿工人罢工斗争,罢工取得胜利。此时,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3000多工人也兴起了工潮,派人到安源请求支援。毛泽东决定派易礼容偕同安源工人俱乐部的蒋先云等人前往常宁。易礼容和蒋先云在水口山铅锌矿工人领袖刘东生、谢怀德等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迅速成立铅锌矿工人俱乐部,由于领导得力,斗争坚决,铅锌矿工人的罢工赢得了胜利。长沙、安源和水口山三次斗争的成功,奠定了中共湖南省组织的坚实基础,提高了它在省内及全国的声望。

  拒绝打倒陈独秀,易礼容被撤职

  1923年4月,毛泽东离开湖南到上海参加党中央的工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的职务由李维汉接替,委员有何叔衡、郭亮、李立三、易礼容。

  1927年4月,毛泽东和易礼容都参加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五大。毛泽东在大会发言,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向大会提出了迅速开展土地革命、大力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提案,但未被通过。大会选举时,易礼容被选为正式中央委员。当他从候选名单上看到毛泽东只是候补中委时,断然将选票退还给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的李维汉,并说:“润之(毛泽东)无论如何比我强,这个候选名单不公道,我不参加投票。”随后退出了选举会场。

  1927年5月上旬,中共湘区委员会改称中共湖南省委,夏曦任省委书记,省委委员有何叔衡、郭亮、易礼容、杨福涛、陈佑魁等11人。5月21日即“马日事变”发生当天,夏曦以到武汉向中央汇报为名出走,省委开会推举郭亮为书记,主持日常工作。“马日事变”后,湖南省委与各地党组织遭严重破坏。6月24日,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任省委书记,指定了19人组成的新省委,委员包括夏明翰、易礼容、何资深、彭公达、罗章龙等。7月初,中央召毛泽东回武汉,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一职由易礼容暂代。随后,中央复信湖南省委,告湖南省委负责人已经常委会重新审查,决定易礼容为省委书记。

  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在易礼容离开武汉前,专门找他谈话,对易礼容说:“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你回湖南负责。”易礼容临危受命,潜回长沙城,立即找到谢觉哉等得力干部,着手恢复党组织。在国民党疯狂搜捕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下,易礼容三两天换个地方,有时化装成工人、卖菜的农民、卖豆腐的小贩,偶尔也化装成阔绰绅士,机警应变。在一次包围易礼容住宅时,他不在家,逮走了他最小的内弟许文杰。许文杰当时是共青团员,在被押赴刑场途中,不断高呼“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16岁。

  8月4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派代表纽曼等两名苏联人来到长沙,在麻园岭苏俄领事馆召集湖南省委负责人开会,要省委的同志签字,表示要打倒陈独秀。易礼容、夏明翰、罗章龙都不同意签字,认为陈独秀虽有错误,但共产国际也有责任。易礼容等反问纽曼等人:“为什么要打倒陈独秀?难道要由陈独秀一个人负责?当时‘国际’有指示(指要求中共中央不能和蒋介石、汪精卫分裂的那些指示),‘国际’代表就无责任?”易礼容他们果断地拒绝了这一非分要求,会议不欢而散。纽曼等人回武汉后,在八七会议上就说湖南省委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毛泽东在会上驳斥说:“临时省委是在血淋淋的前线和敌人斗争,你们在租界开会,说风凉话。”

  在八七会议上,中央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暴动。会后,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两位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彭公达回湖南传达会议精神,并全权负责改组湖南省委,指定彭公达为新的省委书记。8月16日,湖南省委在长沙沈家大屋召开会议,对省委进行改组,新省委由彭公达、毛泽东、易礼容、夏明翰、贺尔康、毛福轩、向钧、谢觉哉、何资深9人组成。8月18日,省委选举彭公达、毛泽东、何资深3人为省委常委。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开会决定了秋收暴动的最后计划,并成立起义的领导机构:一是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一是由各县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行动委员会,易礼容为书记。毛泽东在这之后就去搞秋收起义了。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由于湖南省委未执行当时中央攻打长沙的“左”倾冒险命令,彭公达、毛泽东、易礼容、夏明翰等均被免职,任命王一飞为省委书记。易礼容要求离开长沙去追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王一飞表示同意,说湖南省委会给他发路费30元,但若中央责问此事,责任完全自负。在取得了王一飞的同意后,易礼容立即作了准备。因当时特务军警搜查甚严,直到1928年春节期间,趁军警特务防范松懈,易礼容和许文煊才带着儿女来到安源,并在他们帮助下找到交通员,送信给正在宁冈茅坪整军的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信后,立即给易礼容写了回信,邀请易礼容去他们那里担任行动委员会书记。

  正当易礼容准备去茅坪时,接到湖南省委转来的中共中央两封电报,第一封调他任中共长江局秘书长,第二封调他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央还说毛泽东是搞军事冒险,不要去他那里,应独立工作。易礼容想向中央陈述意见,但这时湖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王一飞牺牲,已无法同中央联系。易礼容设法再次捎信给毛泽东,告知中央的决定,征求他的意见。毛泽东回信要易礼容遵从中央命令,还说:“他们不要我们,但我们还是要他们。”易礼容决定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他将妻女安排在长沙跟他的岳母隐居下来,只身赴江苏省委机关所在地上海寻找党组织。

  毛泽东没有忘记易礼容

  1928年3月,易礼容从江西安源经九江、南京、镇江等地赴上海。这时易礼容已是国民党通缉的157名共产党人中的第13名,由于去江苏路上时间长,险情屡屡发生,沿途多次被特务发现。在轮船上英、美水手及南京海关职员的援助下,易礼容才得以脱险。因缺路费,不得己在江苏教了几个月小学。等到达上海时,己是1929年初了。由于路上耽搁过久,失去了同党组织的联系,无法就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兼农民部部长。由于叛徒告密,易礼容在上海难以立足,于1929年9月来到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易礼容返回上海,仍然过着困苦的逃亡生活,艰难度日。1934年,易礼容开始在国统区谋职。他明确表示:只做正面性质的(指抗日性质的工作),不做反面性质工作(指特务情报工作)。

  在上海,易礼容认识了朱学范,并成为终生的挚友。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形势危急,易礼容于1938年初取道香港回到湖南。当时,张治中任湖南省主席,潘公展任省政府秘书长,易礼容任省政府秘书。长沙大火后,易礼容于1939年初前往重庆,任三民主义研究会专员、国民党中央社会部工人科科长。

  1940年初,易礼容又回到湖南,在衡山乡村师范任职。衡山乡村师范是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创办的。1941年2月,晏阳初把衡山乡村师范迁至武冈,改名湖南省立第六师范(也称武冈乡村师范),易礼容继续在该处任职,兼教国文。他在两所师范前后呆了两年多,很受学生欢迎。由于易礼容在学校倡导自主学风,省教育厅长朱经农下令不许在湖南执教。1943年春,易礼容再赴重庆,开始在朱学范领导的中国劳动协会工作。在同年举行的中国劳动协会第四届年会上,易礼容被选为常务理事,任书记长。他积极配合朱学范理事长的行动,加强同解放区工会的团结,逐步改变了中国劳动协会的结构与面貌。

  1928年后,由于复杂的客观原因,易礼容脱离了党组织。毛泽东自从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战江西以后,就一直努力与易礼容联系。他曾派准备返回湖南治伤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处长陈树华(建国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与易礼容联系。毛泽东反复叮嘱陈树华:“你到望麓园去,找到许老太婆(易礼容的岳母),赖在那里不走,一天,两天,十天半月,以至一月两月,一定要找到易礼容,向他汇报部队战斗经过和现在的情况。”后来,毛泽东也始终没有忘记易礼容这位与他一起奋斗多年的老朋友,多方打听他的下落。1936年,当从有关方面获悉易礼容的情况时,毛泽东十分高兴,随即于1936年8月14日致信易礼容,这封信被收入毛泽东书信选集。

  韵珊兄:

  还是在五年之前,从文亮口中得知吾兄尚未忘记故人,那时我就写了一封信给你,不知寄到你手否?近有人来,知兄从事群众工作并露合作之意,我听了非常欢喜。现在局势,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合作无以抗日,统一战线之能得全国拥护,可知趋势之所在了。兄之苦衷,弟所尽知。然今非昔比,救国自救只有真诚地转向抗日革命工作,这个意见不知能得兄之完全赞成否?上海工人运动,国共两党宜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帝国主义与汉奸,深望吾兄努力促成之。如有进一步办法,希望能建立秘密联系,可以时常通信。李鹤鸣王会悟夫妇与兄尚有联系否?我读了李之译著,甚表同情,有便乞为致意,能建立友谊通信联系更好。闻兄之周围有许多从前老同事,甚为怀念他们,希并致意。希望你们能发展一个有益于国有益于民的集体力量。文煊还在你身边否?她好否?一同致意。弟躯体如故,精神较前更好,十年磨炼,尚堪告慰。临书仓卒,不尽欲言。敬祝健康 杨子任 八月十四日

  “子任”是毛泽东的一个笔名。由于战乱,易礼容并没有收到这封信。建国后易礼容才读了,遗憾地说:“当年我若收到这封信,可能早就会去找毛主席的。”毛泽东在信中称呼他“韵珊”。易礼容无限感慨,他说“润生和韵珊是我的乳名。这种叫法只有儿时在家乡才能听到,外面很少有人知晓。稍大一点后改成现名,再没有人这样叫了。毛泽东同志这样亲昵地称呼我,真使我喜出望外,惊奇不已。”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听说易礼容也在重庆,就让人安排见易礼容。毛泽东一起接见了朱学范和易礼容,对他们从事的工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称赞说:“你们工作得很好,我支持你们。”毛泽东还再次约见易礼容、许文煊夫妇叙旧。许文煊向毛泽东诉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痛苦,要求带二女儿易达美去延安,回到党的怀抱。毛泽东当即同意。1946年2月,她们母女乘周恩来返延安的飞机来到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易礼容主要在工会和政协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易礼容参加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国民党反动派视他为眼中钉,对易礼容相继发出逮捕令及通缉令。1946年8月,易礼容离开重庆,辗转川、黔、桂、粤四省,历尽艰辛,终于逃脱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缉,于同年11月上旬,抵达香港。此时,己在香港的朱学范与易礼容商议后,将中国劳协总部迁至香港。1948年2月,易礼容赴东北解放区的哈尔滨,筹备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易礼容则在香港建立劳协领导机构。由于受国民党政府通缉,环境复杂,易礼容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处于半秘密状态,尽量少公开露面,避免提供口实被国民党引渡。

  1949年4月21日,李立三陪朱学范到北平香山会晤了刘少奇。刘少奇一见朱学范,就详细询问劳动协会还有哪些人在香港,哪些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当刘少奇知道易礼容还在香港时,他连声说:“那叫他快点来吧,来吧,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嘛!”不久,中央统战部发电报给易礼容,邀他到北平。5月,易礼容从香港回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会。毛泽东没有忘记早年与他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的老战友。易礼容到北平不久,毛泽东就给易礼容发去请柬,邀他们夫妇去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京剧大师程砚秋演出的京剧《锁麟囊》。7月,全国总工会在北平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在北京饭店接见会议代表并同大家一起吃饭。入座时,毛泽东站在桌边,环顾四周,首先问:“礼容同志来了没有?”

易礼容

  易礼容

  1949年9月,易礼容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后调任政协副秘书长。从第一届至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届(第八届),都是全国政协委员或常务委员。他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工会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文革”期间,易礼容受到残酷迫害。1968年11月5日,易礼容被关入秦城监狱,遭受非人的折磨。但易礼容始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肯陷害好人。入狱时易礼容己年满70岁,由于心态平和,每天坚持锻炼,虽关押六年半,仍身体康健。1978年,邓小平、胡耀邦主持工作后,易礼容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易礼容出狱时已是77岁高龄,整天忙于写历史证明材料,给许多人洗清不白之冤,帮助落实政策。关心革命烈士后代,如郭亮、唐升超、张太雷等人的儿女,为他们排忧解难。

  1988年5月是新民学会成立70周年,易礼容回顾历史,感慨万千,挥笔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岳麓今何样,湘江口夜流。此山与此水,曾伴两英豪。革命传火种,学会是良媒。要改造世界,要改造中国。”易礼容为“两英豪”作自注:“是指毛泽东、蔡和森”。他衷心称颂毛泽东与蔡和森为“两英豪”,可见毛泽东在他心中的地位。

  1997年3月28日,易礼容走完了他漫长的99年人生旅途,在北京医院逝世。4月1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易礼容遗体告别仪式。

  文/何立波

来源:中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