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毛泽东追悼大会上,“四人帮”被4个×代替

2019-07-13 18:25: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夙有“仁义礼智信”丰富传统精神资源的中国,现在竟为“诚信”缺失(在不地道的商品经济环境下,居然几乎成了稀缺资源)伤透了脑筋。别的不说,就说摄影,一个“华南虎”事件闹得全国上下沸沸扬扬。那么,值得探究的是:以求真为目的的人类活动,如摄影术、照片史以及与胶片工业有关的影视业,如何在某种特殊的目的和意图下,竟成为造假作伪的行当?(如当年人们看电影,经常在正片前要看新闻纪录片,人们将之称为“新闻片子”——取“新闻骗子”的谐音罢了)不要看这种追究没什么意思,其实,这说小可小,说大可大,一如不久前“两会”结束,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再三强调“解放思想”(这四个字已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走过了30年),并说要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造能力”,无疑,这三种观念和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都只能是我们一贯所说的“实事求是”——求真、求实。

  或许也是因此感受到了时代的潮流和当务之急,在摄影领域,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前《黑龙江日报》摄影记者)、许林(《人民日报》资深摄影记者)等都公开撰文,承认自己有过造假的经历,如李振盛的文章《我40年前造过假照片——为维护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和“最高指示”的完整而造假》、许林的博客文章《40年新闻摄影回眸与自我批判》等。

  李振盛先生说:当年自己“当记者很无奈”,如“面对自己拍摄的一些本来很正常的新闻照片,却要按照似是而非的‘政治标准’去进行一番非正常的修改,不达到标准,就不能通过审稿关,更甭想见报了”。那时突出政治是比天还大的任务,谁要是不自觉修改有欠缺的照片就甭想见报。用当时的话来说,“这样既适应了政治需要,又体现‘忠不忠见行动’的精神”。

  因此,他拍摄的著名“摄影作品”《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就只能是“作品”了,即“依照当时宣传方面的要求,这张照片的画面中存在着‘严重的政治问题’:其一,照片前面的人们振臂高呼口号时,高举的拳头正巧重叠在后面的两幅毛泽东像上,这种‘挥拳打向毛主席’的效果,是对伟大领袖的大不敬行为。其二,照片中人们所举的毛泽东像是红漆木制镜框镶着的,用黑白胶卷拍摄,冲洗出来的照片就变成‘黑框’了,这是绝对不行的!敢给毛泽东像‘加黑框’,该当何罪?其三,照片画面里人们高举的‘最高指示’语录牌上文化大革命中的‘大革’两个字,被前面挥舞的小彩旗遮挡了,仔细一看成了‘文化‘牛’命’。此外,‘要’字被遮住了下边的‘女’字,变成了个‘西’字。如果这样见报,起码也会被定为‘恶毒窜改最高指示’。像这样的新闻照片,是不可能见报的。如果一不留神儿见报了,必定会招来红卫兵包围报社,兴师问罪。怎么办?要想见报就得加工修改。”

  他还回忆说:“自‘文革’开始以来,我们干摄影记者这一行的人逐渐适应了在为政治服务的前提下,对新闻照片进行加工的一套程序。这套加工修改的方法并不复杂:用黑白颜色的水粉调制成适当的色调,在照片上涂抹描绘,先涂抹掉那些影响画面完整的不该有的影像,诸如:重叠在毛泽东画像上的拳头,遮挡标语牌的三角小红旗。再把毛泽东画像上的衣服画出来,还要把那个‘黑’相框抹涂成白色的宽边,再把标语牌上不完整的字写上去,用毛笔在照片上描来画去,一直修改到满意时为止。”当年类似《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这样的“作品”,李振盛还有《“五七战士”与贫农大娘一起学“毛选”》等。

  至于许林先生,更是痛慨于自己当年“摆拍”的经历(如“名作”《南泥湾五七干校》等),他回忆说:“1953年新华社曾有记者提倡‘抓拍’,反对摆拍,但遭到了批判。那时提倡‘本质真实’,反对‘现象真实’。当时国外的记者就开玩笑说,中国照片真‘完美’。”许林先生还发现如今又有新闻照片“摆拍”有回潮的现象,而且雷同化、概念化的照片大有泛滥之势,因此,他更加感到有必要“公开清算和批判自己”,“以实际行动捍卫‘抓拍’的理论和实践效果”。

  二

  “文革”时代,为了现实政治的需要,又有一些照片被“换头”或“切头”的事例。当然,此时“造伪者”的动机却是更加复杂了,他们有的是出于无奈的好意,有的则是“理所当然”的书写历史的不二法则。

  历史是惯常有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的反讽性和吊诡性的,就在“个人崇拜”的狂潮臻于顶峰的不久,历史的无常又显现了出来,曾经高喊对最高领袖要服从、崇拜到“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一句抵一万句”的第二领袖却出了“背叛”乃至意欲杀害最高领袖的事件,此之后,几乎一夜之间,“永远健康”的影像消失了。直到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大概是最近几年吧,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展览会上(“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完整的“十大开国元帅”的照片才得以与世人相见,以至于那位元帅的女儿不由发表感想云:

  多年来,我内心里确实非常沉重。“九一三”事件后,关于我父亲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功,被尽可能地抹去了。我曾经到解放军画报社,想花钱把我父亲的照片洗出来。在指挥平津战役的将领合影中,他们把我父亲抹掉了。我找他们说,这不是原来的照片,历史就是历史,我要原来的照片。

  原来的照片,原来的历史;现在的照片,现在的历史。这是如何纠缠不休的?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包括历史照片)?当然,所以成了“原来”的,抑或“现在”的,不是没有缘由的。从“原来”到“现在”,有恶意的篡改,也有“出于无奈的好意”。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