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毛泽东1976年除夕夜: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

2019-07-13 18:25: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家人团聚、访亲拜友的欢乐时节,中国昔日领袖级人物辞旧迎新之际留下的许多佳话和轶闻,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

  “开国元首”毛泽东宴请“末代皇帝”溥仪时,请他吃青椒炒苦瓜,辣出一脸热汗的溥仪,直说味道“不错,不错”;1976年,毛泽东最后一个春节身边没有一位亲人,年夜饭他只吃了几口武昌鱼和一点米饭,晚景令人唏嘘不已;周恩来和陈毅各带一队人马扭东北大秧歌欢度春节;邓小平多次在上海迎新年,部署改革开放大局;胡耀邦大年三十值班,心忧烟花爆竹燃放问题;1949年,兵败如山倒的蒋介石在浙江老家的武山庙抽到一支“中下”签,签上写着“大意失荆州,关公走麦城”……

  因地位特殊,领袖的春节,大多忙于家国大事,背后演绎着时代的风云。与此同时,他们也期盼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1961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出席春节军民联欢会

封面故事之一:

悲欣交集:毛泽东过年很简单

  曾在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担任武装警卫员20多年的毛尚元回忆说:“主席的年过得很简单。他很少有时间出来娱乐。最多有时候跟周围的人聊聊天。深居简出,有团拜会的时候,也多是周总理代表。主席很少讲话,喜欢安静,并且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看很多书。过年对于他来说,与平时没什么两样。”在追随毛泽东的数十个年头中,毛尚元发现毛泽东有一个习惯:不太爱吃饺子。

  毛泽东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也描述:“主席相信吃五谷杂粮身体才会强壮。他经常散步,有意识地多吃杂粮,如玉米、红薯等食物,有时还吃点野菜,如马齿苋菜。主席也有不喜欢吃的东西,如面食。我们老家过年吃饺子主席就不理解,说饺子有什么好吃的?宁可吃糙米,也不吃饺子、馒头。”

  尽管不习惯吃饺子,喜欢吃辣的毛泽东,无论革命岁月还是和平年代,大多数新年还是过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929年:打欠条收集百姓食物过年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年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

  为了让红军战士和群众欢欢喜喜过个好年,毛泽东特地发给每位战士三块银元,并派人到宁冈杀猪,挑运到茨坪,每人分三斤猪肉。对缺米少盐的困难户,另外分给他们米和盐。这样一来,茨坪的红军战士和百姓,人人都有米果吃,家家都蒸了米馅肉。

  刚刚过了翻身年,新的困境接踵而来。1929年2月9日,正值除夕,红四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转战来到瑞金北陲十几里人烟稀少的大柏地。官兵们身上只有两件单衣,饥肠辘辘地经受着寒风中的细雨。部队在名叫前村的村庄停下来,军部住进了村中的王家祠。

  领军的毛泽东心情沉重,赣敌刘士毅部两个团正在背后紧追不舍。无论如何,也得让战士们吃上一顿年饭。毛泽东将想法告诉朱德,叫人找来军需处长范树德,交代了一个重要任务:一定想办法搞到酒菜,让战士们吃上一餐年饭。范树德与十几个司务长计议一番,决定先向群众打欠条,凡是食物全部过秤登记。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前村的群众听说有支几千人的队伍开过来了,纷纷躲避上山,连过年的鸡鸭鱼肉都来不及带走。红四军于是以连队为伙食单位,严格执行先过秤算价再打欠条的手续,把群众家的食物收集起来,还杀了几头猪,众人忙碌到午后两点钟,终于吃上了一顿久违的饭菜,还喝了米酒,算是过了年。毛泽东对吃得高兴的战士们说:“大家过了好年,吃饱了打刘士毅!”

  农历大年初一,刘士毅部钻进了红军伏击圈,被打得溃不成军,800余官兵成为俘虏。同年5月,从闽西回师的红四军再次路过大柏地,向民众兑现了所欠的款项,只能多给,不许少付。有的人遗失了欠条,说出数目,红军照样付款。大柏地的群众高兴地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根本不一样,借条兑现,说话算数。”

  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后来一度被解除军权。1934年2月1日至3日召开的“全苏二大”会议上,毛泽东原来兼任的人民委员会主席一职也被拿掉,完全被架空。2月13日,除夕佳节又来临了。尽管战争局势险恶,沙洲坝的军民仍旧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上午10时,贺子珍带着儿子毛毛在大樟树下玩。毛毛是贺子珍所生的第二个孩子,已经3岁了,正是会讲话到处乱跑的时候,活泼可爱。毛泽东对这个孩子十分喜欢,给这个排行第五的儿子取名为毛岸红。毛泽东从房间里走出来,从妻子手里接过毛毛,又是绕着大樟树互相追逐,又是让小孩夹着竹杆“骑马”,即兴玩耍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贺子珍来叫父子俩去机关食堂吃年夜饭,毛泽东才抱着毛毛进屋。春节里与小儿嬉戏玩耍,在毛泽东忙碌奔波的一生里很是难得,这也是他在苏区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1940年:被长枪连请去吃年饭,敬酒改为敬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确立其对军队的指挥地位。2月4日春节这天,后勤部门想多弄一点鱼肉庆祝一下,无奈物资匮乏,毛泽东也只分到一碗红烧肉、几个辣椒。他舍不得吃,分给了伤病员,并捐出自己节省下来的伙食费,用以改善战士们的生活。

  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延安的生活比长征时期安定了一些。春节期间,中央机关不时开展团拜、舞会、演戏、扭秧歌等庆祝活动。1940年春节前夕,老连队杀猪宰羊,而组建不久的长枪连家底薄,只买了20斤猪肉。正在这时,管理中央首长生活的同志抬着半肩猪肉送来了,并说:“昨天小灶杀了一口猪,这是毛主席叫送给你们过年的。”实际上,当时的中央首长平素也见不到荤。于是,在连队里开会的讨论中,不知是谁说了句:“请毛主席吃年饭。”大伙不约而同都说好,并把请毛泽东吃年饭的任务交给了连指导员张久厚。

  毛泽东听了来意后,告诉张久厚:“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吃饭嘛,我就不去了。你回去就说,我祝大家新年愉快!”张久厚一听说不去,坚决说“不去不行”。听了这句话,毛泽东放下文件,笑笑说:“你们这不是请客,是在下命令。看来,我只好服从了。”片刻,又说:“光请我一个不好,能不能给我点权力,让我帮你们多请几位怎样?”张久厚以笑作答。

  除夕过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来到了长枪连。进窑洞落座后,毛泽东问:“我们这张桌上的饭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他环视了一下,说:“我们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意见,那就不好了。”稍停,又道:“我们常讲同甘共苦,共产党人说得到做得到,言行一致群众才信服。”开饭后,没有酒,大家热情地向毛泽东敬肉。他一看就笑了,说:“这么大块的红烧肉,我还是第一次见。你们存心不让客人吃呀。”一排长便夹起三两重的一块肉吃下去。毛泽东见状,说:“你厉害,比不过你,我认输了。”

  大家一个劲地给毛泽东敬肉。他看了看周围,说:“能者多吃,互相帮助。”说着,用筷子把肉分开,放到周恩来碗里一块,自己吃了一小块,说:“怎么样,这回行了吧?”

  1941年春节期间,中央机关一连演了几个晚上的戏,附近许多乡亲应邀前来观看。有一晚,毛泽东走进礼堂之后,发现干部战士坐在前面,乡亲们却坐在后面,最前面的两排座位还给中央首长留下了。毛泽东当场对干部战士说:“同志们,老乡们生产都很忙,看戏机会很少,而且要跑很远的路,不容易呀!我们应该让他们坐在最前面看戏。”说完自己就带头坐到了最后面,干部和战士随即跟着毛泽东到后面。乡亲们很感动,一再谦让,最后还是被毛泽东劝着坐到了最前面。

1949年:会见斯大林特使米高扬,请客人吃红烧鱼

  1949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斯大林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一行四人来到了西柏坡,为毛泽东访苏等事宜举行会谈。

  午后,毛泽东在门口迎接米高扬。一见面,米高扬就表示:“我们是受斯大林同志委派,来听取毛泽东同志意见的,回去向斯大林汇报。我们只是带着两个耳朵来听的,不参加讨论决定性意见,希望大家谅解。”毛泽东握着米高扬的手说:“欢迎!欢迎!”

  2月1日到3日,毛泽东同米高扬正式会谈,周恩来、任弼时也参加了。毛泽东围绕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等主题,系统地发表了看法。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上,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她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她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几天下来,主要是毛泽东在谈。

  为了表达对苏联代表的热情欢迎,有关方面早已备好了丰盛的酒菜,由于苏联人爱喝酒,还特意从石家庄买来了上等的汾酒和葡萄酒。

  据毛泽东警卫李银桥回忆:苏联人带来许多罐头食品,还有酒,拿出来摆了一桌子,挺洋气,挺花哨。米高扬穿戴也很好,圆领皮大衣,圆筒皮帽子,威风得很,而毛泽东的衣袖上赫然补了块补丁。西柏坡当时除了养的猪和鸡,没有其他高级食品,随后从滹沱河里捕了鱼,做了红烧鱼、溜鱼片款待客人。

  苏联人酒量惊人,米高扬用玻璃杯喝汾酒,就像喝凉水一样,大半杯子一口气就能灌下去。毛泽东沾酒就脸红,朱德当时有喉炎不能喝酒,任弼时高血压严重不能喝酒,刘少奇只能用小盅喝一点白酒。周恩来算是能喝酒的了,也没像米高扬一样端起杯子咕咚咕咚地灌。

  饭桌上的气氛是愉快的。但在李银桥看来,毛泽东不喜欢看苏联人大出风头,哪怕是在喝酒的问题上。工夫不大,毛泽东就招呼盛饭:“吃饭了,吃饭了,尝尝我们滹沱河里的鱼。”他还笑着说:“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苏联翻译指着红烧鱼问:“这是新捞的活鱼吗?”他们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肯动筷。一年后,毛泽东出访莫斯科,吩咐随行的厨师:“你们只能给我做活鱼吃。他们(苏联方面)要送来死鱼,就给他们扔回去。”

  2月6日中午,毛泽东来到米高扬的住处,为他送行,米高扬后来对担任翻译的师哲说:“毛主席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

1952年:戴口罩春游黄鹤楼被群众认出

  1952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武汉度过的,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一书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1952年毛泽东南下武汉,游龟山、蛇山,登黄鹤楼。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这时已不能随便到群众中去了,因为处处都可见到他的肖像,老百姓都认得他。安全部门一再坚持,毛泽东不得不妥协,最后带着口罩与群众一同游春。

  一个小孩竟然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泽东,孩子惊喜地喊到:“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兵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流动。到处都是人,拥来拥去,出透几身汗,众人终于拥挤下山,来到江边,护送毛泽东登船。

  登船后,毛泽东摘下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震天动地。罗瑞卿和杨奇清后来向中央政治局作了检查,说安全保卫工作没搞好。 毛泽东毫无责怪的意思,只是说了句:“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后来很多人回忆,每到春节,毛泽东首先想到的就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比如炊事员、警卫员、机要员、秘书、司机等。哪怕再忙,毛泽东都要亲自慰问,同他们握手,向他们拜年,而且总是说:“你们长年累月为我们服务,连春节也很少休息,你们辛苦了! ”接着一个个嘘寒问暖,家里情况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并请转达对他们家属的节日问候和祝贺。

1957年:颐年堂宴请与会者吃肉末挂面

  除了外出和慰问,忙于开会也是毛泽东过春节的一大特色。据多年负责中南海总特灶膳食管理工作的张宝昌回忆,1957年大年初一早上8时,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座谈会,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有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填饱肚子再开会。”颐年堂地方不大,摆40多把椅子已经显得很紧凑了,根本无法再加桌子,大家只能端着碗站着吃。这些被邀请到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会用如此简便省事、饭菜合一的面条来招待他们。

  惊奇之余,大家也感悟到:能在颐年堂与毛主席一起过年,同吃热乎乎的肉末挂面,是难得的幸事。众人边吃边议论开来,有的说这是“继续着的延安精神”,有的强调这表明了“细微之处见伟大”,还有的感言“大年初一吃肉面,好看好吃,更添寿”,等等。这般轻松欢乐的气氛,与其说是来开会,不如说是在参加新年团拜。40多人的一顿早餐,用时仅10分钟就解决了,很契合毛泽东提倡的反铺张、反浪费原则。

  其实,毛泽东经常晚上在颐年堂开中央常委会议,因为时间过久,常委们的脑力和体力消耗较大,难免感觉饥饿。每到这个时候,毛泽东总会对周恩来、刘少奇等人说:该吃肉末面条了。厨房于是赶紧每人做一碗。首长们拿到面条很自然地坐在沙发上端着吃,吃得又快又香,之后或继续开会研究,或散会回家。

1962年:开国元首宴请末代皇帝溥仪

  毛泽东春节宴请溥仪的故事广为流传,柯云在《开国元首毛泽东宴请末代皇帝溥仪》一文对此曾有详细记录。

  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

  上午8时许,毛泽东待章士钊等人入席后,一本正经地说:“今天请你们来,要陪一位客人。”章士钊环顾四座,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急切地问道:“主席,客人是谁呢?”

  毛泽东吸了一口香烟,环顾大家一眼,故意神秘地说:“这个客人嘛,非同一般,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不过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

  正在大家猜想之时,一位高个儿、50多岁的清瘦男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面带微笑步入客厅。毛泽东迎上去握手,并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同时向章士钊等人打招呼,用他那浓重的韶山口音微笑着说:“你们不认识吧,他就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章士钊等人这才恍然大悟。

  毛泽东指着在座的几位老者向溥仪作了介绍,溥仪态度极为谦虚,每介绍一位,他都站起来鞠躬致意,看不出半点皇帝的“架子”。毛泽东对他说:“你不必客气,他们都是我的老朋友,常来常往的,不算客人,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客人嘛。”

  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一切从简。虽说是家宴,桌面上只有几碟湘味儿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喝的是葡萄酒。

  毛泽东边吃边对溥仪说:“我们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做‘没有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哩。”说着,他夹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于溥仪位前的小碟内,见他吃进嘴里,笑着问他:“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溥仪早已辣出一脸热汗,忙不迭地说:“不错,不错。”

  毛泽东打趣说:“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他指了指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是不是?”

  毛泽东妙语连珠,在座诸位无不捧腹,溥仪笑得前合后仰。毛泽东听说溥仪在抚顺时已离婚,于是关切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

  “还没有呢。”毛泽东马上接话:“可以再结婚嘛!不过,你的婚姻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马马虎虎。”说到这里,他深切地望了溥仪一眼,说:“要找一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家。”溥仪点点头:“主席言之有理。”

  饭后,毛泽东要与溥仪等客人合影留念,大家非常高兴。毛主席见溥仪站在左边,就说:“客人应该站在右边嘛。”因照常理右为上。毛泽东特意拉过溥仪,让他站在自己右侧,附着他的耳朵说:“我们两人可得照一张像哟!”于是,又重新站过来让摄影师再拍了一张照片。章士钊笑道:“这叫开国元首与末代皇帝。”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对于此次宴请,溥仪后来写道:“我们(与)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同吃饭、照相,这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最光荣和幸福的日子,给我给(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两年后的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3时。毛泽东亲自主持春节座谈会,党中央有关领导及党外人士章士钊等人在场。会上,毛泽东对与会者说:“对宣统,你们要好好团结他。他和光绪皇帝都是我们的顶头上司,我们做过他们的老百姓。”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听说溥仪生活不太好,每月只有180多元薪水,怕是太少了吧?”毛泽东扭头对坐在右侧的章士钊继续说:“我想拿点稿费通过你送给他,改善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长铗归来兮,食无鱼’,人家是皇帝嘛!”章士钊说:“宣统的叔叔载涛的生活也有困难。”

  毛泽东接话说:“我知道他去德国留过学,当过清末的陆军大臣和军机大臣,现在是军委马政局的顾问,他的生活不好也不行。”

  春节座谈会刚刚结束,毛泽东立即从个人稿费中拨出两笔款项,请章士钊分别送到西城东观音寺胡同溥仪家和东城宽街西扬威胡同载涛家。溥仪感动至极,表示盛情可领,钱不能收,因为《我的前半生》刚刚出版,也将有一笔稿酬收入,生活并不困难。经章士钊一再劝收,只好留下了。溥仪激动万分,当即口占一诗曰:“欣逢春雨获新生,倾海难尽党重恩。”载涛接到毛泽东赠送的修房款后,激动得泣不成声,提笔疾书,给毛泽东写下谢函。

连续十年大年初二向章士钊“还债”

  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

  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

  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又一次与章士钊见面。毛泽东特意为章士钊帮助解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旅费的事情再次向其表示感谢。章士钊听了非常感动。谈判后期,毛泽东见到章士钊问他:“关于重庆谈判的事,你怎么看?”章士钊在手上写了一个“走”字,并小声说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明确地表示蒋介石对和谈并没有诚意,重庆乃是虎穴之地,不可久留。毛泽东非常感谢章士钊对自己的关心。

  这次,毛泽东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五十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十年还完。”章含之回到家里把这事说了一遍。章士钊听了哈哈大笑,说:“确有此事,主席竟还记得。”可是,他们父女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几天之后,毛泽东派秘书果然送来了2000元,并说,主席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送上2000元。

  对此,章士钊嘱咐章含之说:“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章含之将父亲说的话转告给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稿费中抽的。”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泽东又认真地向章含之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1976年:最后一个没有亲人在身边的除夕夜

  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个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住处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齐的路灯闪着微弱的亮光。家家团圆之夜,毛泽东身边没有客人,更没有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

  毛泽东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颇为黯然神伤。“年夜饭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毛泽东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饭后,我们把他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着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对我说:‘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就这样我通知了正在值班室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他们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泽东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一代伟人就此退出政治舞台,留给后人无尽感慨。毛泽东病危期间,由于江青的阻止,就连李敏等人也不能到中南海去看望父亲,直到最后时刻,华国锋才派人找到李敏。弥留之际,毛泽东已不能讲话,直流眼泪,还拉着李敏的手画一个圆圈。他是在怀念李敏的妈妈贺子珍,贺子珍的小名就叫桂圆。此情此境,人何以堪!

链接:1945年春节,毛泽东脱帽敬礼赔不是

  在延安时期,八路军的通讯广播归三局管,三局许多干部战士是大后方或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在整风审干运动中,他们中不少人被错打成了混进来的特务。后来虽然作了甄别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着思想包袱。1945年春节,毛泽东请三局的干部战士到枣园,对大家说:“三局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给你们拜年,你们辛苦了。”说到不少人在运动中受委屈的事,毛泽东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躬,然后风趣地说:“现在我把帽子拿下来了,赔一个不是,敬一个礼,那么受委屈的同志你们怎么办,你应该还一个礼吧?你不还礼,我这个帽子就只好老拿在手里……”看到这情景下面很多人都憋不住委屈而嚎啕大哭。

来源:人民网作者:刘火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