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复兴号”实验:350公里时速下倒立矿泉水瓶不倒

2017-12-29 16:03:39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我驾“游龙”飞驰南北

时速350公里是什么感觉?“复兴号”司机刘伟也许最有发言权。日行千里,朝发朝至,在高铁速度的不断刷新之下,“他乡”已不再遥远,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从时速100公里的电力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刘伟见证了中国铁路跨越式的发展过程。

首次驾驶“复兴号”没敢挪地方

朝辞南站彩云间,千里金陵一日还。来去匆匆,日行千里,这是“复兴号”司机刘伟的日常。

 

在北京南站巨大的穹顶下,旅客们利用发车前的间隙,纷纷掏出手机和身后崭新涂装的G1次动车组列车自拍。“复兴号”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自从它亮相京沪高铁以来,刘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上午9时整,刘伟推动操作手柄,列车缓缓驶出北京南站。这时,旅客们开始掏出手机连接列车上的WiFi,有的旅客则放下座椅靠背准备酝酿一场小憩。还有的人拿出矿泉水,把瓶子倒立着放在窗户旁,看瓶子会不会倒。自从“复兴号”第一天投入运营以来,就有人在车上做这个“著名”的实验。在350公里的时速下,倒立的矿泉水瓶始终稳稳当当。刘伟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驾驶“复兴号”时的情形。那是“复兴号”投入运营的首日,他驾驶列车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虽然之前进行过上车培训试验,但试验行车和实际运行毕竟有所不同。他自嘲当时还是有些紧张,整个人坐得倍儿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方,手放在操作杆上都没敢挪地方,结果到站后手都麻了。

常年行车练就“火眼金睛”

“高铁要求安全、正点、平稳,早一分或者晚一分都不行。”坐在驾驶室里,远没有旅客那样惬意。在列车运行的几个小时里,司机的精神要高度集中,既要看路轨,也要瞭望上方接触网的状态。常年的行车任务中,刘伟和他的同事们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京沪线上每一个山头,每一座高楼我们都认识。有时候,我们一看外面的树,就知道到哪儿了。”

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列车司机都是半个地理老师。京沪高铁沿途要经过华北平原、泰山山脉,还要横跨黄河和长江,这些都深深印在了列车司机的脑子里。G1次列车的终点是上海虹桥站,刘伟的目的地则是南京南站。按照规定,连续驾驶不能超过4个小时,而“复兴号”跑完京沪全程最快需要4小时28分钟,于是南京南站就成了北京机务段司机最远能到达的车站。

习惯了便捷的旅客们并不知道,在南京南站,北京机务段和上海机务段的司机会有一次交接。整个交接的过程非常短暂,必须要在2分钟之内完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