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家长体验幼儿园一天:幼儿一顿饭细节多得无法想象

2017-12-29 16:05:09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家长走进幼儿园全面体验幼教工作后感慨:

“幼儿一顿饭 细节多得无法想象”

下午4点,通州区教工幼儿园的烘焙间内,香气四溢,孩子们挥舞小手、舔着嘴唇、翘首企盼,在烤箱边忙碌着的并不是当班的幼儿教师,而是三位幼儿家长。“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幼儿教师工作,确实很不容易,之前,我就想过老师们的辛苦,没想到实际工作是这么难。”乐乐妈(化名)一边把热乎乎的曲奇分配给孩子们,一边对北京晚报记者说。

这是教工幼儿园一次普通的体验式开放活动,近半个月来,这样的活动几乎每天都开展。主导开放活动的园长张玉玲介绍:“这是我参加名园长发展工程学习到的经验,现在很多幼儿园和幼师的大量精力是消耗在与家长的协调和沟通上,我们干脆敞开园门,有计划地安排家长进园体验幼师工作。体验之后,还做家园沙龙,让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面对面交谈,促成相互理解。”

 

12月初,通州区启动了“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工作室。而早在6月,她便是北京市第二批名校长(名园长)发展工程的一员。当了20年幼儿园园长的张玉玲说:“家园关系是门学问,我希望我的工作能最终让家长放心、让幼师自信,大家一起把精力用在促进孩子成长上。”

园长难当

“80后”家长 “10后”孩子 “90后”老师

二十年前,当时只有27岁的张玉玲,成为了一名幼儿园园长。“我是先在小学工作了7年,之后便加入了幼儿教育队伍。”出色的工作让张玉玲所在的张家湾中心幼儿园成为通州区农村园中第一所一级一类幼儿园。张玉玲也先后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被评为“通州区优秀校长”。

2015年,她调入通州区教工幼儿园担任园长。“现在和二十年前比,我这个园长面对的服务群体发生了变化,“80后”的家长、“10后”的孩子、“90后”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处理孩子、家长、老师的关系时,比以前复杂多了。”

今年6月,张玉玲开始参加北京市二批名校长(名园长)发展工程学习。“第一批已经有9位名园长结业了,我们这批是12个人,其中我在的北京教育学院基地6个人。”教育学院基地为张玉玲等6位学员安排的课程很丰富,包括:研究研讨、基础理论、实践反思和自修等。导师的配备极致高端,每个“名园长”都配备了一个理论导师、一个实践导师、一个学术助理。

以实践反思课程为例,“我已经到三教寺幼儿园跟岗学习三次,还参加了中国台湾省的访学活动,到华东师范大学异地培训等。我们教育学院基地6个园长,还要相互学习、‘现场诊断’,目前已经走了4所幼儿园。”

正在学习过程中,红黄蓝事件发生了。“这件事,把我们幼教工作推到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对我们工作的负面情绪集中爆发。我就开始反思了,有哪些工作做得没到位?哪些方面还可以加强?”

消毒餐桌

一天体验家长累得腰酸背痛

张玉玲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家长的监督:“很多幼儿园园长都说,现在幼儿园老师的精力都放在跟家长解释、沟通、协调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家长不太了解幼教工作。好,那我觉得就应该以开放的态度,请家长们进来,体验老师们的工作。”

以往,家长们每天可以在离、入园时间观察幼儿园工作,也会通过一些观摩活动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跟体验相比,“那种浮光掠影的参观,还是差得比较远”。

通过报名申请,从大约半个月前开始,教工幼儿园每次安排三四名家长入园体验。“体验的环节由家长申请时自行决定,午餐、午休、消毒、游戏、教学都可以。”这样的体验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家长们带着好奇之心进园,忙忙碌碌之后,带着感恩之心离开,有些还主动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分享在幼儿园的公众号上。

小楷妈参加了体验午餐的环节。“光是消毒餐桌就让我腰酸背痛。”原以为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全是艰难的体会。“静老师演示的时候,行云流水,我自己操作的时候汗流浃背。”11张小餐桌,弯着腰,来回交叉还得兼顾桌边,在自己家,小楷妈从未有这种体验。

消毒完餐桌,就到了接餐环节。“原来以为不就是老师去厨房把饭菜端回来吗?不!我想的太low了,原来整个幼儿园的餐食都是通过餐食专用电梯运送的,这样既保证了餐食在运送过程中的保温,更保证了接触环节的卫生和安全。”

午餐主菜是肉丸子和油菜豆腐,主食是红豆米饭,孩子们的饭量需要适度掌握,肉丸子的数量精确到“个”,油菜、豆腐和菜汁也得按比例搭配好。

随着程序的一点点推进,小楷妈发现进餐过程中更大的学问,是孩子的每种手势代表不同的意义。喆喆的OK手势是需要盛点汤,辰辰的V字形手势是需要加点菜。“我这才知道,原来老师们通过教授孩子们手势的方法,保持用餐时间的安静和秩序,而且避免孩子说太多话,影响消化,真是用心良苦。”

一次午餐,看似简单,实则蕴藏众多无法想象的细节。“真是术业有专攻,一顿饭管中窥豹。”小楷妈发自肺腑地表示,孩子的快乐成长与如家人们一样温暖的老师是分不开的。

家园沙龙

一篇文章让大家泪流满面

体验活动,让家长们一点点地体会到幼儿教师工作的不易。“接下来,我就想,该为我们一线老师做做工作了。”张玉玲觉得幼师们最缺乏的是职业幸福感,她希望一线幼师能有自信,“就是‘我的工作是受人尊重,并且意义重大的’。”于是,家园沙龙应运而生。

通过与家长委员会沟通,张玉玲把家长和老师组织到一起,面对面畅谈。“有的家长很直白,他说红黄蓝事件后,感觉家长和幼儿园之间隔了一层纸。我们老师也跟我说,那段时间特别紧张,该放手的时候都不敢放手。”

“我们把家长在体验活动中的体会、感谢信发表在公众号上,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放到家园沙龙上分享。”

小策的妈妈时常焦虑,她生怕孩子离不开自己,担心平时连培训班都不愿意去的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谁知道小策却出人意料地喜欢幼儿园。“有一天,孩子突然说‘(幼儿园)老师就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样’。我明白他的意思,老师就跟他的亲人一样。”心地单纯的孩子,说出了真实感受。

当小策妈妈的文章在家园沙龙上被读了出来,在场的家长和老师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鲁海兰老师说:“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建立在我们对孩子爱的基础上,我们只有把所有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家长就会理解你,孩子也能感受到。”

张玉玲接到来自一线老师的反馈:“家长和老师敞开心扉,家长的文章让好几位老师备受鼓舞。老师们说,以前从没有获得过这种职业幸福感,对自己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重新充满自信。”

家长的理解是做好幼儿园工作的基础。对张玉玲这位一园之长来说,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本次名园长发展工程主旨不仅是要提高园长个人专业发展水平,而且在园长成长的基础上要带动教师的成长,推动所在园所的发展。所以,我们一线的干部、老师会有更多的学习、锻炼、展示的机会。”张玉玲把红黄蓝之后的特殊时期称为“幼教非典”。“我觉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才能获得家长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才能不断向社会传播幼教行业的正能量。” 本报记者 孙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