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14岁初三女生1个月增重12斤 成功为父捐髓(图)

2018-03-22 22:25:5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14岁的陈羽杨躺在病房里为父亲捐骨髓。记者金振强 摄

  14岁的陈羽杨躺在病房里为父亲捐骨髓。记者金振强 摄   

14岁初三女生为父捐骨髓一个月增重12斤

  女儿“爱的细胞”成功注入父亲体内

  决心捐骨髓挽救父亲生命的市71中初三女生陈羽杨一个多月增重了近12斤,终于达到了50公斤捐骨髓的体重标准。昨日上午,陈羽杨住进了协和医院血液科,开始为父亲陈建国捐献珍贵的生命种子——造血干血胞。本报记者直击全过程。

  上午9点半,协和医院血液科采集室内,医护人员将两根筷子头般大小的管子置入陈羽杨的腿部动脉内,床头的干细胞分离机开始运转,血液不停地循环,躺在病床上的陈羽杨从容淡定。

  突遭变故

  14岁少女一夜长大

  陈羽杨一直是市71中初三(5)班的活跃分子,她性格活泼、普通话标准,是学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去年9月份后,陈羽杨突然变得沉默起来。

  原来,陈羽杨62岁的父亲陈建国突然患了急性髓系白血病,虽经几轮化疗后病情有所稳定,但医生表示只有进行“骨髓移植”才能挽救生命。面对家庭变故,陈羽杨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拯救父亲。母亲杨红艳无意中看到:陈羽杨在笔记本上写满了“我要爸爸”“我要这个家”……

  骨髓配型结果显示:陈羽杨是父亲唯一适合的捐献者。但医生发现陈羽杨偏瘦,要求她短时间内增重到50公斤。从此,一向挑食的陈羽杨变得泼辣起来,妈妈给她炖的骨头汤、蹄花汤等,陈羽杨每顿自觉地多吃一碗饭,多喝一碗汤。

  在学校里,陈羽杨将家里的事一直隐瞒着,直到妈妈向班主任请假带她去医院做检查,老师和同学们才恍然大悟。

  班主任徐老师鼓励陈羽杨勇敢一些,身边的同学也争着帮陈羽杨做教室卫生等劳动活,让她得到休息。

  尽管捐骨髓打了麻药,但身体仍会感到疼痛,且躺在病床上几个小时不能动。杨红艳担心陈羽杨会受不了,陈羽杨则安慰妈妈“我不怕痛,挺得住。”

  杨红艳说,爸爸患上重病后,陈羽杨变得懂事了,一夜之间长大了。

  血液从陈羽杨腿部的软管中缓缓流出,经过干细胞分离机的高速运转,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一滴滴地流进采集袋中……下午1点,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一点点增多,采集袋也渐渐变得鼓胀起来。

  突击增重

  她是班上的“特保儿”

  陈羽杨配型成功后,其体重只有44公斤,距50公斤的捐骨髓体重标准还有不少差距。如何让陈羽杨突击增重,也成了市71中初三(5)班的头等大事。

  陈羽杨成了班上的特保儿,校内午餐的时候,同学们让值日生先给陈羽杨打饭;不管轮到谁值日,打饭的时候总会给陈羽杨多打上一两勺,让她尽可能多吃一点。

  杨红艳忙于照顾丈夫陈建国,没有太多功夫给陈羽杨单独做饭。同学甘英杰的妈妈张彩虹得知后,中午为儿子送饭的同时,也主动为陈羽杨捎上一份。荤素搭配的家常小菜很合陈羽杨的胃口,张彩虹为陈羽杨送了3个星期的午餐,每次陈羽杨都吃了个精光。

  陈建国最后一次化疗时,杨红艳在医院照料。一连四五天,无人照料的陈羽杨便寄养在了同学李祎晗家里,陈羽杨晚上临睡前,李祎晗的妈妈还不忘给陈羽杨端来点心消夜。

  捐骨髓前的最后一次体检,陈羽杨的体重达到了标准。短短一个多月内,陈羽杨增重了近12斤。

  下午2点,经过4个多小时的持续采集,采集袋内包含造血干细胞的细胞采集物有100多毫升,达到了陈建国总体需要的一半。约半小时后,饱含着女儿爱心的采集袋送到了移植舱内,缓缓地注入了陈建国的体内。

  接力补课

  她是学校“进步之星”

  得知女儿捐髓配型成功后,陈建国一开始并不同意。陈羽杨年仅14岁,他一方面担心捐骨髓对女儿身体不好,更担心的是马上要临近中考了,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杨红艳说,捐骨髓对女儿的学习确实造成了影响,几次体检都不得不向学校请假,陈羽杨自己也暗自着急。

  班主任徐老师和课任老师一商量,决定利用间隙时间为陈羽杨补课。

  在午餐后休息的一小时,徐老师将陈羽杨叫到办公室内,细致地补讲物理课,有的任课老师则见缝插针,在10多分钟的课休时间内为陈羽杨解疑答惑;同桌李祎晗等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本借给陈羽杨回家温习,陈羽杨自己也十分刻苦,经常做作业到深夜,妈妈催促几次才上床休息。

  徐老师说,陈羽杨平时学习就不错,经过师生接力补课,她的学习没有掉队。

  在前不久学校召开的上学期表彰大会上,陈羽杨还被评为“学习进步之星”。

  下午4点多,接受女儿的造血干细胞后,陈建国术后自我感觉良好。主治医生王华芳称:第一天采集达到了陈建国总体需要的一半。大约两次便可以采集到病人足够的干细胞。术后病人观察一周左右时间,无不良反应就可以走出移植舱回家。

  满满温情

  “我要全力冲刺中考”

  下午采集结束后,陈羽杨疲惫地躺在病床上,不能乱动也不能下床。出乎她意料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带着满满的爱心来到医院探望她。

  徐老师说,昨天上午,学校发起了帮助陈羽杨的爱心捐助,全校师生踊跃捐款,截至中午12点,全校18个班共为陈羽杨捐款1.9万多元。

  杨红艳说,装满爱心的纸袋里还有一元、五角的硬币,一些同学将自己的零花钱都捐了出来,这让她们一家十分感动。陈羽杨努力增重为父亲捐骨髓经报道后,陈羽杨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5000元奖金。

  不少同学将祝福的话写在纸上,折成千纸鹤送进了病房。“陈羽杨,你要快快回到学校来”“陈羽杨,祝你爸爸早日康复”……看着同学们的祝福,陈羽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也渴望回到班级大家庭:“出院后我要全力冲刺中考,争取考出好成绩。” 记者李爱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