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争议“文革”:毛泽东一人究竟犯了多大的错?

2019-06-03 22:36: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对于毛泽东的个人评价,也是这次争论的焦点,大家对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绩分歧不大,但对他在建国以后的历史实践则颇多非议,而这些问题又和毛泽东的为人、行事作风相关。有人就指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不是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开始,整人告终。

1981年,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陈云、李先念等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节选自《告别“文革”:“历史决议”是如何炼成的?》,全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2年第7期。

……

除了历史问题,起草小组能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和现实密切相关,就是要把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四年这一段写到《历史决议》中去,这个问题又绕不开对华国锋的评价,此时的华国锋,还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因此,这一段最初只写了6行100多字意思了一下。

到了9月10日,一个完整的决议稿写出来了,当日发给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这一稿中关于“文革”的论述占全稿将近三分之一,对毛泽东的错误,尤其是发动和领导“文革”的错误进行了否定评价,可以说是整个《决议》中最受人关注的部分。在座谈会上,胡乔木讲了历史决议中一个份量很重的新论断,那就是“文革”的性质——不是革命,而是内乱。参与起草工作的龚育之回忆了 “革命”变为“内乱”的思路扭转:“它叫‘文化大革命’,后来又说是政治大革命,可是,它不但在文化上、在政治上不是什么‘革命’,在任何意义上也不能叫‘革命’。那么,能不能说是反革命? 林彪、‘四人帮’是反革命, 但整个‘文化大革命’不好说是反革命。也不能说是一场阶级斗争,哪个阶级同哪个阶级斗呢? 只好叫内乱,是一个特殊的局面。”

说明了毛泽东的错误, 这就为完整、准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难题。本来,关于“文革”的危害和毛泽东的错误,在小组征求意见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若水认为,在《决议》里不要写“毛泽东思想”,只写“毛泽东的思想”,这样可以既包括他正确的思想,也包括他错误的思想。后来胡乔木提了一个办法——把“毛泽东晚期的思想”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社科院副院长周扬认为“晚期思想”就不容易区分其和毛泽东思想的不同,而且还会发生“晚期”、“早期”、“中期”等类的问题,不如干脆提“晚年的错误”为好。《决议》后来就采用了把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的方法。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而他晚年犯了错误,这个错误不但违反了马列主义,而且也违反了他自己的一贯思想——毛泽东思想。

座谈会后,根据中央常委同志的意见,胡乔木亲自执笔加写了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年的一段,两千多字,于10月6日送常委各同志审阅批改。

当天,叶剑英、邓小平、陈云、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看完新增的这一段后都表示同意,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先念出国, 没有来得及看,原先已经表示过赞成写。华国锋亲自给胡乔木打电话, 说这段话没有经过常委正式讨论, 不赞成加印到决议的讨论稿里去。胡乔木即将华国锋的意见报告邓小平、胡耀邦。10月10日,邓小平约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谈话,表示既然华国锋不赞成,先不加。

四千人讨论:有人提议不提毛泽东的错误

10月中旬,《决议》发到全党四千名高级干部中谈论,接受更多人的评判。实际参加的人数比原定的要多,大约有五千六百多人。这次讨论,从10月中旬开始,持续了一个多月,到11月下旬结束。这是自“文革”结束以来,在体制内最大规模的针对毛泽东和“文革”等议题的公开讨论,史称“四千人讨论”。

四千人讨论不是集中在北京, 而是由中央把讨论稿分发给中央党政军机关、各省市自治区党委, 分头组织讨论。讨论中有许多不同意见,有时还展开激烈争论,有些问题也提得相当尖锐。

对于毛泽东的个人评价,也是这次争论的焦点,大家对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绩分歧不大,但对他在建国以后的历史实践则颇多非议,而这些问题又和毛泽东的为人、行事作风相关。有人就指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不是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开始,整人告终。

邓小平1981年8月21日会见了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邓小平在这位外媒记者面前“解剖”了自己: “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 包括毛泽东同志所犯的错误, 我也有份。”

比方说:如何评价“文革”前17年?

胡乔木的原稿提出:在17年中,多数情况我们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大家对这个结论不完全同意。有人疑问:“文革”前17年有没有路线错误?有,那么主要是“毛泽东的错误”,还是草稿所笼统说的是“党的错误”?许多人强调存在一条“左”倾路线,毛泽东就是“左”倾路线的总代表,不能回避,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对于毛泽东的个人评价,也是这次争论的焦点,大家对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绩分歧不大,但对他在建国以后的历史实践则颇多非议,而这些问题又和毛泽东的为人、行事作风相关。有人就指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不是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开始,整人告终。

针对这种情况,党内有一些人也非常担忧,开国大将黄克诚就不同意错由毛泽东一人负责,他说:“比如反右派扩大化,错整了很多人,就不能只由毛主席一个人负责。我那时是书记处成员之一,把有些人划为右派,讨论时未加仔细考虑就仓促通过了。自己做错的事情怎么能都推到毛主席身上呢?全国为什么错划了那样多右派?我看各级党委都要负一定的责任。‘大跃进’中,许多做具体工作的人盲目地浮夸,将事实歪曲到惊人的程度,使错误发展到严重的地步,也是有责任的。同志们可以想一想,反右派、大跃进、五九年庐山会议、提出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决定搞‘文化大革命’、以至错误地开除刘少奇同志的党籍等等,哪一次不是开中央全会举手通过决议的?如果中央委员多数都不赞成,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赞成,毛主席一个人怎么能犯那样大的错误呢?”

对于许多人由于受过打击、坐过牢的干部对毛泽东有愤慨情绪,黄克诚说可以理解,他自己也吃了一些苦头,但是:“不能从我们个人的利害得失、个人的愤慨不平出发 。”

四千人讨论的一些意见也随时送到邓小平那里,对于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他认为不仅是理论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写过头,会给我们党和国家抹黑:“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面旗帜,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还提出, 对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 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

陈云就决议中如何具体写毛泽东的错误问题向起草小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毛主席的错误问题,主要讲他的破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党之上,一意孤行,打击同他意见不同的人。二、整个党中央是否可以说, 毛主席的责任是主要的。党中央作为一个集体来说,有责任, 没有坚决斗争。三、毛主席的错误, 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陈云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这种分析, 与早前邓小平的对此问题的认识“如出一辙”, 而陈云的意见对起草小组如何评价毛泽东, 以致总结“文化大革命”影响很大。

来源:《文史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