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周恩来最后的谜案:临终为何非要见“钓鱼台的wu”

2019-06-06 20:26: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周恩来.jpg

1976年是不幸和灾难的一年,也是转变中国历史的一年。这一年,深深印在邬吉成脑海里的事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

1月8日早晨,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邬吉成和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值班室副主任东方,民航总局副局长张瑞霭,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江明,还有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邱巍高,聚集在首都机场,正在开会研究那里的现场警卫事宜。

会议刚开不久,邬吉成就接到中办警卫处警卫值班室的电话,说周总理逝世了,要他们立即回城。听到这个消息,当时邬吉成的心头像被重器捶击,沉重万分,没想到他老人家就这么突然离去。

在那一时刻,听闻如此噩耗,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心情,都“沉痛万分”。但邬吉成则更痛一分,因为这其中包含着一重永远不能弥平的遗憾!

原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安全部部长罗青长,曾经写文章记叙了周总理临终前的召见。那是1975年12月20日,周总理在和他交谈中间突然昏厥,他不忍心让病中的周总理再增劳累,悄悄地离开了病房。所以,人们多把罗青长称作周总理最后召见的一个人。

然而,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此后周总理还提出要见一个人,那就是邬吉成。当然这是让邬吉成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时间在周恩来辞世前六天,即1976年1月2日。

当时周总理已经处在弥留之际,昏迷状态大大多于醒来时分。而就在这天中午他醒过来时,用含混而微弱的声音说:“找wu……wu……wu……”但究竟是“wu”什么,身边看护的人都听不清。

人们顺着“wu”的发音推测,以为周总理是要见一位姓“吴”的,而且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中,确实就有姓“吴”的,例如1965年以后,担任周总理值班室主任的吴庆彤。

毕竟,在中国,姓邬的也太少了,再说谁会想到周总理在生命垂危之际,要见一个既不曾在他身边工作过,又和他主管的业务距离较远的、仅仅是从事保卫工作的干部呢?

周总理用神情一次次否定人们的假想后,突然聚集起更多的力量,嘴里又多迸出了几个字:“钓鱼台的wu。”人们才明白他要见的不是“吴某某”,而是负责钓鱼台警卫工作的邬吉成。

邬吉成.jpg

▲邬吉成

但人们还不敢确定,就又询问了一声:“您要见的是不是钓鱼台邬吉成?”周总理点了一下头。于是周总理的卫士长张树迎,在向汪东兴汇报后马上给邬吉成打了个电话:“你马上到305医院来,总理要见你。”

邬吉成立即叫上司机小王,乘车赶到了305医院。进了医院的楼里,他径直进了周恩来病房斜对面总理的护士和随身警卫的值班室,他记得当时的时间是在两点左右。“赶紧去见总理吧。”他急于聆听周总理的指示。

可是,值班室的人告诉邬吉成:“总理又昏迷了,请你在值班室里等候。”邬吉成一面等着,一面猜想着周总理召他前来,究竟是要做些什么嘱托和吩咐。等啊等,一直等到大约是黄昏的时候,有人来通知他说:“总理醒过来了。要先服点药,医生做一些简单的处置,你就可以进去了。”可他等到的不是进入的消息,而是“总理又昏迷了,你再等一等吧”。

又是漫长的等待,在沉沉的寒夜中。因为在这个值班室里,老有护士走动,邬吉成怕影响人家工作,就去了楼门口处的警卫值班室。他记得当时在那里值班的有刘兰荪和康海群。

由于惦记着周总理的召唤,邬吉成怕因自己睡着了而错过,所以在值班室里靠一会儿,就到走廊里转一转。到了约莫次日凌晨五六点钟,他在走廊里碰到了邓颖超大姐,还有作为医疗组组长的卫生部长、谢富治夫人刘湘萍。

邓颖超见邬吉成还在苦等,就对他说:“总理还没醒过来,你已经等了太长时间了,就别在这里等下去了。你先回去吧,总理再苏醒过来的时候,我们再通知你来。”

“好的,”邬吉成刚答应完,就又口随心思地向邓大姐提出一个突然冒出的请求:“请让我在门外看一眼总理吧。”邓颖超立即点头答应了,邬吉成走到周总理的抢救室门边,当时的门是半敞开的,可以看见病榻上处于昏迷状态的周总理,他的面庞已经非常的消瘦——

这难道就是我熟悉的那个精力过人、睿智超群的周总理吗?邬吉成的内心思绪万端,但他还是尽全力抑制住悲哀,默默地敬了一个军礼,悄悄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根据医生的回忆,周总理的“心脏在微弱地跳动,呼吸浅而短促,真是脉如游丝”,他再没有气力发出要见什么人的声音了,直到他在五天后与世长辞。

每当回顾起这段往事,邬吉成就抑制不住长长的叹息:周总理为什么会在弥留之际提出要见我?他见我究竟要嘱咐些什么?只能是个永久的、无解的谜了。我是多么希望能完成周总理的最后嘱托啊!要是周总理在那个黄昏最后一次苏醒的时间再延长一点……历史的机缘就是那么无法由人来把握,让我眼睁睁地看着它稍纵即逝。

邬吉成觉得,周总理在临终前召自己到他榻前,是对一个警卫工作者的最大信任。因此,在追思周总理的日子里,他内心的感慨,可以说比起其他人要多很多。

——摘选自《红墙真相——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凡张树德肖思科 编辑:周怡倩责任编辑:徐坚忠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