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苏区枪毙的“第一个贪官”:强奸民女陷害其夫

2019-06-06 20:30: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7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力主严处苏区‘第一个贪官’”的文章,其中苏区“第一个贪官”指的是瑞金叶坪苏维埃主席谢步升,文章介绍,处决谢步升,打响了党史第一次大规模反腐倡廉斗争的第一枪。80多年前的苏区有哪些反腐大案,是什么腐蚀了苏区干部,苏区又采取了哪些打击腐败的手段呢?

劣迹斑斑的谢步升

谢步升案是苏区第一起重大反腐案件,谢步升也是第一名被枪决的党内腐败分子。

谢步升早年曾参加工农武装暴动,担任暴动队队长,后又返回家中做生意。1930年在苏区打土豪运动中,表现积极脱颖而出,爬到了瑞金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重要位子上。有了权力后,他开始腐化堕落,贪污公款,做投机生意。

谢步升的败露源于好色。他和同村人谢润深关系很好,谢步升打土豪时,认定本是富农身份的谢润深为贫农,这让谢润深对他感恩戴德,经常请他在家中吃饭。谢步升由此认识了谢润深的妻子朱秀秀,谢步升趁谢润深不在家,强奸了朱秀秀,两人就此一直保持不正当关系。后来谢润深对两人的关系产生了怀疑。谢步升感觉事情可能会败露,便恶人先告状,污蔑谢润深为反动分子,将其杀害。

关于谢步升的判决书

关于谢步升的判决书

丈夫被害后,朱秀秀感到害怕,来到瑞金裁判部告发谢步升,裁判部是苏区的法治部门,专门负责除军事案件外的民事、刑事案件。裁判部立即向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派人彻查谢步升。

拔出萝卜带出泥,调查发现,谢步升强奸民妇杀死其夫的事情仅仅是冰山一角,谢步升还有多起杀人越货之事,多年前,他杀死了红军一名掉队的医官,抢走了金戒指和怀表等贵重物品,他还曾经同别人合伙抢劫布店。除了一些贪污投机之事外,谢步升还和另一名女子厮混在一起,因嫌弃结发妻子碍事,竟将结发妻子卖给了一个光棍做老婆,对外称老婆改嫁了。

油画(红都枪声)-谢步升被处决

油画(红都枪声)-谢步升被处决

红都瑞金是中央苏区临时政府所在地,叶坪又是一些领导干部的驻地,中央苏区一大在叶坪召开。谢步升在党内有些势力,力主惩办的邓小平遇到了阻力,一些人求情,要求释放谢步升,邓小平顶住了压力,向毛泽东汇报,寻求帮助。很快,由于铁证如山,1932年5月,经审判后谢步升被枪决。

苏区最大规模的腐败窝案

于都窝案是苏区规模最大、牵涉面最广的一起腐败窝案,于都县委书记和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贫农团主任等人合伙贪污公款做生意,前任县委书记、妇委主任也入了股。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熊仙壁以及组织部长、军事部部长、财政部副部长等人也贪污投机。

苏区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

苏区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

1934年,项英来到于都开展反腐斗争,调查于都贪污窝案,调查过程中,于都的主要干部们有组织地隐瞒事实,对上述几人做出类似“罚酒三杯”的惩罚,项英突破阻力,派人到基层查账,了解线索,侦破了这一窝案。最终此案中的5人被枪决。

基础建设工作也出过贪腐的问题。1933年秋冬,中央政府总务厅基建工程所主任左祥云,利用建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和红军烈士纪念塔之机,贪污公款240余元,事后又企图开路条逃跑,并盗窃红军的机密军事图纸预谋献给国民党军,左祥云的出逃计划并未得逞,他最终也落了个死刑的下场。

中央苏区时期的控告箱

中央苏区时期的控告箱

除了上述的几只“大老虎”,苏区基层干部中也出现了一批“苍蝇”,这和苏区一些不健全的制度有着直接关系。中央苏区成立之初,财税收支制度极度不健全,虽然废除了国民党时期的苛捐杂税,但没有建立收支预算和税收制度,财政收入主要靠战争缴获、打土豪筹款,向富农和商人派捐三种方式,各地财政自收自支,随用随收。本地的土豪打完了,便前往白区打土豪。

每次打土豪拿来多少钱?如果打土豪的干部有意隐瞒,这些信息只能烂在当事人的肚子里,不通风,不透气。对富农和商人的派捐亦是如此,这就给一些基层政府人员操作的空间,将打土豪筹来的财物据为己有。

贪腐干部为何都在做生意?

无论“老虎”,还是“苍蝇”,苏区大部分贪腐干部都有一个共性,贪污公款做生意。这与合作社的兴起密不可分。合作社事业的发展是苏区经济变化中的特点,合作社由群众出资出物入股经营,带有较多互助成分的集体性质,除了互助类的农业合作社,还成立了出售商品的消费合作社,合作社在价格上让利社员。

消费合作社被赋予“便利工农群众贱价购买日常所用之必需品,以抵制投机商人之操纵”的任务,是“在经济战线上反对投机商人和富农的剥削,打破敌人封锁的生力军”。但由于战事紧张,苏区社会各项事业都要提速,合作社的活动便经常纳入到党和政府的指导之中,在政策支持下,消费合作社实际上取代了商人,成为农村商品供给的主要来源,毛泽东在上杭调查时曾发现,除了一家药店外,私人商店绝迹。

中央苏区发行的《红色中华》报上刊载的揭发贪污腐败报道。

中央苏区发行的《红色中华》报上刊载的揭发贪污腐败报道。

为了配合合作社经济,政府还成立了对应的贸易局系统,对于私人商贩从白区运回的物资,必须卖给贸易局或者合作社,合作社在商品流转领域几乎实现了垄断,成为苏区商品交换的媒介,商人失去了对于商品价格的控制。

消费类合作社在商品流通中的控制作用,起到了打击投机商人,保护资源不外流的目的,但是当合作社取得绝对定价权后,部分控制合作社的干部也开始追逐利润投机。党的文件中曾经反映,“合作社的组织,多半是党和苏维埃政府的负责人创办的,很多合作社不是为了让利与社员,而是为了挣钱,一些干部借着合作社的招牌,做起了投机生意”。“每次货来了,一般的现象是党和苏维埃领导人先得到东西,有些加入了合作社的群众买不到东西。”

解决腐败的两大法宝

面对贪腐,苏区是如何解决的?苏区政府很快抓住了问题的“七寸”,建立完备的财税制度。1932年,为了实现财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决定改变“以前各级政府对各种税收都是各自征收”的局面,强调所有税收都由国家财政机关征收,必须按月上缴中央,按照中央指定的用途使用,地方不得自行支配。为此,政府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专门负责财政的部门,统一了各类税种和征收规则,制订了以农业税、商业税为主的税收体系。苏区还建立了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把收钱、管钱、领钱和支配钱的机关分开。财税制度的完善,挤压了贪腐分子的操作空间。

群众路线一直是苏区政府所强调的,1932年2月,中央苏区开展了大规模群众运动

反腐败

斗争。控告局成立,接受群众控告,并在群众集中的地方悬挂控告箱。在各个机关设立不脱产的工农通讯员,负责对腐败浪费等行为的监督。政府还组织了“突击队”和“轻骑队”,队员利用空暇时间和休息日进行工作,公开的突然的检查某机关的工作。

1933年,中央苏区第一次出现群众法庭,对国家银行出纳科职员袁雨山、刘道彬贪污案进行审判。此后,中央苏区通常都由工农检察机关召开群众大会,组织群众法庭进行审判。

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苏区非常重视报刊的监督功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开办多个专栏,大量刊登工农通讯员、突击队员和普通群众的来信,揭露贪污浪费等腐败现象。

反腐斗争中的“三杰”

在反腐过程中,苏区涌现出“反腐三杰”,其中之一便是中共一大参会人员中年龄最长者——何叔衡,他负责在各级党组织建立监察委员会,在各级政府建立工农检察部,主管反腐工作,正是何叔衡作为主审法官,判处贪腐分子谢步升死刑。

另一名中共元老董必武为颁布反腐法律做出了贡献,苏区后期,他执掌司法和审判权,左祥云案发后,由于缺乏量刑定罪法律依据,一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1933年12月,中共历史上第一份反腐肃贪法令出台,明文规定了贪污金额和量刑标准,比如规定凡机关和国营企业公共团体的工作人员,贪污公款500元以上的处以死刑,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董必武依据法令,判决了左祥云案和于都腐败窝案。此外,群众法庭也是在董必武任职期间创立的。

三杰中的另一人是时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的阮啸仙,他负责财务监督工作,在任期间,组建了一支审计队伍,在基层拍了不少“苍蝇”。

经过数年的反腐努力,在各项制度搭建完善后,苏区发布过一份审计报告,“我们可以夸耀着,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来源:中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