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历时6年五粮液告赢九粮液

2019-07-31 23:25:57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傍名牌”曾经一度是很多中小品牌迅速崛起的“捷径”,这让很多品牌不得不预防性的注册很多与本品牌相似的商标。但是这种此前大多只是受到舆论谴责的“捷径”,如今则有了法律的打击。日前,经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再审判决,“九粮液”“九粮春”等产品的行为被认定侵犯“五粮液”“五粮春”所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前者立即停产并赔偿损失。

五粮液诉九粮液等侵权

历时6年终胜诉

这个案件的判决,给了很多准备傍名牌的企业一个警告。而取得这场成功,五粮液耗费了6年时间。

2010年,五粮液集团打假办公室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诸多“N粮液”傍名牌产品,如:二粮液、三粮液、四粮液、六粮液、七粮液、八粮液、九粮液、十粮液等酒类产品。于是,五粮液集团委托律所代理维权。

其中,甘肃滨河集团的“九粮液”“九粮春”产品销量较大。五粮液针对滨河集团的维权并不顺利。

2013年3月,北京一中院受理“九粮液”“九粮春”案件。2014年1月,北京一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认定滨河集团生产、销售“九粮液”“九粮春”酒产品的行为不侵害“五粮液”“五粮春”商标权。五粮液上诉后,北京高院于2016年5月维持原判。

在一审、二审均败诉的情况下,2016年11月,五粮液集团向最高法申请再审,最高法于2017年6月裁定提审本案并中止原判决执行。2019年5月,最高法作出了认定“九粮液”“九粮春”侵权的再审判决。

最高法审理认为,滨河集团使用的标识是“滨河九粮液”“滨河九粮春”“九粮液”“九粮春”,其中“滨河九粮液”“滨河九粮春”的“滨河”二字较小,“九粮液”“九粮春”三字较为突出。被诉侵权标识“九粮液”“九粮春”与“五粮液”“五粮春”相比,仅一字之差,且区别为两个表示数字的文字,考虑到“五粮液”“五粮春”系列商标的知名度,使用“九粮液”“九粮春”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误认。

最终,最高法判决:滨河集团停止生产、销售标有“九粮液”“九粮春”文字或突出标有“九粮液”“九粮春”文字的白酒商品。滨河集团向五粮液集团支付赔偿金共计900万元。

除了“九粮液”外,还有“七粮液”“大午粮液”等也成为五粮液的被告。而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些品牌以及企业最后被法院判商标侵权。

商标维权旷日持久

一些品牌备受拖累

事实上,不只是五粮液,很多酒类品牌都在不遗余力地打击“傍名牌”的商家。而旷日持久的商标纠纷,有的也影响到了企业发展步伐,甚至错失了行业发展红利期。

7月23日,两家“杜康”关于商标侵权纠纷有了一个结果,陕西白水杜康酒业有限公司(下称“白水杜康”)在媒体刊登了致歉声明,就与洛阳杜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中发布的一系列文章进行道歉,并直言给洛阳杜康造成了名誉损害。

根据裁判文书网显示,洛阳杜康自2011年起曾多次起诉白水杜康侵犯其“杜康”商标权。2016年,洛阳杜康以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向白水杜康提起诉讼,白水杜康败诉。2018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裁决维持了原判,并判处白水杜康赔偿洛阳杜康1500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外界看来,白水杜康与洛阳杜康延续多年的商标纠纷,似乎通过这一则声明真正显示出最后的“赢家”。但旷日持久以及多地多起的诉讼也拖累了杜康。在高端市场,“杜康”早已脱离第一梯队,更是有消息称,“杜康牌”商标的市值从鼎盛时的50亿元一度缩水到最低时的1个亿。此外,2016年,杜康牌白酒系列共为洛阳杜康带来约8.7亿元收入,但是这一收入在国内白酒行业已经无法排在第二梯队。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商标纠纷,洛阳杜康的高端化战略难以大规模施展,而白酒行业近些年随着消费升级高端化产品频出,洛阳杜康没有趁势扩大市场,本身就是巨大损失。

维护良性竞争保护知名品牌

分析称此次判决有导向意义

五粮液的此次事件,有分析认为,本判例由最高法作出,对于全国来说都有导向意义。既是一个最高级别的典型案例,又是一个全国法院审理“傍名牌”类案件的示范案例,而且对于淡化驰名商标的案件审理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案的意义在于制止恶意模仿、混淆行为,震慑众多侵权人,维护公平和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国内知名品牌。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内设计知识产权的官司,大多持续时间较长。而对于维权一方来说,各种各样证据的查找以及固化,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企业维权的门槛。之前,一些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对敏感的企业,即使是曾用字号以及与商标相近的文字、图形都注册成商标,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别的企业“傍名牌”的情况,维护自己品牌的权益。

分析人士称,现在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而最高法再审判决与一审、二审判决结果不同,或也有上述因素的考量。名牌本身,就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这就让一些没有正当竞争意识的企业动了“搭便车”的脑筋。(记者 张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