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拓展刑事审判公开的广度

2019-11-07 18:40: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刑事司法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强调,努力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

全媒体时代,刑事审判社会关注度高,特别是涉及民生、群体性事件等热点问题的案件,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依法妥善审理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案件,要学会和适应在全媒体时代的“聚光灯”之下,接受社会监督和实践检验。

依法公开审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案件,需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一方面要推进刑事审判公开,不断拓展公开的广度,主动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促使法官提升司法能力、依法审慎行使审判权。另一方面要立足消解质疑、化解风险,彰显司法公开透明,消除社会误解误读。对社会广泛关注、网络可能炒作的案件要乘势而上,稳妥应对,主动发声,把案件办理过程变成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的过程。

严格公正司法,保持法治定力至关重要。在审理罪行极其严重但量刑有争议、事实证据存疑等案件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确保刑事案件审判不枉不纵。近年来,从最高法依法不认定赵志红是“呼格吉勒图案”真凶,到贵州遵义法院判处凶案被告人陶雪无罪等,都是落实证据裁判原则、坚持严格公正司法的典型案例。作出这样的判决,需要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敢于下判的担当,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建立起来的。

同时,司法不能背离人之常情、世之常理。要将法律的专业判断与民众的朴素认知结合起来,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的理性,以公认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应坚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把抽象的法律公正适用到每个案件中去,实现个案公正与类案公正、法律公正与社会公正的统一。近年来,在于欢故意伤害案等案件的依法审理中,人民法院积极以案释法,正确引导舆论,明确情感、道德与法律的界限,体现了法律尺度和司法温度的统一、法理情的统一。

刑事审判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重要职能。积极应对刑事审判面临的新挑战,不断提升刑事审判工作能力水平,才能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07日 09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