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是干警又是“医生”

2019-11-22 19:36: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不同于普通的监管场所,我们的干警不仅要帮助监管对象戒除毒瘾,更要时刻警惕、做好职业暴露风险的防范。因为,这里的戒毒人员,无一例外,都是HIV病毒携带者。”广东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广东四戒所”)党委书记、所长孔湘介绍,该戒毒场所是广东省戒毒管理局为解决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难题,于今年2月开始启用的。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广东四戒所收治的感染艾滋病毒戒毒人员中,约八成患有不同种类的传染疾病。这就要求从业干警们不仅要先过每天接触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关,更要学会防范职业暴露风险、增强对疾病的鉴别能力,还要“治心强身”,即帮助戒毒人员戒除心瘾、恢复身体机能。

自嘲被“拉壮丁”却一干10年

“广东四戒所的前身——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分所集中收治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时,我是被‘拉壮丁’拉来的。”广东四戒所所政管理室负责人郑小群毫不讳言。没想到,这一干,就在这个特殊的戒毒工作一线干了10年。

“刚到所里工作的时候,也非常害怕。”郑小群说,干警也是普通人,“我从不敢拉门手把开门,到戴着手套开门,到敢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大概经历了三五年的时间。”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郑小群这样的勇气。“得知被分配到管理艾滋病人的监管区后,直接放弃公职的有,中途离开的也不少。”郑小群说,“这真不能怪他们。当时集中收治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时,抗病毒治疗还没常规普及开展,管理压力很大,职业暴露的风险也很大。”

所幸,与郑小群同批分配到这个特殊戒毒工作一线、目前仍在坚守岗位的有45位同事。“曾出现过干警在大门扶手上蹭破了皮家属担忧的情况;有的干警因被场所内的蚊子咬了而担心传染。没有身处其中,难以体会个中的担忧。能留下来的,都是说服自己后又做通家人工作的,很不容易。”郑小群介绍。

为避免戒毒人员集中关押面临交叉感染的风险,今年2月,广东四戒所投入使用,目前收治了全省范围内感染艾滋病毒的戒毒人员,下一步还将继续收治患有其他疾病的病残戒毒人员。

鉴别处置能力像“半个医生”

“当初的害怕源于无知,对艾滋病的感染渠道、治疗,以及相关的并发症、潜在风险等几乎全都不了解。”民警朱晓彬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同样发生职业暴露,对易感人群来说,感染乙肝的几率远大于艾滋病。”

在广东四戒所,虽然做不到人人都是医生,但是干警们大多懂得与艾滋病相关的医学常识,以及其他疾病的救急处理程序。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特殊疾病患者,还是毒品的受害者。“吸毒人员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身体抵抗力特别低下,基础疾病多样。因此,广东四戒所比常规场戒毒所的工作压力和需要的医疗力量都要大些。”广东四戒所所内医院副院长黄达辉说,“我们既要做好对违法者的管理教育,又要保障管理者和所管对象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早晚8点,是广东四戒所所内数百名戒毒人员在操场集体服用抗病毒药的时间,场面蔚为壮观。原来,两个月前,医生抽检发现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疗效不是特别理想,分析后发现戒毒人员在宿舍服药时难以把握最佳服药时间。“虽说理论上明确两个小时内服药是可以的,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服药时间越精确效果越好。”从此,广东四戒所开启了集体服药的“大军团作战”模式。

“许多戒毒人员的身体机能出了问题表面看不出来,某个瞬间的突然发作,可能就要了命。”郑小群说,该所运用“包干夹控”的机制,确保管理对象的及时救治这项中心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不久前,一名戒毒人员再次癫痫发作,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包干夹控”机制启动,相关戒毒人员立即向干警报告,干警赶到现场后相互配合,先是清理病人嘴边白沫,防止倒流呛到气管,同时用柔软的毛巾塞住病人张开的嘴,防止他咬到舌头出现大出血。

“这是处置突发的常态了。”郑小群说,干警们和艾滋病戒毒人员相处时间久了后,一些疾病发作前的神情、走路步调等都了然于心。“所内医院的医生也常常开展宣传,提高大家的鉴别和现场处置能力,更好地帮助戒毒人员康健身体。”

“治心”唤醒监管对象生活希望

感染艾滋病毒的吸毒人员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尤其是患上了其他疾病后往往消极抗拒破罐子破摔,甚至自伤自残。“攻心为上”,让他们安心戒毒治病成了广东四戒所的重心工作之一。

“我问干警为什么别离也快乐,干警笑着说他也不懂得,记住走出大门口永远别回头……”在二大队,戒毒人员朱某唱起一曲自己改编的歌曲,让记者看到了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大男孩。然而,不久前他还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不参加康复训练、不讲卫生、身上异味呛人、整天不服从管理教育的“刺儿头”。

二大队副大队长张锦赵频频找他谈心,关心他的生活,手把手教他整理内务,并表扬一些细微的进步。“张大督促并陪我叠被子,一叠就是一个小时,直到满意为止。这让我想起了爸爸,小时候他就是要求我做事干净利索不拖沓。我感觉他们都没有放弃我。”朱某说,张大还在队里组织了文艺队,如今他已经成为文艺队的骨干成员。

“外人看来,我们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在我看来,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国家为我们戒除毒瘾免费治病强身健体,我也想要回报社会,在所里的开放日进行现身说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朱某说。

“其实,干警的日常关爱,甚至一个本能的反应,都能让戒毒人员记在心里。”四戒所办公室主任甘远云说,在一次戒毒人员集体活动结束返回宿舍途中,天空飘起了毛毛雨。他看到一位腿脚不利索的戒毒人员落在了队伍的后面,于是快走几步撵了上去,撑着雨伞与戒毒人员一起回到宿舍。此后,这个戒毒人员逢人就说起这件事儿。

“虽然不能当成亲兄弟般对待,但至少可以做到不用世俗的眼光去区别对待艾滋病戒毒人员,以心换心,做好工作。这也是戒毒干警的职业素养所在。”甘远云说。(记者 邓新建 邓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