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高校从严抓教学于法有据

2019-11-26 03:23: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 大学生应该有选课的权利,有些学校安排的必修课学生却不愿意上,那么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师也应该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学生在可选课的情况下依然旷课较多,那么学校就有权处罚违反校规的学生

●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的学业评价权,学生的成绩、学业标准、学分要求如何判断都属于学业评价权,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 坚守学业评价标准是学校的本职所在,也是对人才培养切实负责的表现,学校有责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但对于一些学校出于非正当目的降低学业评价标准的现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管理

近日,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针对“河北体育学院40名大学生旷课多被直接退学”等事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认为,如果学校是依据相关规定作出的处理,这是一个好信号。

据悉,6月18日,河北体育学院教务处曾发布《关于对杜某等40名学生做退学处理的公告》。通告显示,因18名学生长时间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也未办理相关手续,22名学生休学期满未返校办理复学或退学申请,经40名学生所属的社会体育系、运动训练系和武术系党政联系会议研究和院长办公会研究批准,学校决定对40名学生做出退学处理,并通过河北体育学院教务处网站予以公告。40名被退学学生须在2019年7月3日前到学校办理退学手续或提出异议。

10月25日,河北省体育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转载了一篇名为《40名学生旷课被退学,事后不服气上诉学校,旷课还旷出道理了》的文章。文章称,学生旷课不尊重学校,“现在去上诉学校,并没有任何作用,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此事持续发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连日来,部分高校对于少数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均采取了类似措施。

  旷课现象并不常见

  偶尔逃课未见处罚

为了进一步了解旷课情况,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高校的数十名大学生。有10多人称从未逃过课,多数人称只是偶尔逃课,剩下个别人称旷课次数较多。

受访学生中大多数人称,自己旷课是因为和课外实践发生了冲突。少数人承认因自身懒散导致旷课,认为游戏和睡懒觉比较有吸引力。还有少数人称,老师不点名就可以逃课。

陈捷(化名)目前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读。他旷课次数较多,“有时候因课外实践没有完成,想在寝室做完,早上翘课多半是因为起不来床。同时抱有侥幸心理,毕竟老师不是每节课都点到”。

陈捷为自己的逃课行为付出了代价——由于逃课较多,多门课程平时分低,进而影响班级综测排名。

“今年大三开学我想争取推优名额,但是学校规定只有班级排名前50%的人才有资格,以前觉得一次两次课不去没什么,但没想到会影响到我后来的一些选择,悔不当初。”陈捷说。

记者了解到,任课老师将考勤反映在平时分上是大学里较为常见的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生导师说:“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我不反对学生用自己的上课时间去做自己觉得更有价值的事,但同时也要允许我在平时分上体现出差异,有得必有失。如果所有人给分都一样,那么对那些到教室认真上课的学生不公平。”

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称,自己虽然旷过课,但并未受过处罚。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遏制旷课现象

采访中,有同学对河北体育学院的做法予以支持:“如果长期旷课的人依然能够顺利毕业,这无疑降低了学历的含金量,对其他刻苦学习的同学是不公平的。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即使是因为与课外实践时间冲突,或是偶尔的精神懈怠,都应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和前提。如果违反了学校规定,就必须按相关规章制度处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大学生旷课,首先要看旷的是什么课。大学生应该有选课的权利,有些学校安排的必修课学生却不愿意上。如果是这样的原因,那么学校方面也应该反思,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上可以有所改进。如果学生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依然旷课较多,那么学校就有权处罚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

“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即使有了学生因为旷课被劝退的先例,能不能真正起到鞭策或者警示作用,依然是不确定的。某些博士生、硕士生认为有的课没有价值,就不去上了。总体来看,现在大学里还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必修课的分量相对重了一点,质量也未必有保障。学生如果因为旷课被处罚包括被劝退,无疑是和校规相符合的,但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未必保持一致。最后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学校处罚归处罚,但不去上课的学生依然不去上课,对一部分学生没有起作用。”储朝晖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遏制旷课现象,要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早在20年前,我国教育部门就要求大学建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但迄今为止,这一制度在不少高校并没有建立。根据教育部最近发布的数据,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副教授已达80%。相比之前,已有很大进步,但这也说明,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大学要从严要求学生,就必须加强过程管理,为此必须改革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花精力投入教学。

“被退学的学生怎么办?是另一个针对大学退学学生的争议点。在现行制度中,一名学生如果被退学,将很难转到其他大学求学,只能回到高考体系中,重新报名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才能被全日制高校录取。不然就只有选择成人教育,或者出国留学。这无疑是淘汰不合格学生的障碍。”熊丙奇说。

  违反校规坚决清退

  淘汰机制必不可少

除了旷课之外,部分高校对于少数违反学校其他规定的学生也采取了处罚措施。

近日,复旦大学发布一则公告称,根据《复旦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最近发现存在学习年限届满未毕业或结业的12名研究生,作出予以退学处理的决定。复旦大学对予以退学的12名研究生名单进行了公示,同时声明了学生的申诉权。

此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次性清退了52名研究生,其中包括42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学校称清退原因是“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违反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第一款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五款等有关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也一次性清退了16名本科生,其中还包含留学生。

吴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全世界来看,高等学校的毕业率实际很低,中国相对来说很高,但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简单对比。即便如此,让所有学生进了学校就进了安全区就必须毕业,这种情况一定要改。”

“天天打游戏、谈恋爱,浑浑噩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搞‘快乐’的大学。每所大学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吴岩说。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认为,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的学业评价权,这是学术权力的核心。学校是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学业能力、学习成绩都享有完整的学术评价权力,学术评价权是学术性的。学生的成绩、学业标准、学分要求如何来判断,这些都属于学校核心的学业评价权。对于这个权力,学校享有高度充分的自主权。对于在学业问题上不符合学校规定的学业评价标准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一些处理措施,比如降级、退学等。值得注意的是,退学和开除学籍有本质不同,如果是学生学业成绩不合格,那么学校的措施可能是退学,而不会是开除学籍。

储朝晖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合格就不能毕业或者需要被降低学位,这是有必要的。大学必须要有淘汰机制,没有淘汰机制的大学,教学质量就无法提高,对学生的学业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在王敬波看来,坚守学业评价标准是学校的本职所在,也是对人才培养切实负责的表现。学校有责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现在高等学校比较多,层次也比较多,学校之间出现了差异性。一些学校出于非正当目的降低学业评价标准。教育部门应该对这一问题加强管理,通过评价、评估的方式对学校进行督导,引导学校加强教学质量。对于明显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教育部门应当有所处理。同时,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意识,一旦学校的名声坏了,那么就会失去发展的可持续性。(记者 杜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