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野路子公号”炮制“星巴克最大丑闻” 已被封号

2018-04-04 21:44:1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巴克最大丑闻”一文已经被认定为“不实信息”,无法点击打开。该公号编辑在群聊中回应网友质疑,自称没学过新闻,是“野路子”。星巴克这次无辜躺枪。

  “野路子公号”炮制“星巴克最大丑闻”

  该公号已被腾讯官方处罚,紫牛记者起底谣言是如何出笼的

  前两天,一篇“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喝咖啡致癌”的网文传遍微信朋友圈,点击量超过1000万。发布该文的自媒体对一个美国法院判决进行漫无边际的“加工”,并把星巴克单独拎出来,制造了该篇“爆文”。作为反击,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级媒体以及多位科普专家和营养学家日前纷纷站出来集体辟谣。

  紫牛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炮制这个谣文的公众号来路不明,自称为媒体,为了追求点击,多次制造过内容惊悚的文章。该微信公众号已受到腾讯官方的处罚,无法被关注,文章也不能再打开。

  1000万+爆文的出炉

  一个普通判决演绎成“星巴克最大丑闻”

  美国洛杉矶一位法官3月28日裁定,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店必须在加州贩卖的咖啡产品上标示癌症警语,原因是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

  但是,这个裁定有效力只局限在加利福尼亚州,而且针对的不只是星巴克,还有绿山咖啡等90余家企业。

  另外,丙烯酰胺是否致癌,在科学上还有争议,而且咖啡中这种物质的含量与其他食品比起来,其实并不算特别高。还有,有些被告公司可能会选择继续上诉,所以这个裁决存在被推翻的可能。

  这个消息在美国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美国对食品安全要求极高,类似的警示标注还有很多。美国媒体报道这个消息时,甚至使用了半调侃语气,CBS主播说过这个裁决后,还当众喝起咖啡“压惊”。

  然而,微信公众号“澳洲Mirror”在3月31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搞了一个惊悚的标题: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我们喝进嘴里的咖啡,竟然都是这种东西……

  文中对法官裁定进行夸大,对丙烯酰胺害处大肆进行演绎,并且把中国人最熟知的“星巴克”当作一个符号单独拿出来。

  这篇文章发出后,在朋友圈得到大量转发,阅读量突破1000万。大批公众号、媒体和个人纷纷跟进,在社交媒体引发传播风暴。人民日报、央视等重量级媒体和多位营养学家、科普专家纷纷站出来,连续辟谣好几天,事情才慢慢平息下来。

  起底造谣公众号

  这个公众号运营主体“牛头不对马嘴”

  炮制这个阅读量破千万的公众号“澳洲Mirror”到底是什么来路?

  紫牛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公众号以前曾叫做“澳洲镜报”,英文“Mirror”是“镜子”的意思。在一些招聘广告中,它自称属于“中澳传媒集团”——网上的资料显示,它是一家私营传媒公司,在多个平台运营,其中包括微信上的“镜报”,还有网络电视和杂志等。这个“集团公司”的规模显示为11-50人,总部在悉尼。

  紫牛新闻记者进入该集团公司的网址,发现只有主页一个页面,点击其他内容,都提示“404”错误;记者多次拨打越洋网站上所留的“中澳传媒集团”电话,均无人接听。

  在“中澳传媒集团”的网站主页上,可以看到该公司有3个微信公众号,其中用微信扫描“镜报”的二维码,提示查找失败。扫描另一个“CAM中澳投资”公众号,能够打开,不过从2016年9月起就已停止更新内容。这个公众号的主体企业显示属于青岛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根据天眼查的信息,青岛这家公司注册资金为10万元,除了拥有这个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个公众号是“瞰澳洲”。

  紫牛新闻记者拨打青岛这家公司的电话,一位自称该公司员工的人听到来意后感到有些惊讶,表示该公司没有人负责微信公众号的事情。

  用微信扫描“瞰澳洲”公众号的二维码,提示该公众号已迁移至“澳洲Mirror”,就是炮制“星巴克咖啡致癌”的这个公众号。不过“澳洲Mirror”的账号主体又变成辽宁的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这家公司,但该公司未对记者采访作出回应。

  根据这家公司的自我介绍,这是一家以仓储服务为主业的民营公司,其发布的招聘信息跟自媒体工作毫无交集。

  疑“借壳”注册企业公众号变身中文媒体

  “澳洲Mirror”自称的归属和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的主体公司为什么存在巨大差异?一些自媒体运营专家透露出其中奥秘。

  前果壳网新媒体主编花蚀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微信公众号认证和不认证差别很大,以企业为主体的订阅号权限会比个人订阅号多。有些没有资质的个人或组织,就想办法通过非正规手段注册企业公众号。

  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的一位高级主管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说,“注册企业公众号认证的时候,只要提供的是合法公司信息,基本上就能通过。至于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是否与公司经营范围一致,一般没有人来管。”

  注册企业公众号时,微信有核实机制,需要用公司账户打款到微信指定账户。但网上有很多人可以提供代理注册,不管审核机制有多严格,也很难挡住钻空子的人。

  花蚀也说,很多个人账号都会想办法找一家公司来做公司认证,有些公司甚至提供付费代人认证的业务。在微信上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公众号与其主体企业仅从名字上看就相差十万八千里,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任何交集。

  公众号主体公司认证之后不能更改,因为这个问题还发生过账号被代认证公司夺走的纠纷。

  “澳洲Mirror”及其姊妹公众号挂在似乎不相干的企业下面,要么它们可能是个人所办没有企业资质,要么可能是没有在国内进行正规注册,同样拿不出相关证明,所以“借壳”挂靠到第三方企业下面。

  劣迹斑斑

  一个月被判定5次造谣 该公众号已被“封号”

  “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在网络上传开后,“澳洲Mirror”编辑在微信群里与其他人的一段对话被人曝光出来。

  在这段聊天记录中,疑似“澳洲Mirror”的编辑发文庆祝“第一篇破千万的文章诞生了”,并把多篇辟谣文章斥责为“国内各种蹭我们的热度”。

  这个聊天群里有网友跟着说,“这也是镜报一路的风格,能挣到流量粉丝就赢了,内容真假不重要。”

  另一位网友则留言称:“这样不会毁了这一行吗?我学新闻第一天进学校,大字一排:选择新闻就是选择社会责任。”那位“澳洲Mirror”编辑回应:“那太抱歉了,我没学新闻,都是野路子。”

  事实上,“澳洲Mirror”造谣已经不是第一次,仅3月份,该公众号至少有5篇文章被判定为谣言。前果壳网新媒体主编花蚀也表示,“澳洲Mirror”发表的文章基本都是耸人听闻的东西,不乏各种如“维生素B2治病”“塑料瓶装水有害健康”这种陈年老谣言。就在它的近10次推送中,已有数篇文章被微信认定为违规,遭到删除。

  由于“星巴克最大丑闻”这篇文章流传太广,影响太恶劣,微信官方对“澳洲Mirror”进行了处罚,目前这个公众号已经无法被关注,发的内容也无法打开——基本处于被封号状态。(宋世锋 管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