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刑警出警前突发心梗三医院联手星夜抢救

2018-04-21 21:38:16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梁刚在做康复治疗。

  27岁的广州刑警梁刚(化名)凌晨准备出警抓捕,突然急性心梗晕厥,广州三家医院的医生们通力抢救1小时,终于战胜三度室颤,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他的生命。

  心内科专家提醒,夜间工作、熬夜已经成为青壮年心梗的重要诱发因素,提醒青壮年人群应注意避免熬夜,合理作息。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薛冰妮、高龙

  4月19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二科,27岁的广州市南沙区刑警躺在病床上,盼望自己能尽早康复出院。说起1个月的发病,他连连后怕。

  原来,3月22日凌晨,梁刚与同事正准备出警执行抓捕犯罪嫌疑人,突然晕厥在地,同事连忙把他送到附近的大岗镇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做心电图,竟然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医生正准备治疗,梁刚突发致命室颤,心跳、呼吸骤然停止。一番抢救后,梁刚的心跳恢复了,但心跳很慢,且血压低、血氧低。

  病人垂危,不宜搬动,南沙区中心医院的心内科医生闻讯赶到,此时梁刚的第二、第三次室颤连续袭来,医院边联系省二医心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杜作义,边投入抢救。随后赶到的杜作义发现,三度猝死的梁刚生命体征还在!病情评估后,他当机立断,将梁刚转入抢救条件更好的省二医治疗。

  经检查,杜作义发现导致心梗的“罪犯血管”竟然是左前降支。杜作义告诉记者,心脏工作要靠窦房结发出泵血指令,而执行指令的正是左心室,左前降支的血流就是连接左心室的,正是它的梗死,导致位于心尖尖的左心室无法泵血到主动脉。

  事不宜迟,杜作义为梁刚立即植入一枚支架,开通左前降支恢复血流。由于梁刚心脏缺血时间长,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一出导管室,他就被送入ICU,十几天后才转入普通病房。

  直到梁刚苏醒,医生们才知道,此前梁刚已发作过一次心梗痛。据梁刚回忆,晕厥前一天的晚上,他与同事们集合在一起讨论部署第二天的抓捕,他曾感觉到胸闷,“就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闷闷地难受。”他在会后到大岗医院就诊,医生做了对症治疗,他自觉胸闷症状缓解,婉拒了医生“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同事们从未料到梁刚会突发心梗。从警官学校毕业,梁刚警龄才6年,由于一直在刑侦一线,参加抓捕行动是家常便饭。梁刚同事说:“小伙子虽然身材不高,但很结实,体重120斤,每周坚持打好几场篮球,体能棒棒的。年年体检,也没听说他有心脏病或者任何异常。”

  “已经算非常幸运,捡回一条性命,医生说,我的肝功能等已正常了呢!”梁刚期待着再过几天,康复出院。

  特别提醒:

  熬夜诱发心梗越来越多

  在心内科专家看来,梁刚的情况,再一次显示了“熬夜诱发心梗的情况越来越多”。省二医心内二科副主任医师张晓雪指出,梁刚两次冠心病发作前,均已持续多晚通宵工作。熬夜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导致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严重影响心血管的规律性收缩与舒张。另一方面,熬夜工作,植物神经依然发出“睡觉”信号,主动喝水少,叠加夜间活动使血液水分丢失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工作高度紧张也会造成血压飙升,血管应激强烈收缩。

  张晓雪指出,熬夜成急性心梗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心内二科每年碰到20~30岁的患者约20例,最年轻的一个竟只有16岁,发病则是三天三夜连续不断打游戏!

  张晓雪提醒,经常通宵熬夜,对于心脏血管的损伤不比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等少,因此,青壮年人群应注意避免熬夜,合理作息。

  此外,急性心梗往往有“前驱症状”,比如胸闷、胸痛,不管是三五分钟还是半小时可能缓解了,不能不当回事!应马上由别人送医院或者拨打120,切忌自己四处走动甚至走路去医院,这会增加血管耗氧。就医时抽血检验心肌酶,看是否有心肌损伤;做心电图,如果异常还要进一步做运动平板试验,或者冠脉CT甚至造影检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