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让公平正义深入人心——一线法官谈司法为民

2018-05-31 22:54:5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让公平正义深入人心——一线法官谈司法为民

  新华社记者罗沙

  民之所向,丝发必兴。国务院新闻办30日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一线法官畅谈司法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让公平正义成为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

  “全身心投入,才能胜任法官的职责”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高晓力担任法官已有17年,其中担任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主审法官的经历,让她终身难忘。

  作为最高法的派出机构,巡回法庭的法官均来自最高法,判决效力等同于最高法判决。为方便人民群众参与诉讼,最高法巡回法庭推行了一系列司法便民措施,被喻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最高法”。

  “在巡回法庭,2015年我个人承办案件90件,参加合议案件200多件。第二年我自己承办案件130件,参加合议300多件。”高晓力说,“不加班加点真的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干脆不回家了。”

  高晓力和她的同事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对于法官来说,天天都是诉讼,天天都是案件,但是对于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只来法院一次。“所以不管案件是简是繁,我们一定要给他一个清晰的回应;他的观点是否成立,我是否支持,都要有理有据有节,在裁判文书当中予以回应。”她说。

  “知识产权无小案”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至今清楚记得刚工作时领导对她说的一句话:“知识产权无小案。”

  “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不仅会影响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会影响行业发展方向、国际经济交往和社会公众利益。”她说,知识产权法官不仅要平衡好各方利益,而且要通过令人信服的判决树立起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形象,“这对我们是一个特别高的挑战。”

  2014年底成立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是我国成立的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相继成立,也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入了新时代。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姜颖说,人民法院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比例协调的损害赔偿机制,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法官的工匠精神”

  北京海淀法院中关村法庭庭长陈昶屹是一名“80后”法官。他认为,法官在审判中一定要做到五个方面:善听,慎思,广阅,明断,反复推敲。

  “让公平正义以可感受的方式来实现,要以实体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和形象公正来共同完成。”陈昶屹说,“要通过把人民司法的正义性和司法的人民性相结合,通过庭审的规范化和作风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来提升形象公正。”

  法官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举证、质证、辩论以及各种意见和诉求,要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事实的争议进行双手互搏式的思考,要广泛查阅案例、资料,对案件进行充分的论证,在独立推导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后再沉淀一段时间,冷静思考后再做出结论……这就是陈昶屹心目中的“审判工序”。

  “每一道工序,实际上都体现了中国法官的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他说。

  “将司法的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

  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帮教过的上千名少年犯出狱后无一重新犯罪,还有300多人升入高中、中职院校,30多人考入大学。

  在陈海仪看来,从事少年家事审判的法官面临着很多情理法的冲击。她说,我国少年司法秉承的原则和方针是科学的,也和国际社会相一致。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陈海仪说,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法官会对未成年人以及其家庭进行调查甚至心理测评,了解他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法官还会高度关注被害人,采取相应措施帮其走出心理创伤。同时,法官还要对被告人进行法庭教育,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要让他的家人和孩子共同承担法律后果。

  “在宣判以后,我们还要通过矫正、修正、辅导,帮助他重新走回家庭、学校和社会,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陈海仪说,要通过家事审判引领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少年案件、家事案件中收获幸福感、安全感。

  “执行一直在路上”

  陈少华6年前刚接任福建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时,面对的是积案多、信访多、人心散,“埋怨声、吵闹声,声声入耳;烦心事、窝囊事、事事操心。”

  “执行路在何方?”陈少华首先摸清案件的总体情况和案件承办人的思想状况,了解信访积案的症结所在,逐案制定化解方案,主动打电话对接……半年多时间,历史遗留的十几件老案、“骨头案”一一化解。

  近年来,各级法院攻坚克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解决执行难,取得重大进展。陈少华说,解决执行难,就是要真正将裁判文书确定的“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公平正义不仅存在于一次次的判决中,更在于裁判结果兑现。”他说,要打通执行最后一公里,阳光执行、规范执行、质效执行、保障执行。“我们一直在努力,执行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