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面膜市场增长愈显 假货泛滥成为隐患待解决

2018-06-16 23:04:15 信息来源:新京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面膜市场增长愈显 假货、劣质问题待解

  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使面膜逐渐成为国内化妆品市场极具代表性的细分品类,并将迎来强劲增长,但产品质量安全仍是其发展的硬道理。

  近年来,国内化妆品市场逐渐成熟并向细分化趋势发展,作为其中快速增长的高渗透率品类,面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追捧。

  据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国内面膜市场的销售额年增速超过20%,去年面膜产品的使用渗透率已经达到89.6%,成为驱动整体化妆品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虽然市面上面膜种类和功效不断推陈出新,营销渠道与方式也在更迭变化,但消费者最关注的仍是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消费者诉求稳定 市场潜力大

  从古至今,面膜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陪伴在女性身边。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利用草药、珍珠等材料对皮肤进行保养,唐代药典《新修本草》中所收录的“神仙玉女粉”便是以益母草为主要成分的美容敷料,因此也被称为“益母草泽面方”,据《本草拾遗》记载其有“治颇暗,退皴皱,令人皮肤光泽”的功效。无独有偶,以杏仁浸泡后研为细末、加蛋清调为膏状的“红玉膏”据说有“令面红润悦泽,旬日后色如红玉”的功效,相传是杨玉环的驻颜良方。

  时至今日,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面膜已然成为“颜值”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面膜市场零售总额达到了19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面膜类产品在化妆品市场的份额占比也呈现着逐年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22年我国面膜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诉求也相对稳定,从国内女性消费者需要使用的护肤品市场调研情况来看,面膜以在20岁至30岁受访者中32%、31岁至45岁受访者中39%的提及率在各品类中排名第一的位置,拥有潜力巨大的未来市场。

  对此,美容护肤品专家李铭泽表示,面膜凭借使用方法简单、试错成本低、效果立竿见影的优点逐渐成为化妆品市场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的品类,“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国内面膜市场已步入成熟阶段并领衔化妆品消费增长,之后将进入到强劲而稳定增长的模式。”

  国外品牌加速扩张 假货泛滥

  消费者需求决定市场走向,近年来化妆品品牌纷纷将关注点移至面膜市场,从创新产品功能到附加值的挖掘,不断贴合不断紧跟趋势,争抢市场“蛋糕”。伴随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各类质地和功效的面膜层出不穷,丰富着消费者的选择,以宝洁集团旗下品牌SK-II为例,其于去年推出的夜间修护赋活面膜便采用便携式独立包装与啫喱质地结合,简化使用步骤。

  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功效力和温和性是韩国品牌美迪惠尔保持差异化的关键性元素,一方面基于皮肤学专家临床经验进行开发,提升面膜在吸收力、贴合度及渗透力等指标的表现,另一方面研发可替代合成防腐剂的天然防腐剂,以减轻肌肤负担。记者查阅该品牌官网了解到,其2016年销售额为4000亿韩元,截至去年8月面膜累积销售量已达到10亿张。不难看出,消费者对面膜的多层次需求,成为了韩国面膜品牌在国内受到欢迎的基础。

  过快的市场发展却往往存在隐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关于18批次化妆品不合格的通告》(2018年第39号)显示,标示为上海长发丰源药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理的韩国美迪惠尔水润保湿面膜以及丽得姿化妆品(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代理的韩国丽得姿美蒂优氨基酸保湿面膜分别因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禁用组分等问题被列在不合格名单中,后经生产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核查,并经生产企业确认,均为假冒产品。由此可见,在产品得到追捧的情况下,加强渠道管控、避免假货频出也成为了品牌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现象

  面膜成质检“重灾区”

  与面膜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并行的,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去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面膜新行标QB/T 2872-2017,明确指出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载体不得迁移或释放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对面膜的配方、添加的原料及成分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但复杂的市场环境、良莠不齐的厂商质量等多方面因素,仍造成一些不法分子违规添加禁用组分的现象屡屡出现。

  在查阅《关于18批次化妆品不合格的通告》(2018年第39号)时记者发现,共有12家企业生产(代理)的15批次面膜不合格,成为此次检验“重灾区”,涉及盈雪、赛因诗婷等多个品牌,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菌落总数超标及检出地塞米松、氟轻松等糖皮质激素成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使用菌落总数超标的面膜,如皮肤上有微小的伤口,便可能引起感染或炎症。而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以使皮肤在短时间内恢复白嫩,但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面膜可能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明确规定其为化妆品中的禁用组分。

  此外,微信朋友圈售卖的“三无面膜”也由于利润高、难以监管等问题易被不法商家为获取利益从中造假或添加禁用成分,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李铭泽告诉记者:“虽然面膜相较于其他化妆品门槛较低,但产品质量安全是其发展的硬道理。”面对市面上花样频出的面膜,他提醒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在正规的商场或品牌官网上购买,并注意查看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及成分表等信息,以有效避开致敏成分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记者 李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