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滥用添加剂,小心“网红馒头”变“网黑”

2018-06-16 23:04:35 信息来源:新京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除了永嘉以外,民众更加担心的是,“红糖馒头界”还有多少违法使用添加剂的商家?

  这一两年来,小小的红糖馒头一跃成为主食界的网红。焦糖色的外表、甜蜜的味道——让“馒头”这一传统主食被注入了某种流行基因,一时火遍大街小巷。从大小城市的早市到农村的集市,雨后春笋般开业的红糖馒头店门前,经常排着长长的队伍。

  然而,近日的一则新闻却让这一“主食网红”一夜间有变成“网黑”的风险。

  近日,浙江永嘉警方侦破了一个“问题馒头”系列案件,打击早餐摊位37个,抓了41人。据了解,这些“红糖馒头”加的不是红糖,而是甜蜜素,不法商家为了让红糖馒头色泽好看诱人,用酱油调出颜色,再用甜蜜素增加甜味,同时遮盖住酱油的味道。一些商家销售的白糖馒头里也加入了甜蜜素。

  甜蜜素即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按照国内相关法律规定,在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饮料等产品中均被允许添加,国家标准为每公斤不超过0.65克。但是,甜蜜素不能用于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类,以及膨化食品、小油炸食品、肉制品中。

  也就是说,这些用甜蜜素来蒸馒头的商家,其违法性质无疑,理应受到严厉打击。而且根据报道,这并不是一两家的“秘方”,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行业内部分商家的潜规则。

  有违法商家直言:“我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吃红糖馒头。”自家孩子不吃自家的馒头,可别人家的孩子呢?自家孩子又会不会去吃别人家的炸鸡、饮料?害人与害己,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而除了当地被曝出的问题外,民众更加担心的是,“红糖馒头界”还有多少违法使用添加剂的商家?

  这起案件发生后,已经有福建、海南等地的食药监部门对本地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而作为“火遍全国”的网红主食,显然还需要更多地方的食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加强监管检查——不仅是当下的“应景”检查,更需要之后的常态化抽检。

  需要注意的是,有个别自媒体对此新闻“添油加醋”,把这些馒头称之为“毒馒头”,大肆渲染甜蜜素致癌、致畸的副作用,很多民众因此产生了恐慌情绪。但撇开剂量去谈添加剂的副作用,无疑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也导致了“红糖馒头”市场整体的信任危机。

  甜蜜素作为合法添加剂,严格按照剂量添加于部分食品中,对人体基本没什么危害,民众也无需“谈虎色变”。无端怀疑、过分排斥,也不免中了某些营销号的毒。

  归根结底,要让民众能够在市场上放心选购食品,需要行业内各个商家的自律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别干饮鸩止渴的傻事;更要依赖于监管部门严格执法,打击不法商贩,护卫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思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