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企业或个人上了税收黑名单有多严重?将寸步难行

2018-07-05 22:36: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7月4日上午,国家税务总局举行“褒奖诚信、联惩失信”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工作最新进展,根据税务总局负责人的介绍,自 2014年10月公布第一批“黑名单”以来,截至目前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公布“黑名单”案件达到10340件,“黑名单”公布力度持续加大,联合惩戒措施也在持续发力。

  不能坐飞机,不能乘高铁,限制出境都在联合惩戒的措施之内。企业或者个人上了黑名单,后果到底有多严重?提升诚信水平,如何管理如何服务?4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演播室,一起来进行深度探讨。

  涉税违法 得不偿失

  张连起:“黑名单”是联惩失信的关键一招

  全国政协常委 张连起:对于涉税违法行为特别重要的是联惩,联惩从税务部门聚焦发力,一旦违反了税务法的要求,其他的部门比如公检法、交通部门、出入境、政府采购等处处受限。这几年不是一个简单公布黑名单的问题,是逐渐把一张网全覆盖无盲点,这张网已经编织完成了,涉及到十几个部门,一旦上了税收“黑名单”,就会被处罚受限。

  刘戈:开“黑名单”也是改善营商环境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企业要找它的供应商,大家竞标,企业的领导比较熟悉税法,就查了下投标企业有没有上“黑名单”,一查果真有一家,就把它剔除了,没几天这家企业的老板就跑路了,所以这个“黑名单”同时也可以改善营商环境。如果企业和企业之间,能够通过某种办法建立起来这个信用体系,让这些企业在进入市场的时候能够判断一下它的对手或它的伙伴是一个什么样的资质,这样就会改善营商环境。

  联合惩戒持续扩围: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

  张连起:诚信是市场主体的通行证

  全国政协常委 张连起:在法律制裁之外还有一个道德约束,对成熟经济体来说用“黑名单”是非常管用的,一旦犯事在很多地方就不方便了,你的日常消费、生活、企业正常运营都会受到影响。我们国家现在用联合惩戒的方式,现在有十几个部门,用了以后的好处就是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提升诚信水平 要“管”更要“服”

  张连起:惩戒到位就是对守信者的激励

  全国政协常委 张连起:现在给企业划分信用等级后,比如坐飞机,如果是D级会员,他会从头查到脚,如果是A级会员,你是被激励的,就会让你走绿色通道,实际上是给纳税人或企业直接分级了。这个分级是价值的激励、尊严的激励、体面的激励。相反,如果失信了,就会受到很多的抑制。这个目前是“黑名单”非常有效的地方。惩戒必须到位,不仅仅联惩,而且必须要发现一个惩戒一个,这样才使得制度更加精确有效。

  刘戈:“管”也要以“服”为出发点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如果再多分出来一级让那些真正的老赖受到精准打击,可能效果更好,所以反过来说,“管”也要以“服”为出发点。

  刘戈:营商环境的真正改善有赖于“戒尺”的公平和严谨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黑名单”就像一把戒尺,这把戒尺的公平和严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让真正的市场老赖能够被甄别出来,能够成为大家在经商过程当中提防的人、提防的企业,整个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才能够建设起来,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和其他执法机关的服务水平能够跟得上。

  尤其在开出“黑名单”的时候,依据是特别清晰公平的,对于不同的情况是有区分的,这样既公平又严谨的体系,能够让大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特别好的预期,这个预期在市场上能够对整个法治环境和税收环境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就敢扩大投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