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年多来再造诉讼流程

2018-09-27 06:04: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制图:张芳曼

  核心阅读

  随着互联网深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涉网纠纷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利用网络便捷互联的优势解决涉网纠纷,也在变为现实。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运行。作为我国第一个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运行一年多来,积累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互联网法院如何回应社会司法需求,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强调要在总结推广杭州互联网法院试点经验基础上,回应社会司法需求,科学确定管辖范围,健全完善诉讼规则,构建统一诉讼平台,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庭审模式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构建涉网案件审判新机制

  打开电脑,轻点鼠标,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执行等诉讼环节全部在网上完成,足不出户,便打了官司。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通过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的常态。

  在位于杭州市江干区钱潮路22号的小楼内,法官通过网络与天南海北的当事人连线,审理案件。全球首创的“异步审理模式”打破了时间限制,使当事人不再囿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参与庭审,1905件案件实现庭审模式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智能化审判系统将法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涉网案件开庭平均用时仅需28分钟,一起案件从起诉到结案平均仅需20天,这其中还包括了15天的举证期限。

  “这是一场审判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司法程序由‘线下人工’向‘线上智能’转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这样评价。

  传统诉讼中,送达难、举证难、执行难时常困扰当事人,而在杭州互联网法院,电子送达平台可以根据宽带地址、电商收货地址等找到当事人的实际地址,一键多通道同时送达,有效破解送达难题;电子证据存证平台通过标准化、格式化设置,打通数据来源,让电子证据可信、可用、可保存;创新使用“互联网+”执行平台,实现自动查冻、在线执行谈话、自动上拍,让“老赖”无所遁形。

  作为互联网法院的先行者、探路者,杭州互联网法院再造了涉网诉讼流程。一年来,杭州互联网法院制定《诉讼平台审理规程》《网上庭审规范》《涉网案件异步审理规程(试行)》《电子证据审查判断指南》《司法文书电子送达规程(试行)》,为涉网诉讼规则体系化作出探索。

  为互联网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推进网络诚信体系建设

  网上纠纷网上解,是设立互联网法院的初衷之一。记者了解到,杭州互联网法院发挥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优势,截至今年8月20日,共受理涉网案件12122件,审结10441件;发布电子商务审判、知识产权保护等白皮书3份,连续4次发布十大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了司法裁判的导向性作用。

  涉“芝麻信用评分”搜集并商业性使用个人征信数据引发的隐私权侵权案件,网易公司强制推送广告邮件涉嫌影响用户体验导致的侵害个人信息案件……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以来审理了多起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

  “我们妥善审理全国首例因售卖‘比特币’等数字财产而引发的网络交易纠纷案,建立虚拟财产的产权保护机制。成功调处标的额近5000万元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有效避免因资金链风险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打击‘炒信’等网络虚假交易行为,支持电商平台依法‘打假’。制裁虚假宣传、误导欺诈等行为,强化电商平台自我管理责任,推进网络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多起裁判确定明晰‘职业索赔’行为边界,引导公众理性维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说。

  杭州互联网法院延伸司法管辖触角,加强网络空间的司法约束;高效处理涉外纠纷,及时总结、提炼、输出互联网行为规则;依托“互联网+”执行平台,确保涉外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力度,维护司法权威。

  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作用

  “方便快捷智能”是当事人对在杭州互联网法院打官司最直观的评价。成立之初,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力图通过“勾勾选选点点”的模块化设计让复杂的诉讼流程“一看就懂、一用就会”,为当事人提供“网购”般便利的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如今,依托微信小程序,研发诉讼平台移动端(移动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实现了诉讼流程全程移动在线、电子证据一键调取、庭审多方实时交互、语音识别同步显示笔录等功能,让群众打官司“触手可及”。

  据介绍,诉讼平台搭载的智能立案系统发挥“线上导诉员”作用,自动指导当事人填写结构化诉状、一键提交电子证据。大数据类案推送系统将向当事人推送同类型案件相关情况,帮助形成裁判合理预期。

  为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丰富互联网时代“枫桥经验”,杭州互联网法院打造在线调解平台,整合各类解纷资源,实现在线调解与诉讼的无缝衔接。“我们建立专门调解室,实现与大部分电商平台的对接,指导并促进电商平台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能力。突破传统规则限制,对符合线上起诉条件的案件,设置15天前置调解期,通过诉调衔接机制创新,提升立案调解成效。善用司法建议,通过对涉网纠纷形势、样态和原因的分析,向互联网参与者发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杜前说。

  记者看到,在杭州互联网法院,网上诉讼平台推出英文版,方便域外当事人参与诉讼。诉讼过程全程留痕、实时记录,当事人随时登录诉讼平台进行访问和查看,第一时间了解案件最新进展,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努力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记者 徐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