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李鬼”作祟“德芙”不够丝滑?假货销往20多个省市

2019-01-18 00:36:04 信息来源: 检察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姚雯/漫画

“德芙,纵享丝滑”——说起巧克力,“德芙”算是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之一了。知名度一高,就有不法之徒要当“李鬼”,冒用“德芙”的名头制假售假,非法谋利。近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检察院对生产、销售假冒“德芙”巧克力的戴某等11名被告人,分别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低价“德芙”巧克力,让网店店主动了心

张某从2015年开始经营网店,平时卖一些婚庆类的喜糖包装盒和搭配的糖果食品。刚开始,张某销售的“德芙”巧克力等商品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进货,但有一天,一个陌生人黄某发来的短消息让张某动了歪念。

黄某向张某表示,自己有便宜的“德芙”巧克力,并给出了520元一箱的价格,每箱比正规渠道进价足足便宜了200元。

张某于是开始向黄某拿货。对黄某提供的“德芙”巧克力,虽然黄某没明说,但张某心知肚明,这些肯定是假的:一来黄某提供的“德芙”部分存在外包装掉漆现象,二来这些巧克力吃起来口感较硬,与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差别很大。

面对高利润的诱惑,张某还是选择售假。不过,因为卖假货,张某被消费者投诉,网店也被平台关停。张某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改头换面接着开店售假。之后,张某又因为卖假货被关店,但他不知悔改,第三次开起网店,继续操持旧业。

除了从黄某那里进货,张某还认识了另一个卖假巧克力的“商人”戴某,他从戴某那里拿了不少货。而戴某正是黄某的“供货商”,同时还是生产假冒“德芙”巧克力的幕后老板。

2018年1月,南湖区警方接到“德芙”品牌的真正拥有人——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报案,称有人销售假冒伪劣的该公司品牌产品。通过侦查,警方最终锁定张某,对其展开抓捕,当场查获假冒“德芙”巧克力30余箱,担任网上客服的张某妻子李某梅也一同落网。不久,同样开网店卖假“德芙”巧克力的李某梅弟弟李某利也归案。

循着张某这条线,警方终于在福建晋江将整条产业链的源头,即制售假冒“德芙”巧克力的戴某抓获,而另一个售假的黄某,则在福建南安落网。

生产销售形成链条,假货销往20多个省市

经查,自2016年开始,戴某伙同被告人丁某等人,在福建晋江丁某的厂房里,办起了制假加工窝点,并雇用自己的堂弟戴某明和工人郭某等人,生产、销售假冒“德芙”巧克力、“绿箭”口香糖等食品。后来,戴某与丁某中止合作,转而与林某合作,重新办了一个制假窝点,直至被抓。

制假过程中,戴某通过多种途径联系买家,其假货销往浙江、福建、河北、安徽等全国20余个省市。

在戴某的买家中,就有开网店的黄某。黄某除了在自己网店卖假冒“德芙”巧克力,还当起了“中间商”,向张某、李某利等人供货,赚取转手差价,成了售假链条的一环。

在查获现场,办案人员发现,戴某等人用的是廉价原料,制作环境脏乱差,生产人员也没有经营食品加工的相关资质。根据南湖区检察院审查认定,戴某等人在丁某的窝点处生产假冒“德芙”巧克力达2400箱,在林某的窝点处生产将近1400箱,总价值超过150万元。

侵犯知识产权,检察院坚决打击不手软

“德芙”属于跨国企业玛氏公司旗下的知名品牌,2005年,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在嘉兴投产,主要生产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戴某等人制假售假的行为,已涉嫌侵犯玛氏公司知识产权。案发后,南湖区检察院相继对戴某、丁某、林某等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2018年5月,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致函该院,认为检察机关办案体现了司法机关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视,更展现了在打击侵权、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南湖区检察院及时指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以进一步查明事实、固定证据。

南湖区检察院审查认为,被告人戴某等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黄某等人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予以销售,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近日,该院向法院提起公诉。(范跃红 南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