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首次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开庭审案

2019-01-25 03:16:16 信息来源:法制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图为公诉人正在审阅“206系统”自动推送的证据材料。  本报通讯员 唐辰佶 摄

我国首次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开庭审案

上海研发“206系统”争当世界领跑者

1月23日下午,一场非常特殊的庭审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之所以说它特殊,并不是因为案情本身有多离奇,而是因为该庭审首次应用了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法制日报》记者全程记录了这场庭审的神奇之处。

据悉,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央政法委于2017年2月6日将“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任务交给了上海,因而该系统被称为“206系统”。这次庭审标志着该系统经过两年持续研发,已实现刑案办理从公安到检察、再到法院的全程贯通、全网覆盖,使得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公平正义看得见

“请系统播放2单元入口监控视频。”

“请系统出示被告人精神病鉴定报告。”

“请系统调取相关笔录。”

……

庭审现场,法官、人民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以及被告人、旁听席的前面都有一块显示屏,只要法官、公诉人和辩护人按需发出语言指令,“206系统”就会自动抓取相关证据出示在显示屏上。

当天审理的是一起抢劫杀人案,尽管案情略显复杂,但“206系统”出示的各类证据全面清晰。

在法庭调查即将结束时,法官指令“206系统”对全案证据进行校验,系统提示有两处瑕疵,皆为涉案扣押物缺少扣押笔录。随后公诉人应法庭要求对补正瑕疵证据的情况作了说明。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206系统”实现全程音字转换功能,不光精确到每一个标点符号,还能自动识别发问者和回答者的身份。

“庭审进行到哪里,文字就记录到哪里,证据展示也跟进到哪里,在今天的庭审中‘206系统’实现了全程辅助智能化、证据审查无死角,为法庭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高院信息处副处长吴海崟欣喜地告诉记者。

“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电子卷宗的普遍应用,对庭审示证起到辅助作用,提高了庭审示证的效率。”来自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公诉人表示。

该案审判长由上海二中院院长郭伟清亲自担任,在“206系统”启动研发时,他还是上海高院副院长。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该系统从无到有。

“‘206系统’的研发是围绕以审判为中心来进行的,也就是说一件刑案从公安到检察、再到法院,必须步步扎实、环环规范,才能确保办成铁案。‘206系统’充当了办案人员办铁案的‘神助理’和‘神监督’,今天的庭审既是办案质量的一次检验,更是对这位‘神助理’‘神监督’的一次检验。”郭伟清告诉记者。

应用实践3个100%

俞昕是徐汇区公安分局漕河泾派出所民警,他是最早接触“206系统”的一线办案人员,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接触时感觉有些陌生,因为要和原办案系统并轨运行,有些环节比较麻烦,后来慢慢熟悉了,感觉这是一项全新的‘黑科技’,现在两套办案系统已高度融合,全面应用,我们感觉越来越少不了它了。”

据了解,以前民警办案有的靠经验、靠能力,案件质量好坏不一,尤其在勘查、讯问、取证等环节,个人判断和取舍占一定的比重,难免有瑕疵或遗漏,有的问题甚至到了法院审理阶段才被发现。

而如今,在俞昕看来,“206系统”之所以“少不了”,主要在于系统内置了全国常用的102个罪名的证据标准指引,民警办案只要根据指引进行操作,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取证过程中的瑕疵和遗漏;还有就是今年新增的“要素式讯问功能”,系统通过建立不同类案的要素式讯问模型,给民警提供讯问自动导引功能。甚至在讯问结束后,系统还会自动生成规范、全面和清晰的讯问笔录。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年底,“206系统”在上海的应用基本实现了3个100%,即证据标准指引覆盖常涉罪名100%、本市常涉罪名案件录入100%、一线办案应用100%。

由于“206系统”需要横贯公检法司,上海还为此打造了专网,实现了案件在各办案机关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尤其是各个阶段的案件批注得到了全面共享。

“千万别小看这些批注,它们都是办案人员的智慧结晶,更是案件推进的关键要点,它一方面可以提高‘206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能力,还可以大大减少各办案机关的重复劳动。”吴海崟说。

纵观近年来得以纠正的重大冤假错案,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非法证据的存在;二是对证据的审查不全面、不严谨;三是办案人员个人判断存在差异性、局限性和主观性。

“‘206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刑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从上海的实践来看,它在各个阶段的综合运用是流畅的,也是颇见成效的。它的应用不仅辅助一线民警扎实办案,也辅助检察机关提升了审查把关和公诉的准确性、高效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最终在庭审中能够辅助法官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和公正裁判,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产生。”郭伟清说。

争当世界领跑者

近两年来,上海为完成中央政法委交办的“206系统”研发任务,先后从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抽调人员400余人,合作方“科大讯飞”更是几乎倾其所有,抽调了300余名科技人员集中攻坚。

据统计,科研团队先后攻克了5大类难关,突破4类技术瓶颈问题,解决了800多个具体问题,取得了6项知识产权。截至2018年年底,上海常涉罪名的刑案办理已实现从立案、侦查、报捕到起诉、审判的全线运行,公安机关累计录入案件2.48万余件,检察院批准逮捕8811件,检察院审查起诉7442件,法院收案4812件,法院审结3438件。

此外,根据中央政法委统一部署,2018年5月起,“206系统”还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是“206系统”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两年前,他还在上海高院院长任上就亲自担任了“206系统”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在研发过程中,他事无巨细事必亲躬。

“事非经过不知难,人工智能为司法改革、司法进步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206系统’的成功研发和应用实践,充分证明这项重大决策具有历史性、战略性、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实现了由0到1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司法公正、司法文明、司法公信力的进步与提升,为现代科技助力司法改革、破解司法改革难题趟出了一条新路子。”崔亚东说。

2018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

过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中国是“跟跑者”,但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正在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上海“206系统”的问世和应用,标志着我国正在该领域抢占先机,争当世界“领跑者”。(余东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