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将“未成年人节目”纳入法治轨道

2019-04-17 07:26: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过度炒作童星、“消费”未成年人,有违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也容易助长“尽早出道、尽快成名、尽量变现”等急功近利的心态,传递的价值导向值得警惕

身处互联网时代,纷繁多样的节目内容为青少年成长构建了一个特别的信息环境。对于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而言,必须更加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观众,当你看到小朋友浓妆艳抹、扮作成年人模样,在节目中“成熟地”表演,甚至大谈婚恋、金钱、时尚品牌等话题时,肯定会感到惊讶甚至不适。然而,为了吸引眼球、制造流量,一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却瞄准未成年人,大肆包装童星、炒作明星子女,甚至进行低俗调侃、成人化表演、曝光隐私等。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对未成年人节目的制作、传播、监管和法律责任作了详细规定,涵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新规明确了16条未成年人节目禁止的内容,并对未成年人参与节目制作、未成年人节目广告播出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包括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等细节条款。这一规定将于4月30日起正式施行。

现实中,个人隐私的曝光、人格尊严受损或者参与不适宜的节目环节,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此外,由于炒作明星子女能带来流量和关注度,预期收益更高,一些明星的子女也成为被消费的对象。过度炒作童星、“消费”未成年人,有违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也容易助长“尽早出道、尽快成名、尽量变现”等急功近利的心态,传递的价值导向值得警惕。凡此种种,不仅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风气。

近年来,我国视听行业蓬勃发展,为受众提供了大量精神食粮。与此同时,一些未成年人节目出现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这类节目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参与者,拥有庞大的目标受众群体,加之一些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群体偏向低龄化,让一些人看到了“市场”。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19岁以下人群每天收看网络视频节目占比达30.2%。在利益驱动下,娱乐文化工业流水线开足马力,各类童星培训学校、经纪公司、演艺公司、节目平台之间“配合默契”,源源不断“制造”童星。一些节目逐渐偏离了行业规则,甚至不惜迎合低级趣味而突破底线。

从媒介伦理的视角出发,诸如儿童接触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内容、儿童与电视节目中的暴力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全球范围,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是媒介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作为我国第一份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节目的法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在承续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以及此前相关节目规定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加注重节目内容的导向。相关规定的落实,必将有利于遏制未成年人节目呈现出的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也会对未来视听行业乃至互联网内容的管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得到全方位保护。身处互联网时代,纷繁多样的节目内容为青少年成长构建了一个特别的信息环境,不容小视。对于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而言,必须更加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创新,多出品符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的好节目,播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6日 05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