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记者调查:“中国盗窃知识产权”?多国专家驳斥

2019-05-16 18:04: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调查:“中国盗窃知识产权”?多国专家驳斥

  新华社记者

  针对美国近期指责“中国盗窃知识产权”,新华社记者采访多国权威专家,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的观点表明:这种论调没有根据,是别有用心的政治把戏。中国科技创新有目共睹,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不容置疑。

  “盗窃”论调只是政治噱头

  “大多数围绕所谓‘技术盗窃’的炒作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噱头,目的是削弱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进步。”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说。

  “中国正处在重大的工业化进程中,拥有大量本土人才和政府支持,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进步。而美国的问题恰恰是政府缺少支持,只把‘创新’丢给市场,结果证明并不是很有效,”琼斯说,“问题出在美国自己的懈怠,而中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多于美国,长期而言会拥有更大潜力。”

  对于美国对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指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指出,“我们在中国看到的当然是新技术力量的崛起,以及更为普遍的新经济力量”,而对此的质疑只是对手的一种竞争手段,“质疑竞争对手的战略,这不是第一次,我们在工业革命期间就看到过”。

  “过去30年,我们看到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包括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相关基础设施、法律基础、关于知识产权的课程体系和专门法院等,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高锐说。

  中国创新成绩有目共睹

  “把中国视作抄袭者是一种误解,中国能够且正在创新。”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指出。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多名专家认为,中国科技创新为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5G、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能手机、新能源技术,以及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电动交通和自动驾驶等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

  “有人仍然认为中国擅长‘拷贝’外国技术,而非领导技术创新,这是一种过时陈旧的观点。未来几年,中国技术能力的进步会对国际市场和全球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美国湾区理事会经济研究所高级主任肖恩·兰道夫在报告《中国创新:中国技术未来及对硅谷的意义》中说。

  英国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中国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彼得·威廉姆森教授说:“即便相对于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中国当前的研发投入也已达到一个很高的百分比。新一代的企业家正在推动中国创新,政府政策在鼓励创新,中国市场中的消费者和商家也都对尝试新事物持有非常开放的态度。”

  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2019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美国研发支出的年增长率为2%,而中国是13.1%。

  保护知识产权不容置疑

  专家们还认为,中国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显示了长期决心,付出了不少努力,其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指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领导层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在创新和当代经济中的作用,相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中国(的发展)还体现了知识产权是一个横向问题,它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所有领域,经济各个方面都受到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影响。因此,中国在整个经济中拥抱广泛有效的知识产权也是一个重要经验。”

  “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是长期政策的决心,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强调这一政策。像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知识产权框架等,这些不是可以在6个月或12个月(短期内)内获得的东西,而是需要长期的承诺和努力,中国的经验表明了这一点。”他说。

  日本21世纪构想研究会理事长,原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主任马场链成指出,中国正在加速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不断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目前,中国已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到行政和司法体系中,这显示出中国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为目标。

  数字化欧洲组织总干事塞西莉亚·博内费尔德-达尔说,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措施。“与过去相比,中国不少领域现在都放开了,而且我也了解到中国在这方面还会做得更多。毫无疑问,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执笔记者:郭爽;参与记者:张家伟、杨晓静、周舟、刘曲、谭晶晶、华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