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甘肃兰州破获一起特大网络“套路贷”案

2019-07-28 05:20: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记者龚陶然 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套路贷”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黑恶犯罪,它危害巨大,而且迷惑性、隐蔽性强。一些专门打着短期借贷的幌子,以谋取借款人资产为真实目的的“套路贷”组织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人倾家荡产。

  近期,在公安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了“2·12”特大网络“套路贷”专案,一举捣毁外省6个犯罪窝点,共扣押、冻结涉案资金、财物价值10亿余元。那么,这种网络“套路贷”究竟有哪些“套路”?

  2018年5月开始,兰州市民袁某某先后在“甜兔”“闪电虎”“网牛”等56个网络贷款平台上多次进行6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贷款总额80多万元人民币。这些网贷平台都宣传低息、无抵押、放款快、手续简单,但袁某某实际到手的资金却只有40多万元,可还款额高达129万元。

  袁某某说:“最后感觉每天一起来就是还款,到最后实在还不了了,他们又给我推荐别的贷款。贷到最后发现,好像就是一个公司开发了好几个APP,贷款流程、页面、让我实名认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包括放款之前的砍头息都是一样的。”

  贷款到期后,袁某某不断收到催收电话和短信,催收人员还联系她的亲属、朋友进行催讨。袁某某说她的父母一天之内曾最多接到60多个电话。由于不堪欠款和催收的重压,她甚至有过轻生的想法。“只要接起电话就各种骂,什么难听骂什么。威胁说要曝光我的通讯录、给我P老赖的照片,给我的朋友打电话,说我是老赖,我欠钱不还。我的同事、闺蜜、单位领导,全都收到过那种短信。当时特别难受,都不想活了,觉得死了事情就结束了。”袁某某说。

  其实,袁某某只是甘肃兰州“2·12”特大网络“套路贷”专案的受害人之一。2018年12月,兰州市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条利用APP平台进行“套路贷”违法犯罪的线索。办案民警李刚说,这些APP不仅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经过伪装还具有AB面的功能。“明明是菜谱,安装打开后发现是贷款平台的入口。它们都是相互交叉的,一个APP应用里至少有200个贷款通道,每个贷款通道对应一个贷款平台。我们安装了几个典型的,一检测,首先发现它们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它获取个人信息带有强制性,另外,AB面带有欺骗性。”

  侦查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基本摸清了这是一个集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套路贷”、“软暴力”催收于一体的犯罪团伙。其利用开发的网贷平台、APP,非法收集公民信息,采取“砍头息”、逾期高额收费的方式,向受害人放贷。该团伙自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15日期间,累计非法放贷资金19.46亿元,非法收回资金30.25亿元,半年时间利润达到10.79亿元。办案民警胡向龙说:“一共是24个平台,我们第一次拿到了8个平台的数据,涉及482万人的信息,113万笔贷款合同在里面,贷款人数25万多人,其中涉及甘肃省3万多人。”

  在公安部指挥下,专案组开展集中收网抓捕工作,一举捣毁浙江杭州、陕西西安、安徽合肥等地6个犯罪窝点。根据该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焘介绍,由于没有金融牌照,他们往往采取与用户签订“手机回租”或“点卡回收”合同的方式进行非法贷款。王某焘说:“比如客户借了3000,7天之后还不上,他会又弄另一家公司让客户再去借,借那家公司的钱再还这家。原来借款3000,通过这家变成5000,再通过那家变成10000。自己把债务滚到很高,拆东墙补西墙,我们叫多头借贷。”

  据介绍,下一步兰州警方将深入开展审查取证等工作,查清犯罪资金流向,冻结相关账户及资金;冻结、复制服务器数据进行勘验、取证;继续深挖扩线,在公安部统一组织下,对关联团伙进行全面、系统打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