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扫黑除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2018-01-31 21:12:2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图片来源:网络图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强调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事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平安是福,安全是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民之所呼,政之所向。进入农历腊月之初、临近春节,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人民群众呼声,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好这场专项斗争,既是中央给人民群众的特别“节日礼物”,也是自觉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的切实体现。

  很多时候,对于黑恶势力,人们恨之入骨的同时,似乎又敢怒不敢言。比如曾被深圳市公安机关一举摧毁的“沙井新义安”黑社会性质组织,其长期通过非法手段经营废品收购、码头运输、房地产等行业,实施故意伤害、敲诈勒索、贩卖毒品、贿赂国家工作人员等大量违法犯罪活动,让人民群众深受其害,严重破坏当地社会生态。

  近年来随着各地扫黑除恶力度的持续加大,一些黑恶势力活动渐趋隐蔽。比如就有黑恶势力借助互联网实施犯罪,充当“民间调停人”,利用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临时纠集,插手纠纷,摆平事端。与传统黑恶势力不同,当前一些涉黑势力向着“洗白”方向演变,组织形态、攫取利益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

  不管如何“洗白”,黑恶势力都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相对于一般犯罪而言,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更为严重。法治社会容不得黑恶势力肆意作恶,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扫黑除恶就是对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有力维护,这不仅直接关乎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手段。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可谓是民心所向。当然,人民群众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攻坚仗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群众,畅通举报渠道,认真梳理举报线索,全面铲除黑恶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

  扫黑除恶不可能依靠一次专项斗争就取得一劳永逸的胜利,必须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久久为功。同时,扫黑除恶要坚持依法严惩,更加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行业、领域,依法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势力犯罪,全面彻底挖掉这个危害人民群众和社会安全的“毒瘤”。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基层“拍蝇”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坚决打掉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破除基层黑恶势力与腐败之间的共生关系,斩断其盘根错节的黑色利益链,强力巩固基层政权,避免形成基层治理的“真空”。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而今在高压反腐标本兼治、破立并行的新时期下,必须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杨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