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深圳破获首宗“套路贷”案件 借15万丢300万房子

2018-04-18 22:08:2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借15万丢300万房子

 

  深圳破获首宗“套路贷”案件 揭开贷款负债“扶摇直上”的秘密

  去年9月的一天,当听到自己价值300多万元的房子被查封的消息,邓先生脑子顿时一片空白,拿刀在自己的左臂割了一刀,起因仅仅是一笔15万元的贷款。而郑先生则是在一年内由5万元贷款“滚雪球”到负债340万元。其实,两名受害者都陷入一种叫“套路贷”的骗局。日前,罗湖警方就破获了深圳首宗“套路贷”案件。

  警方表示,“套路贷”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通过“虚增债务”“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转单平账”“虚假诉讼”等手段,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由于“套路贷”隐蔽性强,且利用公权力“扫尾”,被害人很容易上当,警方提示市民尽量通过正当渠道贷款,特别要警惕“空白合同”。

  “套路贷”套路深

  深圳罗湖区桂园派出所民警曹志辉表示,“套路贷”的实质是一个披着民间借贷外衣行诈骗之实的骗局。在他们经办的典型案件中总结了几种“套路贷”的“套路”,邓先生的遭遇只是“套路贷”的“初级套路”。

  “初级套路”: 空白合同“资金走账”

  借15万丢一套房 男子愤而自残

  2017年7月,邓先生的堂姐找到了他,想通过他向“深圳市阿美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贷款15万元,做资金周转。因堂姐的房子在邓先生的名下,且堂姐还说通过中介认识的人,邓先生遂答应了。

  之后,贷款公司业务员与之接洽,以邓先生名下的房产为抵押做贷款,并要求签订一份“空白合同”,并告诉他这是“行规”,邓先生没多想,就在合同上按上手印。

  之后,邓先生陆陆续续收到了总计50万元的钱款。只借15万元,为何会打来这么多钱?业务员随后电话告知他,让他随手帮公司“走个账”,提高下公司的信用。随后,邓先生将35万元转到对方指定的账户上。

  没过多久,对方又以要交保证金、利息等理由,让邓先生取现7.9万元交给业务员。这时,邓先生手头实际拿到的钱只剩7.1万元。

  几天后,形势急转直下,对方突然来电说邓先生在外面有借款,已经造成“单方面违约”,要求其归还50万元借款,否则就“到法院起诉,查封你的房产”。之后,邓先生不断地接到威胁电话,甚至被人堵在屋内要钱。

  2017年9月,他价值300万元的房子被法院查封。当收到这个消息,邓先生的脑子一下子蒙了,“我一个人本本分分,怎么会成这样子?”一气之下,他拿刀在自己的左臂上割了一刀,被缝了五六针。

  邓先生来到深圳罗湖公安分局桂园派出所报案,没想到警方一查,被这家公司骗了的人在深圳有十几个,分布在福田、龙岗、罗湖等多个区。此案中,受害人龙女士借款50万元,结果600万元的房产被查封,甚至还有蛇口价值一千万元房产被查封并卖掉的事情。

  2017年12月6日,经过三个月的侦查,罗湖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至此,深圳市第一宗“套路贷”案件成功告破。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高某、高某明、谭某、范某、李某放、万某等人已涉嫌合同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

  办案人员点评:这种套路以制造银行流水痕迹、虚增债务为主要犯罪手段。此案中,邓先生签的空白合同,本来是借款15万,却被作案人填上50万元,而且合同一般不给受害人。关键环节在于所谓的“资金走账”,实质是贷款“空放”,目的是刻意留下50万元的银行流水痕迹。作案人最终以合同和银行流水为证据,提起诉讼并查封受害人房产。

  “高级套路”: 连环“转单平账”虚增债务

  借5万险被套900万房产

  郑先生因急于用钱,但自身因有过不良征信记录无法从银行贷款,遂找从事小额借贷的欧某提出借贷。欧某得知郑先生名下有一套价值900万元的房产后答应了。

  深圳罗湖区黄贝派出所民警汤诚介绍,2016年11月,郑先生与欧某签订空白合同后,欧某指示同伙给郑先生打款5万元,放款后,郑先生从5万元中转账2万元给欧某,作为当月利息和下月还款的保证金,实际到手仅3万。

  1个月后,5万元借款到期,郑先生无力还贷。关键的“转单平账”环节到来。欧某主动介绍同伙甲借款给郑先生。郑先生欲借14万元贷款,甲转账20万元给郑。8.1万元用于偿还欧某的5万借款,并扣除利息和保证金10.3万元,郑先生实际到手1.6万元。一年中,经过11手的“转单平账”后,郑先生实际到手共36万余元,但债务本金及利息已累计至340余万。最终,欧某等人起诉郑先生,并向法院申请查封郑先生价值900万元的房产。

  今年1月31日,郑先生向黄贝派出所报案。4月12日凌晨,罗湖警方将11名目标嫌疑人全部抓获。

  办案人员点评:该案犯罪嫌疑人通过与事主签订“阴阳合同”“空白合同”“制造虚高银行流水”的作案方式向事主多次放贷。每次放款后立即以支付利息、保证金、好处费等名目扣除部分借款,导致事主实际到手借款金额远远达不到合同约定的金额,却被要求按照合同约定的借款金额支付本金和利息;通过“转单”每次又产生新的利息、新的违约保证金,从而不断垒高虚假的借款本金。

  “套路贷”迷惑性大,

  已有知识型犯罪雏形

  签“空白合同”、多打借款,这些诡异的贷款行为,受害者难道没有察觉?

  罗湖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中队长宋再程表示,“套路贷”的手段方式与民间高利贷很相似,其“套路”迷惑性大、隐蔽性强。“等到借款人意识到被骗,作案人已经制造完成了对借款人不利的法律证据”。比如在“资金走账”环节,有些借款人以前接触过民间借贷,帮贷款公司“走账”,提高对方公司的信用和贷款额度,一定程度上成为“潜规则”。这就给了作案人制造证据的机会。

  而在签“空白合同”上,作案人善于抓住被害人心理。有些借款人法律风险意识淡薄,别人说空白合同是“行规”,他就信了;有的则是急于求成,为能尽快拿到贷款,被作案人循循善诱签下空白合同;有的则是债务缠身,无力偿还,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理去借款、签合同,合同的具体内容完全不顾及。

  宋再程表示,“套路贷”已具备知识型犯罪的雏形,甚至有个别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成为作案人的共谋或“军师”,给予其专业的“法律指导”,提升“虚假诉讼”的胜诉率,获取高额犯罪所得。上海市判例中的一宗案件中,放贷方聘请提起“虚假诉讼”的代理律师曹某,参与了“虚假诉讼”的共谋和实施过程,以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崔宁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