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睡个好觉
2016-03-31 16:01:38 信息来源: 星岛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岭南大学四年前开始发表本港儿童快乐指数以来,今年指数显著下跌至历来最低,学业压力是重要因素,而睡眠不足者尤其不快乐,再度向部分过分催谷青少年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手法敲响警钟。
早阵子接二连三有学生自杀,引起社会关注学生精神压力问题。教育局谋求亡羊补牢,成立各方人士参与的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分析成因并谋对策。同时,学生的家课压力成为社会关注点,曾经有家长向议员提供一张20多样家庭功课(家课)的清单,被发现是复活节长假的家课,至于平常日子,每天也有7、8样家课要做。
要衡量家课是否太多,不能单看有多少份家课,一份5至1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默写改正,就与一份挑战学生高阶思维、要花很多精神时间完成的家课差别很大。不过,大家可以从学生花在家课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家课压力的增减。
家课太多产生恶性循环
岭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这次调查9所小学及14所中学逾千小四至中三学生,发现平均家课时间由一个半至两个多小时不等,而小四的家课时间最长,由两年前的每天2小时20分钟,增加至今年的两个半小时。
这只是平均时间,不少学生花的时间更加长,再加上兴趣班等课外活动,如果自己再看看电视上上网,睡眠时间就非常有限。中文大学医学院两年前发表对四千个中学生的睡眠研究,显示94%学生都睡不足世界睡眠学会建议的9小时,上课日平均睡眠时间只有7.4小时。至于小学生睡眠不足,可以从课堂瞌睡的现象作出评估。
睡眠不足导致没有精神上课吸收知识,应付家课就更加困难,做家课时间更长,令睡眠时间更加不够,形成恶性循环。专家更指出睡眠不足对身心健康的损害,记忆力和脾气变差,加剧学业和情绪问题。
避免跨代传输精神压力
讽刺的是,这个令家长痛心的现象,却又是部分家长有份造成的。当年政府推行小学由半日制改为全日制,构思是让学生校内在老师监督下做家课,减少回家作业,家长主要负责家庭教育而不是陪子女做家课。可是,无论中小学,只要家课略为减少,总有家长向校方表达不满,担心子女学习成绩会因此落后于同辈,影响升学。
部分学校和家长过分操心生存竞争,本身的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传输给子女,转化成学生对自己期望要求过高的内在压力,一些研究显示本港学生的焦虑情绪日益“年幼化”。这些情绪由幼时积累到中学和大学,学生长年处于高度竞争的压力下。当学生压力内在化,就算家长叫减压放松都没有用。
教育界和家长如果不改变这种心态,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就算作出建议,都难落实扭转局面。尤幸近年多了家长醒觉,希望这股力量,能够推动改革,回复一个让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环境,避免精神压力跨代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