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1月1日发表题为“充分利用”大鱼塘”良机”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本港以欣欣向荣的步伐踏进新一年,摆在面前的还有庞大的发展机遇,祝愿大家能够借势得利,避免失诸交臂。
刚过去的一年,恒生指数上升了三成六,大幅跑赢欧美市场指数,经济增长估计达百分之三点七,而且这个增长带来的好处是市民感受得到的,最明显的反映是失业率低至百分之三,实际工资又跑赢通胀,令市面消费畅旺,再加上旅客回升,这几天的节日气氛更是热闹。
股市畅旺,与内地在港上市企业的表现密不可分,尤其是科网巨企更是骄人,明显可见内地经济对本港的影响。在普罗阶层的生活环节,也可以感受到内地带来的经济推动力,包括内地旅客带给零售、旅游、酒店和各类消费行业的生意和就业机会,预计本港和内地在新一年的整体发展中,将扣得更为紧密。
国家发展预留港位置
今年是内地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本港享近水楼台之利,在两地优势互补的情况下,经济得以搭上内地经济飞跃的顺风车,中央亦因应本港的情况和诉求,为本港在国家未来发展预留了角色。
今年也是中央政府换届,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踏上新台阶的开局年,中央以一带一路推动互惠发展的模式,正逐步落实推广,而且范围不断扩大,不止欧洲多国,连当初跟随美国力拒这大计的日本,最近亦表示愿意加入。与此同时,包括珠三角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布局,亦逐渐形成。这些都被列入国家的重要发展策略,并且可以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在马来西亚发迹的富商郭鹤年最近出版自传,形容自己横向发展多个行业,是逼不得已的策略,原因是马来西亚当年几百万人口的市场只是”小鱼塘”,没有空间向下深潜,因而很羡慕像印度尼西亚以至中国这些人口很多的”大鱼塘”。
莫自陷内耗浪费机遇
香港有中国这块强大的腹地,令自己不必受困于数百万人口的小市场,新加坡早已表示羡慕不已,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市场不够大,虽然欲尽量利用东南亚腹地,但是和印度尼西亚与大马等邻国关系微妙。
香港在这方面得天独厚,而且享受到国策的支持。新的一年,将有港珠澳大桥和高铁香港段落成通车,将更有利于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与内地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中央在党十九大会议中,已经列明了国家发展的路向和目标,并且为此铺好了路,发展列车已在前进。不少国家,无论属于先进阵营还是发展中阵营,都渴望搭其顺风车,中央则精心为香港预留了一份儿。
香港经济要在新的一年,甚至在未来数十年更上层楼,就宜避免受内部一些负面因素牵制和消耗,自乱阵脚,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得天独厚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