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开放公民广场 还看示威者自律

2018-01-03 15:39:13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月3日发表题为“开放公民广场 还看示威者自律”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俗称“公民广场”的政府总部东翼前地,有限度重新开放予公众示威集会,元旦即有示威者强占升旗台,与总部保安员冲突,导致两名保安员受伤,又有示威者涉嫌破坏公物被捕,他们的行动,与争取全面开放广场的目标背道而驰。

新政府总部和立法会大楼的建筑设计主题是“门常开”,营造一个向市民开放的环境。作为立法会和政府总部出入口的东翼前地,成为不少示威活动的首选地点,民间示威团体并且冠以“公民广场”的称号,进一步为这块地方营造应该开放予公民示威集会之用的形象。

在理想的安排下,这块地方开放让政府职员和市民自由出入,示威者则保持和平非暴力的自律原则,不妨碍其他人出入自由,大家讲权利同时又讲责任,最能够作为高质素开放自由社会的缩影。

竖围栏防冲击 事非得已

可惜,部分激进示威人士却打破本港珍贵的和平示威传统,鼓动群众情绪,变本加厉地进行冲击活动,甚至曾发生以暴力冲击立法会大楼玻璃门等行为,严重破坏公共秩序和公物,有保安员为此受伤留院。

政府为维持秩序,保护出入者的人身安全及建筑物不受破坏,确保示威者冲不进总部内一些有重要机密资料的禁地,不得不在这块地方竖起围栏,限制进出,禁止一切示威活动,是逼不得已的做法。

然而,这样的安排,却被一些民间团体视为政府与示威者对立,甚至与民主派对立的象征,一些团体以争取政府重新开放公民广场为示威集会的借口,甚至二○一四年占领运动比原定计划提早展开,就是因为专上学生联会及前学民思潮三名学生领袖,挑起“重夺公民广场”的行动,混乱中多名保安员受伤,“双学三子”亦为此而被判囚。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任后,部署重开公民广场,作为对民主派展示善意的一项和解动作,以修补社会撕裂。政府在上星期三正式公布具体安排,每日早上六时至晚上十一时开放作通道使用,星期日和公众假期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三十分供人申请作示威集会用途。

进一步开放 须互动互信

这个安排与民主派争取的拆掉围栏全面开放,有一段距离;不过,作为政府重地,又有以往冲击行为前车可鉴,当局在开放安排上比较谨慎,合情合理。部分激进组织却批评这是“假开放”,并且以此为继续冲击行动的借口。

“公民广场”能否进一步开放,关键在于政府与示威集会团体的互信互动。部分激进团体根本是靠粗暴冲击行为来凝聚支持者,故意破坏秩序来吸引注意,在大型示威活动中藉此别树一帜,这些行动策略不改变,政府就难以放心让东翼广场“门常开”。

要争取回归以前近乎不设防的状态,民间团体须表现出在示威集会行动中,有约束激进冲击行为的能力,确保示威集会的自由权利不受滥用,否则恐怕仍会被一部分激进人士拖累,阻碍“公民广场”进一步开放。

分享到: